共同进步与协调发展--对海南特别行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共同进步与协调发展--对海南特别行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共同进步 协调发展——关于海南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协调发展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特区论文,共同进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瞻远嘱,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的战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海南经济特区的现代化事业一定会出现一个更加辉煌的局面。

大特区发展呼唤高度的精神文明

培育特区新优势,迫切需要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海南经济特区创立之初,国家对海南“实行比现有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从经济政策到管理体制等方面都给予了一系列特殊的优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区原有的许多优惠政策已变为全国普遍的优惠政策。海南经济特区正经历着从政策优势向增创体制优势、产业优势转轨变型的特殊时期。最近召开的省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九五”和未来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加强和提高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导,加速发展第二产业;以旅游为龙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下大力气建成一批优势产业的发展格局。海南经济特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其一,建设和发展海南经济特区,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经济特区,它不同于兄弟省市区,也有别于其他“城市型”的经济特区。海南是在基础非常薄弱,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起点上建设经济特区的。八年来,靠特区建设者的奋勇拼搏,海南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今后15年,是海南经济特区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时期。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影响和激荡,将使精神文化领域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前进,关系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把一个什么样的海南带入二十一世纪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特区建设者,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建设和发展海南经济特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就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团结奋斗、敬业创业的特区精神,以此激励所有特区建设者,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海南现代化建设快速健康地发展。

其二,建设和发展海南经济特区,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今后15年,是海南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海南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参与各种国际国内竞争,发挥示范、幅射和带动作用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艰苦奋斗、敬业创业的社会风气,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需要。海南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前景相当鼓舞人心,但实现这个目标绝非轻而易举。只有通过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激发全省各族人民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热情,振奋艰苦创业精神,以积极的劳动和创造的智慧,才能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敬业创业的社会风气,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涉及许多方面,而思想和作风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并形成普遍的社会风气,才能为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其三,建设和发展海南经济特区,需要高水平的道德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将日益丰富,而建构于这种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之上的社会关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来规范和维系。相当程度的道德水准,是一个健康运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备基础和基本保障。这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表现。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各行各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水平,形成与特区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道德风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四,建设和发展海南经济特区,需要良好的党风和政风。一个执政党及政府官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就有基本保证。

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要地位

改革开放十八年,党中央始终强调,要把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海南建省办特区八年的实践一再证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地位。精神文明建设的所有活动,都必需紧紧地围绕和服从、服务于这个核心来进行。只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当代国与国之间现代化建设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海南经济特区要在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参与各个领域高强度、高水平竞争的,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又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四有”新人。

(一)提高思想素质,弘扬特区精神

思想素质是人才首要关键的环节。海南经济特区的现代化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强烈的特区意识、特区精神。

首先,要把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区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体人民的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公民。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保证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手段。当前最重要的是结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引向深和,从而在理论上学懂弄通五中全会精神的实质,增强学习和运用的自觉性,增强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事物的观察和预见能力,以利于在行动中把握方向,解决问题。

其次,要切实加强特区意识、特区精神的教育。海南经济特区在八年的创业中,已经形成了:“团结奋斗、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要坚持不懈地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成为特区所有建设者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弘扬特区精神,当前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让每个公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摒弃那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思想行为。要通过教育,把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现代技术、同科学管理、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赋于现代文明以新的内容。要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生产、流通、消费和政府、社会、家庭等种种活动中体现出来,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不良风气。

(二)提高道德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特殊时期,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平,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制约力量,使讲“社会公德为荣,不讲社会公德为耻”蔚然成风。要以一定程度的法律、法规形式,或行政规范形式加以确认。要把职业道德建设上升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公民“争生存、求发展”的高度上来,采取舆论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使职业道德不再是停在口头上的空谈。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伦理道德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既赋予一些新内容,又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伦理道德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发扬中华民族在家庭伦理上的传统道德,抑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影响,保证家庭这个社会基本细胞的稳定。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家庭,做文明公民”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优化社会细胞。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舆论的、行政的手段使活动常抓常新,成为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三)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进步。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提高特区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高度精神文明,早日实现特区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八年来,我省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当前,要瞄准21世纪的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要制定与特区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甚至是超前的发展教育的规划。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以政府办教育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形式、多种体制的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特区发展的“先行官”。要发挥各级科协的力量,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在全民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成为特区普遍的社会风气。要大力提倡有利于特区发展的、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宏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各种文化活动,抑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不健康文化,使充满时代气息的,有中华民族自己特色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主阵地,形成促进特区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氛围。

当前要注重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海南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在当前注重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关于认识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能否搞上去,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是否首先认识上去。当前,领导干部要确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念,要摒弃“物质文明建设是硬指标,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的意识,变“软”为“硬”,牢固树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上,是立党立国之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任何削弱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都将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要摒弃“抓物质文明是重头,抓精神文明建设可重可轻”的意识,变“轻”为“重”,牢固树立“一把手抓两手”的观念。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否切实坚持“抓两手”,关系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必须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重担,克服倚重倚轻的思想偏颇,带动整个领导班子把两个文明建设都搞上去。要摒弃“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的意识,变“后”为“先”,牢固树立两个成果一起要的观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认为先抓好经济建设才能显示“政绩”而精神文明建设见效缓慢,可以后抓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只有两个成果一起要才是合格的党领导干部。要摒弃“改革开放要抓紧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暂时放松一下”的意识,变“松”为“紧”,牢固树立“越是改革开放越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不等于不要精神文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越重,改革开放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否则,我们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二)关于机制问题

当前要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东风,努力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首先要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制。要在省、市、县、乡、村以及各基层单位的各级领导班子中形成以一把手为主,有专门副职配合,有目标责任,有专门机构,有法规制度,上下对口、组织严密的领导体系,形成各级“一把手抓两手”的格局。其次,要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在宏观管理上,要从上到下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制定适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规划,象经济建设的任务一样,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具体化、实质化。要象抓经济建设那样,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要发挥各级精神文明办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指导、运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要在政策环境上,给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宽松的条件。第三,要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要发挥舆论、道德等方面的力量,通过文明城市、文明县镇、文明村、五好家庭、文明市民等竞赛活动,调动全社会法规制度建设的积极性。要从任用、考核干部上,把那些真正坚持两手抓,两个方面成绩都突出的干部放在关键岗位上。

(三)关于投入问题

精神文明要发展,必须象物质文明建设那样,逐年、逐步地增加投入。首先,要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加重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资金投入上的比例,并逐年有所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资金得到保障。其次,要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人力投入。在人力的投放、使用上,要把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选到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岗位上。要把各级精神文明建设的办事机构调整充实好,切实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第三,各级党政领导要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力”投入。改变那种整天围着经济任务转,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上级来“精神”时才考虑的做法,把精力更多地投放到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真正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运转、同步发展。

标签:;  ;  ;  ;  ;  ;  ;  ;  

共同进步与协调发展--对海南特别行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