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旅游生态环境对策_鼎湖山论文

鼎湖山旅游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鼎湖山论文,旅游业论文,对策论文,环境问题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分析了广东省鼎湖山旅游业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大气和水的污染、水土保持能力的降低、生物资源严重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良好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制定旅游环保机制、寓生态环境教育于旅游、发展生态旅游等调控旅游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 广东省 鼎湖山旅游区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广东省鼎湖山是华南著名的风景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它位于东经112°3029″至112°3341″,北纬23°0921″至23°1130″,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靠近北回归线,夏秋活动频繁的台风、冬季强烈的东北风和东风、夏季暖湿的东南及西南风,给该地区送来充沛的雨水。在北回归线附近三分之二的陆地为沙漠或半沙漠的情况下,鼎湖山却因此成为湿润的森林地带,被誉为“北回归线附近的绿色明珠”、“回归荒漠上的绿洲”,并于1956年被列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AB生物圈网络。

根据鼎湖山特殊的地理、地形条件及社会需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被科学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缓冲区。核心区为绝对保护区,专供科学观测和研究用,不允许有任何其他人类活动的干扰;过渡区位于保护区的东南边缘,其中的枯枝落叶和下层林木可被当地居民用作燃料;缓冲区位于保护区以东边缘,作为旅游区向游人开放,保护区内大多数名胜风景点都集中在这里[(1)]。

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为方便游人,陆续在旅游区内发展了餐饮业、旅馆服务业,修建了直插保护区腹地的环山公路、停车场后,其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更令人深思的是,随着鼎湖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多,近年来,旅游人次反而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1994年旅游人次比1993年下降1.43%,1995年又比1994年下降了2.68%。为了有效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极其宝贵的生态资源,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在本文中,试图对目前鼎湖山旅游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1 鼎湖山旅游业生态环境的存在问题

1.1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鼎湖山旅游区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由游人到寺庙烧香、汽车排放尾气所致。据测定结果[(1)]分析,无论是旅游旺季还是旅游淡季,旅游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均显著低于核心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在相同的旅游点,旅游旺季的污染物含量高于旅游淡季的相应含量,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大大超过国家总悬浮微粒一级标准。例如,在旅游旺季,旅游区(树木园)的总悬浮微粒和其铅含量各为1.8632mg/m[3],0.5505×10[5]mg/m[3],它们分别是核心区(白云寺)总悬浮微粒0.9002mg/m[3]的2.07倍和其铅含量0.3250×10[5]mg/m[3]的1.69倍。其中,旅游区总悬浮微粒是国家总悬浮微粒一级标准的12.4倍。在旅游淡季,旅游区(树木园)总悬浮微粒及铅含量各为0.8259mg/m[3],0.2333mg/m[3],分别为核心区(白云寺)相应含量的1.74倍和1.79倍。其中,旅游区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是国家总悬浮微粒一级标准的9.6倍。大气硫转化速率亦表现与此相似的变化趋势。以旅游旺季为例,旅游区(庆云寺)的大气硫转化为SO[,3]的速率平均值为2.902×10[-3]mg/cm[2]·d,而核心区(白云寺),相应平均含量为0mg/cm[2]·d。

1.2 水环境污染问题

研究结果[(2)]表明,鼎湖山各水体中,旅游区的水环质量比没有游人或很少有游人进入的样地中的水环质量差。如表1所示。

表1 鼎湖山旅游区与核心区水环境质量比较[*] mg/L

注:* 资料来源,根据[(2)]整理;1)总细菌数;2)总大肠菌数

从表1可知,与保护区核心区比较,旅游区水体中的细菌和大肠菌数多,DO,BOD,COD较高,这表明旅游业引起了旅游区的水污染。

1.3 土壤环境问题

鼎湖山旅游区土壤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游人乱扔废弃物、塑料制品等难于分解的固体污染物影响土壤的物质循环;游人践踏影响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土壤原有结构,减少了生物种群数量,从而降低了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经研究[(2)],对旅游区与核心区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比较,前者容重、比重较大,路旁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见表2。

此外,由于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动物数量密切相关,人类旅游活动也影响动物种类及其生物量。因而,旅游区游人来往践踏及车辆噪声大的路旁的样地中的动物种数比远离道路旁的为低。如在旅游区各监测点中,靠近路旁的土壤动物数量平均值与远离道路的土壤动物数量平均值的比值为0.84。

表2 旅游区与核心区物理性质比较 g/cm[3]

采样地点容重比重 有机质含量(%)

旅游区 1.251.626.21

核心区 1.081.592.83

1.4 生物多样性问题

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的长期观察和研究成果[(1)]中得知,保护区内一些药用和观赏植物、动物种已经消失。至1991年统计,该保护区成立35年来,已有27种植物种群数日趋减少,有7种已经灭绝。经现场调查分析,鼎湖山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是游人及附近居民缺乏基本的生态环境意识,旅游部门管理不力,人数不加控制的游客的登山活动。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大量奇花异草被采摘的行为加速了珍稀植物的灭绝速度,保护区附近居民曾为眼前利益,对保护区内收购价高的生物乱采乱捕,进一步加重了生物资源的破坏程度。被郭沫若誉为“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斟满杯”的鼎湖山特产紫背天葵,因被掠夺式采摘已接近绝迹。价格昂贵的沉香树、刺木沙椤等名贵药材,也同样因被盲目砍伐而濒于灭绝。

2 鼎湖山旅游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教育、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根据建立保护区的最终目的,在其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均应服务于保护或服从保护。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旅游区向游人开放以来,由于有关部门忽视了旅游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出现了以上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今后必须重视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一战略对策。

2.1 建立良好的旅游管理体制

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执行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的保证。众所周知,一个不尊重生态规律的错误决策可能使当地自然资源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其后果远比成千上万的游人的破坏影响更大。可以说,鼎湖山旅游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必要的生态意识的决策造成的。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与自然保护没有自成系统。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人员与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前者隶属中国科学院,后者则由肇庆市旅游局管理。在制订旅游发展规划时,旅游部门因缺少环保人才,难免偏重旅游业的发展,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从自然保护角度看,良好的旅游管理体制应该配备旅游发展决策阶层的人才,包括旅游和自然保护的专家。旅游专家要明确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使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前提。自然保护专家则应为旅游部门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科学的旅游开发建议、旅游收入的大部分应用于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科学研究工作。因为只有当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使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真正统一起来,并达到最佳结合的效果。所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中,旅游部门和保护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合作,让自然保护部门人员参与旅游发展规划,建立起良好的旅游管理体制。

2.2 加强旅游生态环境的管理

旅游生态环境管理是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技术等手段,限制人们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其中心任务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建设和利用均应遵循生态学原则,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做到:

(1)加强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由于鼎湖山旅游区大气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寺庙烧香、建筑工地施工和道路扬尘、旅馆服务业烟雾等多个污染源,因此,大气污染的处理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在行政措施上,严格控制进入旅游区的汽车和摩托车数量。在技术措施上,规定旅游服务行业的烟囱高度,改造燃烧方式或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成功的消烟除尘治理技术,消除污染。通过宣传教育,改变人们拜佛烧香的形式或以不污染环境的新产品代替香烛。

(2)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野生生物在经济、科研、环境生态效益和生活娱乐等诸方面均有重要价值,是宝贵的遗传基因库。当前,地球面临着野生物种濒临灭绝、森林锐减、气候变暖、臭氧洞扩大、土地荒漠化等重大的环境问题,保护野生生物资源便成为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的大事。因为“每丧失一个物种,我们的后代就失去一次选择的机会”。有着丰富的亚热带野生生物物种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群数呈现下降趋势的现实警醒人们:加强鼎湖山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如严禁游人和附近居民采撷植物花果及捕猎野生动物),合理的开发(如停止发展超过生态环境容量的旅游规模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旅游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达到保护生物资源的目的。

2.3 建立健全旅游环保机制

旅游的目的、行为和后果均随人们年龄、兴趣、信仰、文化水平、环境意识等的差别而不同,为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旅游环保机制,以约束人类活动于各类环境规范允许的限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各种环境保护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这些法律是建立旅游环保机制的重要依据。根据当前鼎湖山旅游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尽快建立三种环保机制。(1)行政立法机制,包括到保护区旅游的单位、个人的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如人员定额,禁令和制裁措施等;(2)经济计划机制。以经济计划为手段,对保护区旅游事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进行宏观调控;(3)旅游开发的经济核算和有偿使用机制,即补偿因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旅游造成的损失[(3)]。

2.4 寓生态环境教育于旅游

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旅游者环境意识是使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寓教于游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从旅游设施的建立到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有必要引导游人认识、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显然,寓教于游同样也是鼎湖山旅游业长盛不衰的重要措施。如,可在景区内增设漂亮有趣的废物收集箱,特色景观旁的科学说明牌;开发“绿色食品”、供应“环境餐”;在门票、导游图册上附印生态环境保护常识及旅游中的注意事项;开设少儿生态小区,邀请有关教师或专家定期对少年儿童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生态教育,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操,等等。

2.5 抓住时机,开发生态旅游

针对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的日益加剧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一种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的旅游活动[(4)]的生态旅游已受到国际旅游的热烈推崇。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区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直接参与考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森林旅游、乡村旅游、探险旅游等生态旅游形式被公认为是解决旅游与保护这一矛盾的理想方式。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南亚热带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并使旅游与国际旅游接轨,应不失时机地推出生态旅游。

收稿日期:1996-08-06

Countmeasur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Caused by Tourism in Dinghu Mountain

Li Hane

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Foshan University,528000 Foshan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matural protection area of Dinghu Mountain brought about by tourism in Dinghu mountain were analysed.It were showed that the tourism resulted in air and water pollution,lowered the ability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and aggravated a drop of biological resource.The countermeasures wereput forward,such as setting up a tour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ingmanagen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drowing up environment protectionlaw in tourism area,conducting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tourist activities and developing ecotoursm.

Keywords Guangdong province,tourisms of Dinghu Mountain,ecological environment,countermeasur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标签:;  ;  ;  ;  ;  ;  

鼎湖山旅游生态环境对策_鼎湖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