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探讨论文

关于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探讨论文

关于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探讨

王嘉丽

(重庆市合川区图书馆,重庆 401520)

摘 要: 当前我国图书馆的主要两种形式就是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两种图书馆的优势与劣势均十分明显,需要区别对待、科学分类,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融合,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本文对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整合策略,希望能够帮助相关图书馆与人员提供参考,共同促进公共服务领域发展。

关键词: 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

一、前言

在网络化与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网络这样一种信息交流工具,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工作方式等。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已经并存发展多年,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形势,各有优势与不足。对其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未来图书馆主要发展方向就是两者的融合图书馆。

二、传统图书馆优势与劣势

(1) 优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文化艺术、文明史料以及生产技术等,94%以上均是技术文献资料实现传承与传播的,在传统图书馆中,通过纸质文献形式,使得这一进程得到促进[1]。另外,其对各个时期、种类以及类型的纸质出版物全面地进行集中保管,可以为人们获得信息来源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个行业均需要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达到知识信息整合与集中的目的,其有着较为关键作用。

(2) 劣势。在传统图书馆中,涵盖馆藏容量、人力资源、保管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当前传统图书馆基本上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无法合理建设基础设施,并且缺少专业人才,难以扩大图书馆规模。另外,其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借助人工手段开展借阅工作,使其信息量以及人流服务量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并且对于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料无法在时限要求方面加以满足,进而降低信息利用率。

三、数字图书馆优势与劣势

(1) 优势。对于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与计算机技术而建立的数据库,技术科学性以及设备先进性等对其发展规模有着直接影响,其对建设场地并无较高的要求,在扩张规模时无须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通过控制硬件设施可以控制图书馆规模,并且其人力服务费用较低。另外,其借助网络技术运行,有着获取便捷以及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快速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其还能够为众多读者同时提供服务,读者数量问题与距离问题不会对其服务质量造成影响,只要读者具有网络与计算机条件均可以借助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同时,数字图书馆有着较大的数据储存规模,一组芯片的文献与一座中型图书馆文献数量基本相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得计算机储存量进一步上升,图书馆可以借助前沿设备进行馆藏数据储存,达到海量储存的目的,对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联网,可以组建一个超大容量综合性图书馆[2]

(2) 劣势。基于知识产权限制,部分著作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无法在网上进行随意传播。并且网络信息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在网络搜索中也无法在获取全部内容,致使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不足。另外,从网络中的信息储存的时间通常在15年以内,一些供应商对期刊进行定期更新,然而对以往期刊并不会予以保留,读者无法便捷地获取以往信息,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可能还会支付一定费用。

(2) 传统典藏合理数字化构建。需要基于科学范围进行传统典藏数字化建设,需要考虑文献保护要求、读者需求、知识产权以及技术手段等。因此,应该先对馆藏中珍贵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其既能够使物理意义文物得到充分保护,同时能够使文献的功能以及价值更加便利地展现给人们,能够使古籍文献施工与珍藏的矛盾得以解决。借助数字化,读者可以随意地阅读、使用珍贵典籍,促进管理资源运用效率,使传统文献服务水平得到充分强化,达到了合理利用馆藏资源的目的。另外,对馆藏文献数字化处理,需要对相关标准以及技术要求等进行严格遵守,保证数字化建设质量,才能够促进数字服务水平。

四、整合策略

(一)馆藏进行统筹建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全面启动改革开放,确立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转向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等制度建设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反腐败法》是一门综合型法律,因此应根据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内容分别作出实际操作的规定大致如下:一是对举报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举报形式、方法和内容,接受举报的机构及处理程序的规定;二是对举报人的保护和奖惩等的规定;三是对调查条件、调查人员及其资格、调查权力的规定;四是对侦查权限及措施的规定;五是对证据制度的规定;六是对阻碍侦查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七是对起诉权的规定;八是对审判权的规定等。[2]

(1) 搭建统一的技术系统。构建统一的读者信息库以及树木数据库,在数据库中集中了流通信息、读者信息以及馆藏信息等,基于各个图书馆配合与支持进行充分整合,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实施集中管理,进而对读者达到唯一馆藏数据与读者信息构建,在进入统一的服务系统之后能够使读者的使用更加便捷。各个图书馆应该进入该系统,并且分馆成员能够建立多个馆藏地点与服务地点,需要保证分馆代码的唯一性[4]。技术系统主要由统一服务网站与统一业务系统构成,借助总馆/分馆模式建设服务系统,并借助互联互通达到馆藏和数字资源集成揭示的服务,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联合馆藏,并逐步完成资源的集中揭示和统一管理。

(二)建设统一的服务系统

气袋由内、中、外三层组合而成,内层为聚酯纤维强化的合成橡胶,中层橡胶为单体合成橡胶,外层为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其厚度根据不同挡水高度所需耐压而不同。气袋三边无缝,一边开口,开口处呈楔形,需承受较高的耐压。气袋底部设进排气嘴,可通过压缩机充气。充气后鼓起,驱动钢闸门起升。放气后钢闸门因自重而倒伏,完全覆盖气袋。挡水超过一定高度时需要双气袋。

(1) 合理制定文献购置比例。对于文献资源构件,其已经脱离传统概念,根据读者需求设置文献购置比例是文献采访的基础。其主要原因为:①基于线下和线上服务结合的背景,读者服务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空间与时间中,在数字图书馆中,7×24h模式将会使图书馆群体不断扩大,对服务模式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并且服务量也会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需要对文献采集费用进行统筹安排。②数字资源购置内容与重点将会是当前采访的基础。基于经费限制,如何使得资金效率实现最大化,促进服务水平,需要在前期对读者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对读者与图书馆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充分地进行满足,是合理应用采访费用应该优先考虑问题[3]

(2) 数字建设标准统一。对元数据建设进行规范与强化,借助对其仓储数字库进行强化,使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关联得到强化,构建知识网络。尽量对数字建设标准进行统一,对数字库接口连接质量进行强化,使异构数据库实际查询手段得到充分强化。

(3) 用户管理系统统一。对于读者唯一性,需要统一构建读者库,并且对用户进行统一构建,为统一服务读者夯实基础。在统一读者证号之后,需要在后台合并读者数据,所有读者只具有一张读者证,以达到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的目的。可以建立全国用户平以及共建共享等,为我国公共服务机制的深度与广度发展创造条件。

(三)整合技术的运用

(1) 单点登录。借助单点登录,能够使读者在一个登录口中即可进行所有资源的查阅,能够使读者对文献使用的便捷性得到充分提升。在此方面重庆合川区图书馆以及其他地区的图书馆,可以借鉴湖南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在我的图书馆板块中登录,读者能够在读者空间中进行数字资源的免费使用、图书荐购、网上续借以及图书预购操作。这些功能就是基于单点技术实现的,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资源整合手段。读者在登录一次之后即能够对多个系统进行访问。另外,在图书馆中,为读者提供一个层面的集成服务是较为重要的工作,即整合读者身份进行统一认证,即单点登录。

(2) 虚拟技术。在图书不断发展过程中,使服务器应用数量不断增加,而在重庆合川区图书馆以及其他地区大多数图书馆中的处理器以及服务器等只能得到10%的利用,图书馆并未将服务器的处理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进而出现资源浪费问题[5]。对于服务器的虚拟化建设,就是将虚拟服务器建立在服务器中,虚拟服务器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功能与真实服务器功能完全相同,促使真实服务器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促使服务器安全性能得到提升。虚拟化属于资源管理方面的技术,将存储、内存、服务器以及网络等实体资源,进行转换与抽象后呈现出来,挣脱实体构件无法分割的束缚,是读者可以通过更好的组态方式进行资源获取与利用。进行虚拟化的目的就是对计算机资源进行虚拟,使其实际形态被完全掩盖或是隐藏,通过简化的形式于应用环境中加以呈现。另外,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服务器故障数量与维修数量,促进网络安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图书馆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明显特色,对我国文化传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更进一步,并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两者各具特点并相互依存,基于新时期发展背景,应该对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图书馆事业稳定发展。

干预组治疗后消化道反应、Ⅲ~Ⅳ度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参考文献:

[1]丑楚.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融合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9):99-102.

[2]刘建革.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融合探讨[J].数码世界,2019(1):105.

[3]王亚.“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创新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3):182-183.

[4]何婧媛,姜宁.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5):63.

[5]赵雅丽.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建设之比较与融合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5):108-110.

中图分类号: G250.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2-0142-02

作者简介: 王嘉丽,女,汉族,重庆人,馆员。研究方向:资源整合。

标签:;  ;  ;  ;  

关于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