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与临床价值论文_吴德文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与临床价值论文_吴德文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536100

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近二年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异常结果或有疑问结果,通过人工分析和复查总结质量控制方法,并探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的临床价值。结果:实施有效地质量控制方法,显著提高科室血细胞检验水平,使许多常见疾病得到及时发现。结论:加强质量控制有利于保障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临床价值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逐渐发展完善,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中,有效提高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仪器型号、标本来源、质量控制、操作者业务水平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因此要加强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现分析检验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在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中实施质量控制,效果显著,现将质量控制方法报道如下。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1 仪器的安装及校准 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安装在通风良好、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潮湿、多尘、阳光直射、高温及强烈震动的影响,避免受到水、化学试剂、电磁等干扰。开机后首先清洗仪器,采用稀释液进行空白测试,再用合格的质控物进行质量控制,并绘制质控曲线,确定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再对标本进行校验。仪器的校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安装完成后进行初次校验,以后每半年对仪器进行检修、排堵、校验和保养,使分析仪处于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

1.2 标本质控 采用与血细胞分析仪配套的专用抗凝采血管,采集静脉血1.0~2.0ml,采血时应一针见血,采血后要及时混匀,避免血小板聚集。如果血液采集量<0.5 ml,可能会造成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破坏,产生血小板碎片;如果采血量>2.5 ml,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影响检验结果。在采集标本后4h内进行分析,标本出现凝集或溶血时,需重采集。对采血困难者,例如婴儿可采用末稍血。血液标本应尽快在短时间内在室温下检测,抗凝血的白细胞、血小板在室温下可稳定6h,血红蛋白在4℃冰箱内可稳定数日,白细胞形态2h后即可发生变化,对于需要推片分类的标本应及时推片,不能及时检查的室温保存[2]。4e冰箱可延长保存期,8h内须检测完毕。血小板不易在低温下储存,分析前将标本恢复至室温,约15~30min后轻摇标本10次,再进行检测。

1.3 操作人员培训 定期对检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设备操作技术、操作者的业务素质、专业理论知识等,培养操作者在检验中应对各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上岗前加强对仪器工作原理、操作技术、校标、室内质控、仪器的日常保养等方面的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保证各项操作环节按照标准进行。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2.1 试剂质量质控 试剂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产品,使用随机配套试剂的效果最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溶血剂稀释液等一定要在有效期内使用,避免让试剂与灰尘、污垢或细菌接触,良好的试剂对保证仪器运行及测试结果的准确至关重要。测试时的最适温度为18~22℃,<15℃或>30℃均有影响。

2.2 操作程序的建立 完善的质控操作程序是保障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有利于规范操作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标准仪器操作程序应按照不同项目的说明书进行建立,建立质控监督体系,督促操作人员在是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标准完成各项检验。

2.3 仪器检查 每天开机前检查试剂是否充足,开机后检查仪器是否正常,本底测试是否通过等。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按仪器使用说明做好日、周、月保养,及时冲洗仪器管道,防止蛋白在管道中沉积,确保仪器正常运行[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室内质控 每日采用质控物的单次分析数据检测分析仪的性能,利用检测信息系统自动绘制质控图,观察质控物测定结果是否在控。或将评估一批患者标本,通常为20的加权平均值,绘制结果值作为质控数据使用[4]。如果结果失控,分析失控原因,包括操作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物失效,仪器维护不良等,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对于异常细胞,或血细胞不分类需涂片作显微镜分类,同时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和数量,也是核对参数是否可靠的质控措施之一。注意病理因素对分析仪使用的影响,例如高脂血症可使血红蛋白极性增高;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聚集;某些肝病患者红细胞膜质异常;抵抗溶血剂;红细胞破坏不全、白细胞假性增高(有核红细胞出现)等,将观察直方图异常变化作为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核对校验结果 运用血细胞分析仪完成标本分析后,内审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查,也可与检验科或临床医生共同复核结果。血液标本测定完毕,应在室温下保存,待交班时保存4℃冰箱保存1周,以备复查核对。分析结果与参数间的关系,例如所有红细胞(RBC)数量、红细胞压积(HCT)及平均红细胞含量(MCV)。结果异常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检或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对保证质量有重要价值。发现“危急值”后及时复查,无误后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将各项“危急值”记录在案,形成有效的临床诊治依据。

3.2 室间质量控制 检验科要主动参与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认真分析评价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弥补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质控工作的不足。

4 讨论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极其广泛,是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前的误差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实验误差的多数原因发生在标本分析前阶段,只有少数误差事件的原因发生在分析过程中[5]。研究表明,分析前误差在整个实验室误差中所占比率为71%,而分析中、分析后的误差比率分别为18%和11%[6]。因此,要加强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重点包括分析仪操作、检验人员综合素质、试剂标本等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收到标本开始到检测计数结束检测结果的所有工作过程,检测人员在操作前、操作结束后都要仔细检查分析仪系统,及时发现异常并解决,确保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操作要严格遵守《血细胞分析仪的标准操作程序》[7],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分析中的质控重点主要包括试剂的质控、标准操作、室内质控及室间评价等环节。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指对检测结果进行再确认,发出正确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分析报告,此环节的重点是对发出的报告反复审核,如果出现疑问应及时复查,防止错误报告的发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8]。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分析仪的维修保养,制定完善的仪器保养计划,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并将每次保养记录在案,保证仪器处于最佳应用状态,使检验科的每位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操作水准、质量控制意识及自觉质控行为能力。

总之,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其结果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分析仪检测前、中、后的重量控制,加强对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水平及质量意识,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尚荣华, 金海甲, 聂建红,等.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和缺点[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1):109-111.

[2]李洪波.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质量控制品室内质量控制方案的建立[J]. 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6):662-663.

[3]赵建文, 董玲, 杨建忠.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质量管理的体会[J]. 健康必读旬刊, 2013,26(2):185-186.

[4]侯茜, 郭亮. Sysmex xs-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常见问题的处理[J]. 当代医学, 2009, 15(19):150-151.

[5]李振玲. 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分析检测中干扰因素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18(2):109-110.

[6]许秀妆, 陈燕妆, 章金灿,等.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08(23):2896-2898.

[7]方美丽. 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的体会[J]. 医学信息旬刊, 2011,15(11):3532-3532.

[8]王丽蓉, 张建民. 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35):1108-1109.

论文作者:吴德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与临床价值论文_吴德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