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生态旅游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完整定义,从范域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应作出的奉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展示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管理

1 生态时代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

生态旅游(ecotourism)目前已成为全球热点。这一代表人类时代潮流的游游类型,给社会上热衷于旅游活动者和旅游从业者带来了拯救、保护自身健康和周围环境的厚望。人类,特别是工业高度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从原始氏族社会至今日,已经走过蒙昧生态和征服生态两个阶段,现在正经历着持续发展生态时代第三个阶段。在生态发展的蒙昧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系统内部同质和谐的关系,生态与经济尚处于一种低水平的依赖和协调的状态;在生态发展的掠夺时代,人类已改变了过去那种完全依赖自然的状态,在人与自然对立的基础上,建立了野蛮掠夺自然资源,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现代文明,从而导致生态危机的掠夺性开发模式。这种人与自然对立的工业社会,使生态与经济严重失衡,并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摆脱这种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危机状态,人们开始觉醒,并大声疾呼地要求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发展,真正建立人与自然共同生息、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这就是人类正在经历的以保护自身、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有序地开发资源、持续地维持生态平衡为主要目标的生态时代或生态社会。在这个时代,人类把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的意识、准则和行为。最近在西班牙兰沙罗特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会议,制定并通过的两个文件:《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1)],就是这种生态时代应该具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准则和行为的具体与明确的规定,同时又对“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一”[(2)]、“人类最高和最深层的愿望”[(3)]——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了许多重要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4)]:①认识旅游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不够,还应该认识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依赖性;②发展旅游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③旅游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持续发展;④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与经济、文化等其它领域的发展相协调;⑤21世纪是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

2 两类生态旅游的释义和取向

生态旅游是现代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尚处于意识起步阶段,社会上自然会出现多种称谓,如“大自然旅游”、“回归大自然之旅”、“绿色旅游”、“维护性旅游”等[(5)]。有人甚至认为到自然地区“探险旅游”、“狩猎”、“动物观赏”、“巡航览胜”等均属生态旅游[(6)]。至于生态旅游之定义,其表征形式就更繁多,此处亦列举几例:①认为“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之旅”[(7)]。②“生态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活动”[(8)]。③“生态旅游是按生态学要求实现环境优化,使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优良、高效、和谐地发展,并有丰富的值得观赏的生态项目,以不破坏环境为特征的风景旅游活动”[(9)]。④“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能满足游客游览观光自然风景,又能通过旅游探索自然奥秘,了解和认识自然,进行环境教育的特殊旅游形式”[(10)]。⑤“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生态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11)]。⑥生态旅游是“对保护环境及维护当地居民正常安逸生活承担义务的旅行。许多打上‘绿色’的字眼,实际是招牌、虚饰。如果说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资金能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如果当地的老百姓因旅游业的促进,进而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这便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只有在为当地创造足够的经济收益,进而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才真正显示出它的意义”[(12)]。⑦“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与生态资源为主要旅游对象和活动形式,以欣赏大自然风光,接受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或探索和研究生态科学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旅游项目,其旅游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内的旅游生态资源”[(8)]。“在自然保护区应开展‘生态旅游’,即以生态系统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限度地发展旅游事业”[(13)]。

上述八条定义可见给生态旅游这一新概念赋于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因为从事生态旅游研究的学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目标,开发条件、功能、指导原则、观览对象、游客承担义务、活动形式和特点等,列入定义表述内容。但是就宏观意义而言,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共识: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自然界和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险、狩猎……,目的在于享受领略清新、谧静、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氛围,探索和认识自然奥秘,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二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经济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方面做出奉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两方面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由此可知,对生态旅游的释义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取向:一是只讲到生态环境中开展旅游、旅行、观赏、探险、狩猎等活动一面,而不讲对这一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面,我们把这类生态旅游观点称为单义性;而与之相对应的生态旅游观点则称双义性,它不仅强调在生态环境中进行旅行、游览和观赏活动,更强调在取得旅游效益时,要付出具体的行动来保护生态环境不受侵害。可见这一观点和取 向是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论相适应的。兰沙罗特世界会议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指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14)]、“旅游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持续发展”[(15)]。笔者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对生态旅游提出如下定义,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这一定义阐明了一个“基础”(生态学)、一个取向(生态环境与资源)和两个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导致了两个实体(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项目)型态。

3 生态旅游基本特性分析

与旅游其它形式比较,生态旅游有许多独立特性,如自然性、高品位性、可持续发展性、专业性等。

3.1 范域上的自然性

据上述定义,生态旅游取向于生态环境,依托于自然资源,这表明生态旅游的运作场所应是那些纯自然环境或受人为环境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笔者在《自然景观旅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开发保护战略研究》一文中,曾将此二类旅游生态系统分别称为技术无息型生态系统和技术半息型生态系统[(15)]。前者主要指具有原始特性的或近乎原始的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如未开辟为旅游地的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特点的自然保护区和一些以保护为主、开放旅游为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这种生态系统无需经过人类影响。自身完全有能力进行物质循环调节;或通过人类较少的影响即可进行调节、恢复正常功能。对此系统尽管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但是应把保护生态环境列为首要目标。后者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为的技术生态系统并存的旅游区(点),它们除少部分位于城市范围内的公园外,大部分均座落于城市郊区或郊野,如北京的香山公园、南京的中山陵、无锡的梅园等,它们的山、水、草地、林木有天然的基础部分,也有人工改造的部分。这类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并存的天然和人工技术信息都在生态系统中起作用,物质循环虽不能“自给自足”,但至少可在本生态系统内分解和利用一部分,无需全部靠外界生态系统进行调节。生态旅游主要就是依托和取向于这两类生态旅游区(点),表明这种旅游在本质上具有自然环境与旅游者有机融为一体的特点,其中自然环境始终是游客的载体和归宿。

3.2 层次上的高品位性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域元开展的旅游活动,但是它“并非只是单纯的到受到侵害的生态环境去走一趟,观赏一番,或对之感慨一番之后便打道回府。真正的生态旅游是要明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并为之作出自己的奉献”[(17)],因此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境意识的高品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质量要求很高,同时也非常自觉地、有意识地保护旅游环境……[(18)],这是生态旅游高品位的第一个表现;生态旅游高品位的第二个表现是具有高含量的科学与文化信息。一个生态旅游区包含了大量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物、动物、医学、建筑、环境、健身等科学信息和知识体系,游客通过观察和体验、研究,可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懂得旅游地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是怎样在地质时期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环境系统内的各自然要素和生命系统内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分解者是怎样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从而构成一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这些蕴含丰富的科学信息系统正是旅游者在生态旅游过程中所要求获得、并能够获取的科学营养。

3.3 利用上的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是在自然环境中以生态系统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种旅行活动,其“目的旨在缩小我们主观愿望与实际行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之间的差距”[(19)],现实情况表明:旅游活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环境、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和传统习惯通常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使旅游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20)],“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21)]。旅游业这种状况,要求所有旅游经营者、参业者和旅游者,都要为改善旅游地质量、维护有限的旅游资源不受破坏和可持续利用,有必要选择一种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协调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恰是这种形式的一种最佳选择。因为它首先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放在第一位考虑,重视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和维持措施,强调游客、从业人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奉献。这些准则和措施,必然会强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4 内容上的专业性

生态旅游属于高层次的专业旅游活动范畴。其旅行取向多集中于具有不同生态学特性的自然景观资源之内。一般以资源型态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等生态旅游。每类生态系统又可分成许多生态旅游亚型,如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旅游有山地、冰川、火山迹地、溶洞、沙漠、戈壁、荒漠、森林、草原、湿地等专业类型,旅游形式包括登山、探险、狩猎、森林浴、沙疗、采集动植物及矿物标本、模拟采挖人参、药材等。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旅游分为湖泊、水库、江河、瀑布、泉流等专业类型,旅游形式有漂流、竞技、划船、游泳、垂钓、温泉浴及采集标本等。同样海洋、城市、人类等生态系统的生态旅游,也可划分若干专业旅游类型,游览项目也会多种多样。面对上述各类生态系统,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专业旅游项目。对一些有独特价值的自然景观,如火山、地震遗址、溶洞、冰川、古生物等,还可组织特殊的科学考察旅游活动,如珠穆朗玛峰登山考察,云南腾冲火山地热生态考察;秘鲁Manu生物圈保护区观鸟旅游;澳大利亚艾永河漂流旅游;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考察和中美“拉——鲁达——玛雅”热带雨林区考察旅游活动等。上述这些旅游活动项目无不体现了专业性生态旅游特征。

4 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对生态环境保护应做的奉献

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生态旅游相关集团。前者是生态旅游活动经营者、组织者、管理者,他们的使命、素质和管理水平,对生态环境及景观资源的可持续旅游发展负有直接的敏感的责任。一个生态旅游区管理者,可以通过许多先进的技术方法,使生态环境、景观资源优质化。旅游从业者的贡献可从管理系列表现:

4.1 对旅游者的生态管理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颇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有必要对其进行生态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科学区划分流和疏导游人,合理确定与控制生态容量和经济容量,避免生态旅游区超负荷接待游人。同时要注意维护“生态潜力”。把经济的增长限制在环境生态允许的限度内,使“生态潜力”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使自然生产增长的速度超过消费增长的速度,在生产和消费的同时增长生态潜力。但是能否合理确定和控制生态容量始终是这种生态管理的核心环节。所谓“生态容量”是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的生态系统诸因素不产生削弱的最高使用水平。其容量和风景资源的景观敏感度和阈值以及“自然容量”、“感应容量”、“经济容量”的大小均有关系。要确定出合理的生态容量或最佳容量,就要研究维护人类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一系列“生态标准”以及把握生产力标准的“生态尺度”等问题,使这种管理技术运作更加适用化、标准化。

对旅游者实行生态管理还有一个内容就是环境意识教育。通过多种手段,使游人懂得作一个生态旅游者必须履行生态义务,奉行生态道德,提倡生态文明。

4.2 建立生态旅游现代技术和方法的生态管理机制

旅游经营者要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生态旅游管理技术和方法,逐步建立一套生态旅游区管理技术运作机制。如改变和调整生态旅游消费模式,在生态旅游区实行增收生态环境费用的措施;加强生态旅游可行性研究,组织一批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示范工程;注意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运用经济手段限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环境信息交流,不断引进生态管理可持续发展技术,例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著名生态旅游学者D.M.Chapman提出的娱乐机遇谱等。

4.3 对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破坏,往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为了使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减少不可弥补的失误,把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破坏的程度降低到“生态标准”可以允许的程度,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重视环境影响的预评价”[(23)]。其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单因子影响评价和综合评价。此外还有“视觉资源影响评价”,即以地形、植被、水体、人工设施和地表等形成的线、形、色、质地为考察对象,分析视觉环境状况,建设前后的比较、对比分级。我国目前已有这种成套的评价技术标准[(24)]。

4.4 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的生态管理

这种生态管理主要包括植被和动物两个系统。植被管理系统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生态旅游区植被的原野特性,如对植物生态群落发育良好的地区,采用不干涉植物的方式,随其自然生态发展;对植物生态群落受到人为和自然破坏出现异化的地区,要控制和调整植物物种与群落的发展,采用适当的人为干涉方法,使其更接近原野自然生态与生境;对植物生态大部分或者局部受到破坏的地区,要建立新的生境与引进新的物种,或模拟自然生态,或按人类的需求发展引进物种配置新的生态群落。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提倡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生态防治技术。关于野生动物生态管理系统,主要是根据自然地带性的特点,保护野生动物不受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干扰,包括动物栖息及其活动。在生态旅游区内规划道路和游览场所时,要与动物栖息地保持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在建立动物观察所、站或者架设动物了望台时,以不破坏生境和景观质量为度。在允许狩猎的生态旅游区,要严格按照国际和国家狩猎规定,如在动物哺育期要停止狩猎,狩猎的数量规定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动物繁殖年度变化,以及动物越冬的死亡率等因素。

4.5 对旅游设施、设备和场所的生态管理

在进行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考虑设施设备和场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其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如加拿大的生态旅游区规划时多采用五层区划模式,从内到外分:特别保护区、原野区、自然环境区、游憩区及公园服务区。各层区内配置设施、设备都有严格规定。特别保护区没有道路和设施;原野区没有道路,仅有宿营基地和登山者掩蔽处;自然环境区提供非永久性的宿舍和低度运动设施与信息中心;游憩区和公园服务区集中布局旅游、娱乐、体育等服务设施。

旅游者主要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游客。他们虽然作为生态旅游者,但是对保护自然生态区的环境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所有从游者在旅游过程和生态区内,都要把自己的行为约束于各类环境管理规范允许的限度,如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日本的《旅游基本法》,联合国制定的《人类环境宣言》、《旅游宪章》、《旅游准则》、《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等。作为生态旅游者不仅要模范地遵守这些法规和准则,维护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而且要全力支持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如为生态区提供资助和技术服务等。美国Cond'e Mast Trareler 杂志经过对全美上百个生态旅游活动项目调查和分析后,为那些生态旅游者提出了一个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七条标准:“①把商业性高收入的旅游业与地方生态保护计划结合起来,如帮助当地农民植树造林,防止乱砍乱伐森林以及支持和赞助由当地居民自行组织起来的生态保护团体;②为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这些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运作提供资助或其他实质性的赞助;③通过购买当地土特产品及服务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④积极促进旅游者与当地人民进行直接的、有意义的接触和交流,并为之提供便利;⑤支持赞助生态研究计划;⑥保护并支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设施、维护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⑦协助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25)]。

5 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从开始出台起就以不寻常的速度在世界某些国家和地区传播着。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法国、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这种以生态旅游为特征的观光、探险、狩猎、科考等旅游更是风糜各地,成为新时尚的高刺激性的旅游项目。美国龙斯梅蒂国家公园在庆祝建园百周年活动时,曾发表了题为《爱,勿置于死地》的宣言,被台湾报刊称为“揭开了生态旅游取代大众游乐园式旅游的新纪元”[(26)]。著名旅游专家、美国联邦政府旅游顾问朱单任教授指出:“行将在全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形式中,生态旅游居首位,其次是文化旅游、参与性旅游和休养保健旅游。”西欧一些国家,如德、英、法、意、比、荷及瑞士、奥地利、芬兰、保加利亚等国还出现了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宗旨的“绿色运动”和“绿党”、“生态党”、“环境党”或“价值党”,从而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介入西方各国的政治斗争。据世界旅游组织(WTO)估计,1993年前五年中,世界生态旅游增加25%。1993年美国学者对该国有关生态旅游调查:有78%的旅游商认为今后五年中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美国在1993年前已有800万人次参加过生态旅游团旅游活动,另有3500万人次表示要在三年内去参加一次生态旅游,到本世纪末将达4800万人次。另据美国生态旅游社团估计,1992—1995年之间,以大自然取向的生态旅游将增加20—25%,仅1992年生态旅游营业额已超过20亿美元[(27)]。在美国以探险旅游称谓的生态旅游者,于1993年内就创造了价值220亿美元的营销额,而用于国立公园的娱乐消费额仅1亿美元。澳大利亚估计,生态旅游已形成年产值1亿澳元(合7000万美元)的规模产业,旅游与其他门类相比,增长速度超过3倍以上。澳大利亚政府为迎合这一发展趋势,制定了全国生态发展战略,决定投资43万澳元创建三个咨询机构,以增强人们对生态原理的感悟性。日本在1240万出国旅游者中,约有20—40%的游客在从事探险和生态旅游。西班牙近年内也有50%的人从海滩旅游转向生态旅游[(28)]。

除了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项目外,具有生态旅游特性的绿色森林旅游在全世界发展也很迅猛。据统计,1993年全世界到森林旅游的人次已达到3.9亿,到2000年可望突破5亿人次,占全球国际旅游者总数的1/2。美国现在每年约有3亿人次前往森林公园旅游。法国巴黎市郊的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900万人次,为参观卢浮宫人数的9倍[(29)]。世界发展森林旅游较早的拉丁美洲,森林旅游收入已占到整个旅游业收入的90%。巴西有13个国家生物保护区和23个国家公园,均已被开辟为旅游胜地[(30)]。

我国在当今世界兴起的生态旅游大潮中,森林旅游也在形成一种热潮和新的趋势。据统计,我国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量已由80年代初期的100多万人次、80年代末期的1000多万人次,上升到目前的3000多万人次。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后,森林公园的客流量比1994年同期增长30%以上。以此推测,到2000年时我国的森林旅游者将达1亿人次以上。现在我国已形成各类森林公园600多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13处,经营总面积达4300多万亩。总之,我国以自然环境为特性的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正在以最大的速度发展和崛起。这种旅游受托于“回归大自然”等先导口号的催化,必将发展成为各种旅游心态和活动的主潮流。因此,研究生态旅游的理论生态学以及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就成为今日旅游理论界和实业界注目的焦点与规划的目标。

DEVELOPING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Lu Yunti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BNU 100875)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gives a complete defination of ecotourism,describ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ecotourism from four aspects,naturality of scope,high quality of level,sustainability of utilization,and speciality of content,discusses the dedication of the tour staff and the tourists to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suggests a series of strategy to manage ecotourism and predicts the prospect of our—country'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tourism;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management

标签:;  ;  ;  ;  ;  

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