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议题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寿婷尔

摘要:在教育部出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教育部组织编写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版教材”)试行以来,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开始大行其道。“议题”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十分关键,笔者在多堂群文阅读实践课的基础上,将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特点、内涵与择定标准置于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下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群文阅读;议题;核心素养

自2009年台湾赵镜中教授提出“群文阅读”概念之后,先行者蒋军晶老师又在2010年以“世界是怎么形成的”为议题,执教了7篇文章组元的群文阅读研究课,并提出“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此后,群文阅读教学陆续出现在一些研究课例中。而自教育部出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由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学习任务群”纳入了课标之中,“群”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推广,“群文”阅读方法也由于符合新课标所主张的理念,随着部编教材的试行和推广,开始大行其道。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在2019年正处于这场轰轰烈烈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实验阶段,笔者有幸以数堂“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课”参加了杭州市教坛新秀展示、杭州大市优质课比赛并获一等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笔者发现“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文议题的提炼与择定成为该类课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并据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内涵与特点

所谓“议题”,与单元整组教学中的“话题”、“主题”有相似之处,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但“议题”又有其独特性,首先,议题必须具有“贯通性”,即从某一个或多个角度贯通所有选文;其次,议题必须涉及到所有选文的关键点,是教学的重难点;最后,议题要有可议论性和开放性,即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于泽元 王雁玲 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4.]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分类与择定举隅

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有的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大方向对“议题”进行分类,有的则从“作家”、“体裁”、“观点”、“表达方式”、“人文主题”、“阅读策略”等多个细分角度对“议题”进行分类。笔者则由当下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出发,将群文阅读议题选择置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四个层次的观照下进行。当然,一组群文可以有多个议题,那么一个议题也可以对应多个核心素养层次,且应当更多地对应方能更多维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实验课“议题”择定举隅:

(一)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单元《我心归去》

1、选文:《我心归去》《访法散记》《漫长的假期》《你好,加藤》《笛鸣香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回归》片段

2、选文来源:教材(《我心归去》)、韩少功文集《漫长的假期》(《访法散记》《漫长的假期》《你好,加藤》《笛鸣香港》)、电影相关片段

3、选文组元形式:1+X(教材文本《我心归去》为“1”,其余选文为“X”)

4、群文议题:韩少功的独特“故乡”

5、议题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透过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入解读韩少功笔下“故乡”内涵。学会透过人物看时代与文化传承。

围绕议题的授课流程:

(1)认识韩少功笔下的法国。

由《我心归去》+《访法散记》(《我心归去》即节选自《访法散记》)中关于法国的描写,解读出韩少功的法国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浪漫、美食之都完全相反,是空虚、寂寞、无聊的。

得出结论,作家对法国的描述是一种非理性的贬,相对的,背后深藏着作家对故乡非理性的“赞”。

(2)认识韩少功笔下的故乡。

《我心归去》+《漫长的假期》=故乡是舒伯特小夜曲中的回忆和生命。

《我心归去》+《你好,加藤》=故乡并不一定是出生地,是血沃之地。

《我心归去》+《笛鸣香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回归》片段=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6、议题与核心素养

该议题“韩少功的独特‘故乡’”首先基于单元教学重难点,向中学生传达爱国主义与故乡情怀是应有的题中之意。然而,细品韩少功精妙的语言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跨越30年、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作者独特难解的“故乡”观传递给学生,引发共鸣。

此时,用一个议题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发展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由法国而日本、香港,多元文化交织;由30年前的故乡生活到30年后的法国旅居,文化发展传承,自然填充延展了这个议题的内涵。在韩少功的一系列文本的群文共振之下,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场域和空间中,串联起了一个独特的“故乡”概念。

(二)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百合花》《哦,香雪》

1、选文:《百合花》《哦,香雪》

2、选文来源:部编版教材

3、选文组元形式:单元整组

4、群文议题: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视角叙事

5、议题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单元导语要求把握小说叙事的特点,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从女性视角解读两篇小说的叙事特点是重难点。

围绕议题的授课流程:

(1)通过《百合花》战争场景和《哦,香雪》一分钟火车停靠场景梳理,总结女性作家作品选材特点:远离宏大叙事,倾向于日常生活化的题材。

(2)通过《百合花》中的“我”、小媳妇和小通讯员以及《哦,香雪》中的香雪、凤娇、“北京话”等人物形象分析比较,总结出女性作家叙述视角下,女性人物具有重情、感性、美好的特质,男性人物形象则更英俊、体贴。

(3)女性视角下主题多元化探讨。《百合花》多元化主题:军民鱼水情;纯洁、美好、含蓄的异性青年之间的情愫;诗意化的“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哦,香雪》多元化主题:赞颂山村姑娘的纯真、质朴;姑娘间纯洁的友谊;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城乡巨大的差距。

6、议题与核心素养

该议题是从叙述视角的表达方式方向立意,两篇文本共通的“青春”、“女性作家”特点使“女性视角”议题完美地将文本的关键点都串联在一起。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提供了性别多元化的阅读视角,并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浸入式的纯美女性世界的主观感受。

(三)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主题“一花一世界”单元《荷塘月色》《金岳霖先生》第一课时

1、选文:《荷塘月色》《金岳霖先生》

2、选文来源:苏教版教材

3、选文组元形式:单元整组(第一课时)

4、群文议题:“谐隐”与“隐秀”——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古典美学笔法

5、议题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置情境、比较阅读,浸入式品读语言,探究“谐隐”与“隐秀”这两种古典美学笔法的内涵。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与创作,提升鉴赏、写作能力,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围绕议题的授课流程:

(1)梳理《金岳霖先生》主干内容,由金岳霖先生有趣的特点,引出散文的语言特色“谐”。

(2)通过《金岳霖先生》细节的增删,深入文本,比较阅读,品析“隐”在“谐”后的“情”,即“一切细节皆情结”。同时,了解魏晋风度和西南联大的自由精神。

(3)由“荷塘月色”的特点,引出散文的语言特色“秀”。通过《荷塘月色》第4、5、6段赏析,由景语引出情语,品析“隐”在“秀”后的“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4)总结点明议题:

《文心雕龙》的两种笔法:隐秀和谐隐。

隐秀: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谐隐:“谐”之言,辞浅会俗,皆悦笑也。“隐”也,遁辞以隐意。

6、议题与核心素养

根据单元导读,本专题的重点在于通过对美的探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即重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因此,本单元的设计重点围绕“散文”、“美学”、“鉴赏”等关键词,引入群文教学方法和古典美学的理论,将写景和写人散文统摄在美学鉴赏的大框架中,用“谐隐”与“隐秀”两个《文心雕龙》中的美学理论作为议题之眼展开第一课时的讨论。

(四)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主题“一花一世界”单元《荷塘月色》《金岳霖先生》三课时整体群文教学设计

群文议题及核心素养提升目标

角度 内容 核心素养

语言笔法 (一)谐隐与隐秀:

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古典美学笔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精神主旨 (二)中庸与逍遥: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 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化发展与传承

写作 (三)缘情与原道:

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指导与实践 美的表达与创造

三、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择定之反思

1、议题择定的基础是群文选文组元。

一个完美议题的诞生首先需要有合适的群文选文,在以上几个教学课例中,《我心归去》的“1+X”选文组元是在精读重点的“一篇”之后先确立核心议题,再在此基础上通读同一作家作品,寻找可以互证的材料得来的。相对来说,韩少功的独特“故乡”这一议题的产生既与本单元人文主题“月是故乡明”相吻合,又符合贯通性、关键性、可议论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议题择定流程。

而《荷塘月色》和《金岳霖先生》作为杭州市优质课评比的规定赛题,不容选手有其他发挥和组元的空间,议题择定的难度大得多。此时,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就变得至关重要。一目了然的链接点难找,就深入表达方式、叙述视角等抓重点、抓关键,切不可一叶障目。

同样是单元自组的《百合花》和《哦,香雪》则由于部编教材选编时即有“群文”概念,与苏教版人文主题散编有很大不同,本身就比较容易挖掘到共通点,择定议题。

2、部编版教材更适合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择定。

单元整组教学“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在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朱晓琳.“单元整体教学”初探[J].学语文,2014(3):44]采用这种教学形式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好教材,增强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升教学效率。“它不只是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出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王林.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A].摘录于王林博士在第一届全国群文阅读赛课会上的报告.]

但现行人教版、语文版、鲁教版、粤教版教材都是按照单元组合方式编选文本,苏教版则是按照专题形式组织文本的,组文的线索都偏重于人文方面。[王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6):18.]而“人文性”议题易落入“大而空泛”境地,因此,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进行单元整组的群文阅读教学,困难重重。而抱持“群”思维,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纲编写出来的部编教材则更关注文本之间的张力,在择定“议题”时更容易为广大一线教师把握。

3、一组群文可以有几个不同的议题,文本就会呈现多义性。

群文阅读这种创新性阅读把文本视为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对文本做出创造性理解。[ 于泽元 王雁玲 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93.]而议题正如同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的概念,是“文本中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是联结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是前者向后者转换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的作用是能够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文本中的未定之处以确定的含义,填补文本的意义空白。”[ [德]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浦,周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1.]这种文本互织中形成的可以让师生参与其中进行议论和对话的意义空白,形成巨大的召唤力量,让师生不由自主地卷入“理解”之中,从而产生神奇的阅读效果。而这种“召唤结构”必然不可能是单一的,因此议题必然与文本的多义性遥相呼应,在专业能力高超的教师的引领下,与积极参与的学生一同召唤出千姿百态的课堂形态。正如同德国学者姚斯指出的那样:“一部文学作品,……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德]汉斯·罗伯特·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6.]

在语文核心素养四个层次观照下,进行的群文阅读议题择定,正是新型阅读教学这一部管弦乐中的指挥,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7).

于泽元 王雁玲 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2]朱晓琳.“单元整体教学”初探[J].学语文,2014(3).

[3]王林.群文阅读:理念与实践[A].摘录于王林博士在第一届全国群文阅读赛课会上的报告.

[4]王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6).

[5]于泽元 王雁玲 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

[6][德]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浦,周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7][德]汉斯·罗伯特·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论文作者:寿婷尔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议题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寿婷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