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设计论文_乔红

基于生物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设计论文_乔红

乔 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 839108

摘 要:学习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精心设计出全面、具体、恰当、便于检测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目标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关键词:生物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确定学习目标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说:“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如何确定学习目标以及如何写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一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正确的废话”,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学习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是在教学后学生必须能做的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怎么来实现科学、规范、准确地设计学习目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下面我想就自己在设计学习目标时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在陈述学习目标时要具体。一般要慎重考虑四个因素:1、行为主体。根据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在编写学习目标时,一般不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而用“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2、行为动词。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掌握”等几个笼统、含糊、难以观察到、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而“描述”、“分析”、“评价”、“参与”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生物课程标准》中列出了一些常用的知识性目标动词、技能性目标动词及情感性目标动词,可作为教师备课时的参考。3、行为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4、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通过观察图片,准确列举至少3种以上的常见传染病”、“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二、学习目标要全面。设计时不仅要有对知识性目标的要求,还要重视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或充满兴趣,或感觉乏味。这都是情感和态度问题,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三、学习目标要恰当。通常每一节课中可以设计多个学习目标,每个学习目标都代表着一定的学习结果。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结果。目标要难易适中,目标的难度要接近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达不到,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丧失信心;目标过低,学生的学习毫无压力,目标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激励作用。

四、目标要便于检测。编写具体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如果不能根据这些目标测出预期行为,则表明所制定的目标笼统、含糊、冗长、不符合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留足检测目标的时间,要制定与每一个具体目标相对应的检测项目,以保证实际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而开展。还可以有一些隐式目标或预期目标,如“愿意……”、“乐于……”等隐式目标。又如“亲自栽培一种常见植物并写出详细的观察记录”,就不能当堂课完成,便是预期的目标。

五、设计目标时要注意各章节学习目标的互相协调。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都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各章节目标的协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将各章节的学习目标进行分析和设计,对各类学习目标进行综合安排。在针对具体的一节课设计学习目标时,还要结合实际对预先的安排做适当的微调,以保证各类目标的实现和分布的均衡。

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一节课的具体目标。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呈现方式,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安排,根据所使用的教材来确定学习目标。了解学生特点,知道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本节教材的关系,学生要经历什么过程来获得知识、掌握什么能力,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

基于生物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设计问题,是需要我们每位生物教师认真研究揣摩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生物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力华 《初中生物新课标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乔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基于生物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设计论文_乔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