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论文_张君玲

浅议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论文_张君玲

哈尔滨祥润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也发展迅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中,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实际开展建设工作时,应该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混凝土控制技术。本文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一、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

(一)原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对整个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旦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欠缺, 将会使得混凝土构件产生各种不同的裂缝, 从而严重威胁到构件质量的安全。此外, 混凝土材料中的配合比也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构件的整体质量。

(二)施工工艺的影响

在进行模板施工时, 因受到模板成本以及施工工期的影响, 在没有等到模板强度达到100%时就进行了模板拆除操作, 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在浇筑混凝土之前, 应该首先保证模板的施工质量, 以此来保障模板工程的浇筑质量。但是就目前而言, 模板安装工程的施工仍然缺乏具体规范的约束, 并且在模板安装工程方面没有相应施工技术规范, 使得施工现场混乱, 因此导致模板工程施工存在很多质量问题。

(三)早期养护的影响

在进行工程养护时, 早期的保水养护方式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威胁。在此过程中,对混凝土构件材料要求不同, 所需要的湿度以及温度也相应有所不同。比如, 就粉煤灰拌合材料, 对湿度以及温度的要求要比通常混凝土更为严格。尽管早期的保水养护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但是仍然是建立在保障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之上的。混凝土施工中, 早期保水养护方式对整个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合理设置配料系统

进行混凝土施工前, 必须及时对施工工期、混凝土需求量及日常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 并积极做好混凝土调配操作, 满足施工中混凝土的需求。一般可根据实际生产规模合理布置生产线, 满足混凝土用量供给。同时还要结合搅拌方案确定搅拌站。进行实际施工时, 可根据建筑施工标准, 制定出混凝土原材料堆放区域, 合理区分各项材料, 避免混入其它材料, 满足混凝土搅拌实际作业需求。要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设置混凝土与泵送混凝土配比, 适当增加掺入剂, 减少水泥用量, 避免发挥强烈的水化热问题。

三、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

(一)水泥方面

通常选择水泥时, 尽量使用粉煤灰硅酸盐或硅酸盐水泥, 不应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主要原因是此种水泥的消耗量较大, 而且容易出现泌水等问题, 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一般使用强度超过32.5#的水泥, 保证所有水泥均能满足实际操作要求, 而且选购原材料时, 尽量选用市场影响力较高的品牌厂商合作,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前还要对水泥进行质量检测, 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常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砂及石的控制

混凝土用砂一般选择细度模数2.4~2.8的中砂, 同时应注意砂的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参数, 如果是在沿海地区作业, 因地材选择局限而采用淡化海砂时, 为保证结构中的钢筋不被锈蚀, 一定要严格控制氯离子的含量, 不得超过规范要求。粗骨料一般选择级配碎石或级配卵碎石, 正常情况下用级配碎石生产出来的混凝土, 其强度更有保障, 所以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较高时, 尽量选择级配碎石而不要选择级配卵碎石。粗骨料的粒径应根据混凝土的输送、浇捣条件做合适的选择, 在满足输送、浇捣条件的基础上, 可根据规范要求尽量选择大粒径粗骨料, 以减少水化热、收缩等反应。

(三)水、粉煤灰与外加剂的控制

泵送混凝土所消耗的水泥量较大, 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配, 在混凝土中掺入一些优质的粉煤灰, 此种操作不仅减少了水泥用量, 而且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 改善了搅拌物的粘聚性、保水性及和易性。当要求混凝土具有抗渗、抗裂、微膨胀、早强、缓凝等相关性能时, 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添加相应的外加剂, 所有掺合物及外加剂必须经检测符合规范标准。混凝土生产所用的水需参照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 对水的p H值、不溶物、碱含量等参数进行检测。

四、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技术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 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及寿命的延长具有很大作用,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可以保证混凝土性能, 满足实际工程需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应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及其性能要求、气候条件、运输条件、作业环境、施工工艺等具体情况, 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后能满足设计要求。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时, 必须结合搅拌原材料特点及相关标准进行调整, 以满足实际施工需求。总之, 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操作, 保证施工质量。

五、混凝土施工操作

(一)混凝土泵送

(1)使用泵送机输送混凝土之前, 必须先对泵管浇水, 将其浸润, 随后用润管砂浆润管, 主要目的是保证泵送顺畅并防止混凝土水泥浆的流失。泵送混凝土用的润管砂浆不得浇筑入结构构件。(2)一般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 mm之内, 如果在温度较高或距离较远的情况下进行泵送, 必须对混凝土进行技术参数调整。(3)混凝土卸入泵机料斗后, 要持续搅拌, 要求泵机料斗中混凝土必须经过混凝土输送缸, 减少了管路吸入空气所产生的堵管问题。(4)泵送混凝土时, 必须连续操作, 应避免间歇或停泵而影响混凝土泵送, 进而堵塞管道。管内混凝土初凝前, 必须将所有混凝土冲洗干净。

(二)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控制措施

(1)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 必须加强浇筑技术的控制,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由专人振捣, 合理控制振捣时间, 快插慢拔, 当混凝土不泛浆、不冒泡时, 可停止振捣, 避免产生漏振或过振等问题。同时浇筑时, 还要根据浇筑方案进行操作, 保证浇筑连续性。进行分层浇筑时, 必须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一层混凝土浇筑, 保证上一层与下层混凝土的结合。如果部分构件与部位的深度较高且较窄, 可对其底部浇筑5~10 mm的水泥砂浆, 之后再完成混凝土浇筑。

(2)在进行混凝土柱浇筑时, 如果没有交叉钢筋, 而且高度适中, 可从柱顶浇筑, 浇筑一半完成振捣后, 再对上面另一半进行浇筑。进行梁浇筑时, 需要从梁一端开始, 当其浇筑完成后再对另一端进行浇筑, 必须要保证两端初凝前可以前后合龙。实际浇筑中, 还要预防混凝土分层、离析, 特别是用料斗装卸混凝土时。竖向结构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能超过3 m, 如果超出, 必须使用溜管、斜槽与串筒等完成下料操作。除此之外, 混凝土浇筑中, 还要及时对支架、钢筋与模板等进行检查, 避免模板出现变形或位移, 一旦出现此种问题, 必须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一般在结构剪力小的位置设置施工缝, 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要积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也是现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工序, 一般浇筑完成后3~5 h内, 必须选用吸水保湿性较强的材料, 如麻袋、草席等, 覆盖并浇水保持混凝土始终湿润, 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7(13).

[2]吴恒怡,杨鹤.浅议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J].科技视界,2014(05).

论文作者:张君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浅议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论文_张君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