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出和谐花论文_张启富

用爱浇出和谐花论文_张启富

(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小学,安徽 六安 237161)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的工作更应该注重爱的灌注。要在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无微不至的关爱每一个学生,又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班级管理;良好班集体;人性教育;逆反心理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有爱才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有时是一种教育手段,有时是一种教育观念。只有正确和熟练地学会用爱的方法,把爱化成股股清泉,倾注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爱心付出,才有真心回报。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的工作更应该注重爱的灌注。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把握好。

一、尊重是爱的前提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工作的开展,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极强,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二、平等是爱的基础

我们要大力倡导并坚持“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是上帝赐予老师的精灵。千万不要依据成绩好坏或是否“听话”把学生来划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尽量不要找学生个别谈话、不单独给学生补课,也不拿着学生的卷子或者成绩搞个别强化辅导。因为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给予这样的指导,所以最好一个都不给予单独辅导。这样是为了公平。虽然学生有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但不会产生逆反和嫉妒心理。如果指导的话,很可能拉拢了一个学生,却伤害了几个学生。一旦你给予学生指导了话,就得一直指导下去,不然,学生会觉得越来越看不起他了。班主任要牢记:永远都不要在班里说差生两字,因为说了就表示有差生,而且差生就很难变优秀;永远都不要在班里说某某有实力干什么,因为这等同于说其他人没有实力。

三、细微是爱的方法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班主任只有细微、体贴,才能让学生感觉老师的爱无处不在。也只有在这种“随风潜入夜”的细微爱中,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要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如果能在很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对学生来说,就是很高兴的事。这样,既能证明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又能说明老师在工作上,对学生的态度上是认真负责的。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努力学习的信心。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2、多听听学生的声音

在每件事上不妨都听听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态度如何,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总比耳提面命有益得多,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学生们的感知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开阔得多,他们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需要表达和交流,尤其需要来自师长的疏导和劝慰,控制他们的思想发展无疑于想要捆住鲜花的绽放,总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做法形同犯罪。在班里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是一项善举,它将惠及一颗颗绿意盈盈的心灵,免得他们成为一块块石头。 在班务工作的每个环节上,班主任都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组建新的班委,推举学期佳俊,要组织学生民主选举;周会选什么话题,对于迟到生如何警示,也要最后由学生“拍板”。尊重学生的选择,目的在于养成学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在于养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豁达包容的精神,在于养成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学生只要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会接受你说的话,愿意听你讲的课。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要做到:讲好课。课堂要内容连贯,逻辑性强。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搪塞,承认不会;自信、乐观、向上。要用自身的自信,树立学生的自信;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具有说服力,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自身就必须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每天都有创新。每天上课争取利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使说话或讲课有所创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一样的成年人,他们有比较成熟的想法,他们不需要我们过多的说教,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学习成绩好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更为重要,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1)要纠正其学习目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而后者具有求知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

(2)、要端正其学习态度,变“苦学”为“乐学”。

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科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3)、要纠正其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为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首先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其次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

四、严格是爱的关键

关爱学生绝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要对其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当从点滴做起:引导学生严守纪律,规范言行;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摈弃一切歪风习俗;督促学生落实学习环节;课堂积极思考,记好必要的笔记;作业一丝不苟,规范整洁,有错必改等等。只有老师一以贯之,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便可养成。

总之,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要有宽阔的胸怀,科学的方法,要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私奉献与关爱之中。

参考文献

[1]李敏.对品德心理研究中关爱主题的新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2005.(05)

[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论文作者:张启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用爱浇出和谐花论文_张启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