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及哮喘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

正常及哮喘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

周智敏[1]2001年在《正常及哮喘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密度、形态和分布特点。2.探讨小鼠肺内和气道树突状细胞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作用。3.研究哮喘小鼠气道和肺内树突状细胞的分布、募集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方法]1.BALB/c小鼠10只,取气管、肺组织标本,采用大鼠抗小鼠DC单抗(NLDC-145)、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大鼠IgG、DAB显色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进行定量测定和透射电镜分析树突状细胞形态。2.BALB/c小鼠14只分为2组即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及透射电镜分析DC形态同上。3.实验动物分为3组即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及透射电镜分析DC形态同上。[结果]1.实验小鼠的整个肺组织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脏层胸膜构成一个完整的NLDC-145~+DC网络;血管周围、肺部淋巴样组织亦可见到阳性细胞;大气道到小气道的NLDC-145~+DC密度为500±70个/每mm~2上皮面积到60±20个/每mm~2上皮面积(P<0.05),电镜下DC呈典型树突状形态,细胞核形态不规则,胞浆内Birbeck颗粒很少见。2.对照组小鼠的整个肺组织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脏层胸膜构成一个完整的NLDC-145~+DC网络,大气道到小气道的DC密度为500±70个/mm~2(P<0.05)到60±20个/mm~2(P<0.05)气道内皮表面积,电镜下DC呈典型树突状形态;地塞米松组DC分布特点与对照组相似,但大气道到小气道的DC密度为200±30个/mm~2到40±10个/mm~2气道内皮表面积,与对照组相比,NLDC-145~+DC数量明显下降(P<0.05),DC树突状形态不典型。3.对照组小鼠整个肺组织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间隔和脏层胸膜构成一个完整的NLDC-145~+DC网络,大气道到小气道的NLDC-145~+DC密度为500±70个/mm~2到60±20个/mm~2(上皮面积)(P<0.05),电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镜下n呈典型树割犬形态;辅组小郧市内NLIX-145w #11明显增加(仟002厂 哮喘小鼠经地塞米松处逛后肺内树剂衫胞数量明显下降(卜几皿3)[结论]1.树突状细赃小鼠整惭组织内构成一个完整的NLo1壮+ie网络。2.树锹细鹏小鼠整个肺组织构介个完整的皿m—145“n网络,地塞米松下调E恤织树酬g烟,帆影响 峋的俯。3.小鼠气道肺内树突状illJ,:lv,--cyxx哮喘航的发生;糖皮质类激素硼树突状细胞的数量。

顾晓燕[2]2003年在《氨茶碱对哮喘气道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1 研究不同农度氨茶碱对哮喘小鼠气道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密度的影响。2 研究小剂量氨茶碱对粉尘螨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3 研究氨茶碱对人树突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83和CD80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0分泌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方法] 1 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②哮喘组,③低剂量(20mg/kg)氨茶碱治疗组,④中剂量(30mg/kg)氨茶碱治疗组,⑤高剂量(40mg/kg)氨茶碱治疗组。应用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间接法观察DC形态并检测小鼠气道DC密度。2 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氨茶碱(20mg/kg)治疗组。以临床常见变应原粉尘螨建立哮喘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比较各组小鼠气道DC的分布及密度改变,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中IL-5浓度。3 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共同培养体系,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D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氨茶碱对DC细胞表面HLA-DR、CD83和CD80表达的影响,ELISA法测定IL-10浓度。 [结果] 1 正常小鼠NLDC-145~+DC主要分布于气管、支气管、肺泡、脏层胸膜及气管周围相关淋巴组织和血管周围,形成防御性DC网络。哮喘小鼠气道NLDC-145~+DC密度(1720±130个/mm~2)较正常对照组(600±20个/mm~2)明显增多(p<0.02),经过氨茶碱治疗后,低剂量茶碱组小鼠气道DC密度(824±35个/mm~2)较哮喘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中剂量氨茶碱治疗组小鼠气道DC密度(1582±150个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仔。高齐J量氨茶碱治疗组,J、鼠气道DC密度(1654士167个/mm勺与哮喘对照组比无显着变化…川刀5),哮喘组及低齐1量氨茶碱治疗组小鼠气道OC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2 粉尘螨诱发哮喘后卜鼠 BALF中 EOS计数K3.29 if.38)X10~L]、IL-5 7K平K25。5)pg/m川匀妆正常组EOS计数[(0*5 t 0刀1*旷 几]、IL-5 7K平[(6 t3)Pg/ml]显着升高瞩值分别<0*5和<0* 1),小鼠气道 DC密度(1542。28个/M‘上皮面积)与正常组小鼠气道DC密度KO0 t ZO个/一‘上皮面积)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瞩州.01)。小鼠经小剂量氨茶碱处理后气道DC密度、BALF中EOS计数和Lf水平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仔值均<0仍)。3 小剂量氨茶碱能上调*C表面**83、CDSO白表达,而下调HLA.DR白表达和抑 制白细胞介素.m白分泌。 【结论]I 小剂量氨茶碱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炎症、下调气道DC密度,但不影响DC在肺内的分布。2小剂量氨茶碱可能通过抑制DC表面HLA0R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白细胞介素刁 的分泌而友挥其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

董春玲[3]2008年在《水通道蛋白5表达对支气管哮喘小鼠变应性气道炎症及黏蛋白合成、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持续存在的变应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是哮喘发生过程重要的启动环节和中心环节。其具体调节机制尚未明了。近年来发现的肺和气道细胞中特异表达调节的水通道蛋白(AQPs)在气道黏膜下腺液体分泌和细胞移行等都有参与,然而AQPs与哮喘变应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从AQPs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来丰富AQPs在肺组织中的生理意义。通过研究,我们探讨哮喘小鼠变应性气道炎症时肺组织中AQPs和MUC5AC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干预调节的意义,着重研究AQP5表达变化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MUC5AC合成、分泌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的影响,进一步探测了AQP5在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表达,通过发现AQP5表达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调节初探了AQP5基因敲除干预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证实AQP5表达的调控在哮喘气道炎症发生中的双重作用,使我们更加了解AQPs在肺内的功能及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病机制,从而为寻找哮喘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靶点。

参考文献:

[1]. 正常及哮喘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D]. 周智敏. 南京医科大学. 2001

[2]. 氨茶碱对哮喘气道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顾晓燕. 南京医科大学. 2003

[3]. 水通道蛋白5表达对支气管哮喘小鼠变应性气道炎症及黏蛋白合成、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D]. 董春玲. 吉林大学. 2008

标签:;  ;  ;  ;  

正常及哮喘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