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式换转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曾俊源

梁式换转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曾俊源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四大队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梁式换转结构的形式及受力情况,阐述了某建筑工程中梁式换转结构的施工方法及步骤,并提出了其具体的施工技术规范,旨在通过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及方法,提高现代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使得梁式换转层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质量。

关键词:梁式换转层结构 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一、梁式换转层结构的形式及受力分析

建筑结构施工中,梁式换转层结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该结构的主要原理为在建筑结构下部转换大梁实现对上部整体结构的稳固支托。建筑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对转换梁的最小宽度及高度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框支梁截面宽度的设定上,其应小于框支柱截面的实际宽度,且保证其应超过上墙体截面厚度的2倍,具体宽度应≥400mm。梁上托柱的宽度应大于梁宽方向柱子截面的宽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转换梁的最小高度应大于转换梁跨度的1/6.在非抗震设计中,应保证转换梁的高度大于转换梁跨度的1/8.就设计规程的实际要求而言,以上要求旨在加强梁式转换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及可靠性,以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在梁式转换结构中,建筑结构主要利用墙、梁、柱来实现传力,这种传力途径计算方便、直接。影响转换梁大量实际受力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上部剪力墙的高度、转换大量的相对刚度、剪力墙的相关刚度及下部支撑结构与转换大梁间的相关刚度等。就计算的角度而言,在转换大梁上部墙体长度足够的情况下,转换大梁的弯矩及墙体作用间的关系较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转换大梁中存在一定的受拉区域。

二、工程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的总面积为35240㎡,总高度为85.2m,整个建筑包括地上21层及地下1层,其中,7层为转换层,整个结构包括主楼及裙房。结合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采用了梁式换转层结构。转换层的规格为500×1000mm-1000-2800mm。

(二)施工方法

在该建筑工程建筑项目中转换层大梁的界面尺寸较大,其重量达76kN/m左右,下层梁板独立承受符合存在一定的困难,为降低下层荷载,提出以下施工方案:对转换层下面的3层、5层及6层分别进行加固,保证承受转换层实际重量的楼层增加至两层以上,有效的减小下层负荷。将具体的施工环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一次性浇筑的方式完成2-8轴的浇筑工作,第二阶段浇筑1/8-17轴。首次浇筑到达转换层楼板顶下300mm,浇筑强度达到75%时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浇筑。

(三)施工步骤

该建筑结构施工中,采用梁式换转层结构,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

由于该建筑结构中换转层位于7楼,首先对5、6层的梁板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定位放线、测量标高,完成换转层梁底模板的加固。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梁钢筋绑扎的转换工作,依据施工规范安装侧模板,然后对模底混凝土浇筑进行转换,完成板钢筋的捆扎工作,最后现场施工人员应对转换层楼板及转换梁上部进行混凝土浇筑,转换工作完成后自下而上依次拆除支撑结构。

(四)转换层支撑设计

施工方案设计人员结合该建设工程的实际要求及其他方面总综合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以下的支撑方法:

1.加强第6层框架的整体稳固性,保证其模板及支撑结构不被拆除,采取一定的加固、加密措施处理该层的框架梁支撑体系,在框架梁的底部位置采用规格为48×3.5mm的钢管,将梁间距设定在600mm。

2.在第五层结构中同样采用上述加固处理方法,在第四层合适部位增加一定的支撑杆,方案设计人员利用相关软件及检验计算有限分析,得出采用此种方式可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强度及稳固性,从整体上保障了转换梁结构的受力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1.斜撑

建筑结构采用梁式转换层结构,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在斜撑杆的设置中应保证其倾斜角度小于45°,沿着柱面竖向放置的各斜撑杆间隔应小于1m,保证梁底处的斜撑杆与底部模板的外钢楞保持协调并将间距控制在400mm之内,模板底上的外钢楞应与斜撑杆的上端紧紧相连,避免出现滑移现象。保证梁底部的斜撑支架与下排架一起搭建,并保证在安装梁钢筋骨架之前完成支架的搭建,保证支架与下排架同时受力。保证所有斜撑杆最大限度的与下排架横杆的立杆相连,并且与楼层满堂架相连接,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效果。

2.扫地杆与立杆

在梁式转换层施工中,将立杆的上端连接至梁底的内外楞,形成双扣件构造,提高建筑构架整体的抗滑移能力。施工人员要将立杆下端稳定的支撑在楼面模板的钢垫块上,在梁下排架的下面安置扫地杆,将斜撑横向、剪力撑纵向等安置在梁底排架的两边。通过将满堂架与两下排架相连的方式来提高排架的整体坚硬度。

3.钢筋施工的要点

作为梁式转换结构中最重要的材料,钢筋施工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施工钢筋的种类增多,在施工中,转换梁的界面面积较大,致使施工环节钢筋使用的难度加大,现场施工人员应准确的掌握钢筋施工的技术要点,依据施工要求开展建设项目施工活动。

在钢筋施工的翻样及下料环节,施工人员应掌握具体的工程设计方案及图纸,在了解施工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钢筋翻样工作,在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施工要去进行施工,制定科学的翻样方案,事先对所有的梁主筋按照安装顺序进行编号,简化钢筋安装工作。注重下料环节接头处焊接质量的控制,避免接头处出现箍筋弯折现象的产生。

梁式转换层结构中采用的钢筋型号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具体施工中钢筋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实际的受力大小,施工技术人员应综合考虑各个部位的施工难度及钢筋受力状况,采用科学的钢筋连接方案。转换层大量的主筋部分承载着整个结构的主要负荷,为保证该部分发挥最大的受力性能,应避免钢筋连接过程中对钢筋本体造成一定的损坏,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采用电渣压力焊的方式焊接剪力墙的竖向分布筋及主钢筋,采用闪光焊的方式进行主梁上腰筋及连系梁上主筋的稳固焊接。不是主要承重部分钢筋的连接则采用绑扎连接的方式,梁式转换层结构中,钢筋连接中,不管施工人员采用何种连接方式,首先应保证拦截的世界质量符合建筑项目施工的实际要求。

4.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

在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梁式换转层结构施工环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但其浇筑量较大,需要耗费施工人员的大量时间。现场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施工管理人员应依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规划,施工环节应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受力均匀,避免出现水化热的现象,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的厚度一般控制在300-500mm,施工人员可通过放缓浇筑速度的方式来帮助混凝土散热,但要避免浇筑环节出现冷缝。浇筑过程中泵的浇筑量以25m³/h为宜,控制好标高,混凝土板梁中不能出现裂缝,浇筑工作必须一气呵成。其次,在混凝土振捣中,遵循快插慢拨的方式,保证振捣位置分布均匀,遵循依次振捣的原则,避免遗漏掉部分点位。保证振捣器的移动速度低于其作用半径的105倍,通常其具体距离为300-400mm,混凝土上层振捣中,保证振捣器插在下层深约50mm的位置处。梁不混凝土浇筑接近板面时,应进行二次振捣,保证混凝土的稳固性,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质量。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完成位于同一段处的混凝土浇筑,避免出现冷缝或施工缝,要求存留施工缝处应按照设计要求科学留缝,避免给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出现钢筋、模板等位移或者变形时,应停止浇筑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完工后应对混凝土进行覆盖或洒水保养,减少裂缝的出现。

三、总结

高层建筑中的梁式换转结构施工过程繁琐,具有一定的难度,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在梁式换转结构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应熟练的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及要求,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要求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在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物自身的价值及效用,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荣进. 梁式换转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方案[J]. 门窗,2014,07: 139-140.

[2]何庆华. 某工程梁式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 四川建材,2009,01:234-235.

论文作者:曾俊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梁式换转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曾俊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