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保险税优政策的进展分析论文

中国健康保险税优政策的进展分析

姚井睿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6)

摘要: 在医保基金可持续压力不断加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商业健康险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试点工作,并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将其推广至全国范围实施。从税优健康险的实施数据来看,个人税优健康险政策推广实施逐步向好但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本文的问卷调查数据也显示其知名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高。在调研基础上,本文提出目前中国健康保险税优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推动税优健康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税优健康险;保险公司

“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以下简称“税优健康险”)是我国自2016年1月1日推出的商业税收优惠型健康险,指纳税人在购买商业健康险后,可以在当年(月)计税时,按照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额标准,对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予以税前扣除。虽然税优健康险其本质是一款商业保险,却是政府和保健机构大力推行的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形式。至今“税优健康险”政策在中国已推行3年,对其政策进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我国医疗保障机制和保险业发展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税优健康险政策的背景

2015年4月财政部牵头下发《关于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发展“税优健康险”,此后保监会于同年8月发布《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推出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以下简称“税优健康保险”)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在试点地区进行实施。2017年4月28日,财政部牵头下发相关文件(财税[2017]39号),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起,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

税优健康险的推出有三方面的背景:一是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压力不断加大。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医保扩容以来,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结余率不断降低,一度低于80%。虽然2015年起开展的医保控费显现成效,基金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的趋势得到扭转,但随着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费用支出的持续增长,医保基金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可持续性压力。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不断扩大。一方面,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使得医疗需求不断加大,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商业健康险的需求意识增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50个城市的保险需求调查显示,49.9%的城市居民考虑在未来3年内购买商业保险,其中对健康保险的预期需求高达77%。三是医保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使然。从海外经验和医保体制发展的自身需求来看,商业健康保险不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简单补充,而在全民医保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税优健康险的实施情况与接受度分析

1.税优健康险的现状

目前,个人税优型健康险主要面向工薪阶层和个人经营者。照监管层相关文件规定,在购买税优型健康险产品后,保单费用可以在当年(或当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限额为每年2400元(或每月200元)。这意味着,每月个人所得税的征点提高了200元,也就是说,在购买个人税优型健康险之后,个税缴纳金额=(税前工资-五险一金-5000-2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此外,相对于其他健康保险,个人税优型健康险的重大特点之一是允许带病投保和保证续保,虽然保险金额会适当降低。因此,作为首款可以抵扣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税优健康险除在个人缴税方面有优惠外,其投保对象的扩大也给一部分群体带来福利。

从税优健康险的实施情况来看,从2016年年初至当年第三季度,全国税优健康险承保44035人,保费规模7124万元,不足亿元。而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全国累计承保个人税优健康保险12.67万份,累计保费规模2.59亿元。从“税优健康险”的理赔情况来看,从2016年初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全国“税优健康险”累计发生赔案3711件,累计赔付金额1267.09万元。总体来看,与2016年相比,2017年“税优健康险”的承保情况呈现正向增长的态势,个人税优健康险政策推广实施逐步向好。但与中国健康险整体规模相比,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当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超过3500亿元,同期税优健康险保费规模不足健康险的千分之一,“税优健康险”的推广仍然不足。

2.税优健康险的接受度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税收优惠健康险的知名度和接受度较低,除了作为销售主体的保险公司的销售积极性不足外,政策宣传投入不足也是保险市场消费者未主动购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保险市场以往存在的虚假宣传也降低着过去宣传的公信力。因此,建议财政部、银保监会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政府机构联合社会公共组织加大主流媒体对税优健康险的政策宣传,并带动保险公司的宣传积极性,提升税优健康险的知名度和政策优惠度,激发保险市场消费者的购买主动性。

图 税优健康险的购买障碍

图3中的产品质量信用理论模型是企业产品质量信用关系模型的一种表达方式。产品质量信用意愿、产品质量提供能力是产品质量信用水平的内部决定因素,对应的影响指标为决定型指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是产品质量信用水平的外在表现因素,对应的影响指标为反映型指标。即产品质量信用意愿、产品质量提供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三个方面是该关系模型的输入,输出的是产品质量信用水平。因此,企业产品质量信用评价的关系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三、税优健康险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是根据地域具体的社保情况、保障水平和投保人收入水平的不同,设置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政策,让不同情况、具有不同需求的人获得最合适的优惠额度,并且可以考虑扩大投保人范围和投保渠道,使得其他方式的纳税人也可以购买该类型保险,最大限度撬动投保人积极性的同时发挥税收优惠健康险的最大功效并兼顾社会公平。二是完善带病投保细则,先是对病症要求出台更为明确的标准,其次对有既往症的投保人,建议允许承保公司与投保人进行协商看是否可以减少或免除对投保人在保险期间内发生的与既往症直接相关的费用的补偿,以此来有效控制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三是为体现公平性原则,“盈利返还”的差额返还机制可以适当修改为“保单年度内未发生补偿的被保险人账户可获得差额返还”。

其一,个人税优健康险的政策本身不够成熟。一方面,税收额度的设置不够层次化。对于未达到个人所得税门槛的低收入者来说,不能享受到税收减免;而对高收入阶层来说,税优健康险的税收优惠额度为最高每年2400元,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合理的税收优惠,但此刺激不足以对于纳税人有足够的激励效应使其购买税优健康险。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自身收入提高或者提高税收优惠程度这两项因素分别是激励打击购买税收优惠型健康险的第二和第三名。另一方面,带病投保的规定无章可循、即对疾病无明确细则,导致保险公司面临风险加大而降低宣传激励或投保人保险金额降低。

(3)加固设计时,应该考虑新旧结构之间的连接方法,使新旧结构能共同受力,协同变形,同时要避免破坏原结构。

其次,保险公司的业务推广不足。作为税优健康险的经营主体,保险公司的推广积极性不足是税优健康险认知度较低的主要原因。税优健康险中“带病投保”、“保证续保”等突破性创举使得投保人道德风险加大,保险公司为避免风险转嫁行为而对税优健康险的业务扩展较少。另外,“亏损自担、盈利返还”是税优健康险产品开发的原则,医疗保险赔付率低于80%的,差额部分返还到所有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中。带病投保和20%的利润空间意味着保险公司经营税优健康险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同时获利空间较小,这并不满足保险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因此,保险公司的推广积极性不高也是税优健康险推行3年依旧知名度较低的解释之一。

由于税优健康险政策在我国的推行时间不长,并且没有其他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经验做铺垫,目前政策本身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为进一步税优健康险的业务发展,使得更多投保人享受政策优惠,并且协调好保险消费者、保险公司和中国医疗体制等诸多方的利益,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四、相关政策建议

最后,税优险购买者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目前我国税优健康险的投保渠道问题,税优健康险产品多通过用人单位渠道进行购买,多为团体保险或者有自助纳税申报自然人要求限制,从操作投保和报税流程来看,投保需要购买人所在单位支持,完成企业信息注册才能进行投保和之后的报税减税,投保和减税流程复杂且税优健康险政策出台时间不长,用人单位的购买意愿暂时不强。而对个人来说,如上文提到税优健康险的优惠力度所带来的刺激不够,而且个人群体对税优健康险的了解不足也是税优健康险“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正如上文提到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更加熟悉优惠政策和保险基本情况之后”会考虑购买税优健康险。

1.完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产品的指引框架》

调查和研究后发现,与其政策预期和推广目标相比,税优健康险在推广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产品本身的问题,并遇到了一定的市场阻力和实践操作障碍。

2.加强个人税优健康险的宣传力度

为了解税优健康险的接受度情况,笔者对“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的产品接受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此次调查问卷使用腾讯问卷系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计收回461份问卷,以是否需缴纳个税为标准剔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455份。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知度方面,在455位被调查者中,只有10%知道税优健康险产品,30.2%的被调查者从未听说过税优健康险产品。接受度方面,5%的被调查者曾购买过税优健康险产品,而95%的被调查者从未购买过该保险。关于为何没有购买税优健康险的原因中,对税优健康险和减税操作政策不了解是不购买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并且有57.7%的受访者认为“在更加熟悉产品和政策”后会考虑购买税优健康险。

张雨生还有部分杂文,关注文艺界与学术界的乱象。《姑妄言文》当是这方面的力作。此文说的乱象,一是“著名”。作者说:有些著名作家艺术家,除了名字“著名”,其作品连叫个什么名,也没有几个人能记得。二是“大赛”。作者说:“费时一两年,花钱几百万,为的是到上面参加大赛。”回来后就散场了,没有别的功能。三是“研讨”。作者说:“开作品研讨会,照例要宴请入会者。照例要发个红包。”这“照例”的后果,就是研讨成为捧场。如此种种,归纳起来,就是功利、浮躁与不诚实。

3.针对保险公司的多方面改进

其实,个人税收优惠健康险产品类似于一个有保险公司参与的医疗保障项目,针对目前的产品框架而言,对保险公司来说其公益性强于盈利性。因此,为激励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如果不对带病投保和保证续保等条例进行完善,政府对于保险公司承保这部分群体应当可以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其次,保险公司应增强自身的业务拓展积极性,同时保险公司可以更多将目标放在有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制度因此投保积极性更高的企业,以此减轻保险公司的业务推广成本。

在高速铁路线路上,提高轨道弹性和道床阻尼值有助于减小因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轮轨附加动力作用,可以延缓波磨的形成和发展。挠曲刚度较大的钢轨会加速钢轨的波磨,对钢轨波磨起到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宏,王俊.中国居民医疗保险购买行为研究——基于商业健康保险的角度[J].经济学(季刊),2012,11(3):1525~1548.

[2]朱铭来,丁继红.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77~83.

[3]高羚.我国商业健康险个税优惠制度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2018,(8):63~67.

[4]文光慧.探讨尽快实现我国商业保险与医疗保险协同发展机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6).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7):8~11.

中图分类号: F830.9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07-0119-02

作者简介:

姚井睿,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

所测定的试验数据全部采用Excel进行整理,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标签:;  ;  ;  

中国健康保险税优政策的进展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