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护理部 23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椎骨折术后患者抑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外科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采用HAMD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0%比80.0,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模式可以降低颈椎骨折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颈椎骨折;针对性护理;焦虑;抑郁;满意度
颈椎骨折是一种多由外界暴力瞬间冲击而导致的骨折,由于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病使得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颈椎骨折易引起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痉挛、疼痛等并发症外,可能会伴有脊髓损伤,危及健康及生命[2]。外科治疗是颈椎骨折的主要方案。但是,围手术期由于活动受限及对病情的担忧易出现抑郁状态。因此,本研究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颈椎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外科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患者均经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颈椎骨折,具有手术指征。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8~65岁,平均(41.12±4.61)岁。车祸伤21例,重物击伤14例,高处坠落伤6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0.15±4.38)岁,车祸伤23例,重物击伤13例,高处坠落伤4例。 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明确诊断,先行常规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地向其讲解疾病康复相关知识。对于过度担心自身预后患者,护理人员可邀请同种病康复患者到病房进行交流。(2)颅骨牵引护理。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舒适度来调整牵引体位及重量。可将沙袋放置于患者头部,保持头颈部位于正中间。牵引过程中头、颈、躯干及牵引绳保持一条直线。(3)并发症护理。①压疮:在患者术后卧床期间,可在患者骨突处垫棉垫,勤按摩背部、臀部,以免发生压疮。采用自身中心移位或配合躯干平托起方法来移动患者。②泌尿道感染:术后2周开始膀胱功能训练;定期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叮嘱患者增加每日饮水量。③肺部感染:协助患者定期更换体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咳嗽训练,促进痰液排出。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的足底及小腿肌肉进行按摩、搓揉,并被动活动患者的双踝关节,每次20min,叮嘱患者时常进行抬腿训练,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4)加强营养:患者入院时及时进行营养筛查工作,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存在营养风险患者进行定期检测及适当营养支持。鼓励患者食用富含高蛋白、维生素食物。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2)根据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100分,85分以上定义为满意,60-85分(包括)定义为较满意,60分以下定义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入院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0%比80.0,P<0.05),见表2。
3 讨论
颈椎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骨科外伤疾病,由于患者因骨折创伤引起的疼痛感较为强烈,对自身健康的担忧,入院时会感到明显的焦虑抑郁[3]。本次研究中2组患入院时均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由于颈椎骨折患者常伴有复合伤、病情重、并发症多、卧床时间长等原因[4],这无疑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难度。常规护理模式缺乏舒适性、完整性,提供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研究采用针对性护理护士,从心理干预、颅骨牵引护理、并发症护理、营养护理4个护理方面展开护理工作。针对性护理模式遵循患者就诊期间的舒适度、满意度为中心原则,有针对性对为患者在治疗期间提供最大优化的护理协助。其结果也证实了针对性护理模式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将其在临床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强, 鲁世保, 杨林, 等. 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1):110-112.
[2]肖玉霞, 黄梦. 前路手术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 2016, 23(6):650-651.
[3]魏燕 . 颈椎骨折护理中综合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评估与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7,2(48):64-65.
[4]吕学红, 邹文珍, 叶小平. 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J]. 宁夏医学杂志, 2012, 34(4):383-384.
论文作者:丁修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患者论文; 颈椎论文; 满意度论文; 针对性论文; 抑郁论文; 焦虑论文; 模式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