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研究论文_邵小妹

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研究论文_邵小妹

安徽省淮南市艺术剧院 232001

摘要:当前,我国日益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群众文化舞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秉承优秀的理念,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创作,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群众文化舞蹈编导思路,提高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和编导水平。本文浅析了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要点,探究了群众文化舞蹈编导思路,以及为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提供借鉴。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编导思路

前言: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日益强烈。群众文化舞蹈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创作和编导,必须要深入考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秉承雅俗共赏的原则,创作出群众文化舞蹈精品,才能有效满足群众对文化活动的精神需求。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实践,对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进行积极探究。

1、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要点

1.1、题材群众性

舞蹈题材元素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舞蹈创作者基于舞蹈创作主题及意图对题材进行精心选择,实现对舞蹈文本及作品的巧妙构成。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创作,首先要精心选择题材,要有效保障群众文化舞蹈题材具有良好的群众性。舞蹈创作者要深入考察并全面掌握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特点、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审美风格等,从群众生活实践中,提炼选取具有较强通俗性和平民化特点的题材,有效契合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良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1]。

1.2、形象亲和性

舞蹈作品涉及诸多种类的形象,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群众文化舞蹈要借助具有较强亲和性的形象塑造对其格调进行彰显,有效激发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兴趣。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深入考察群众的审美风格和精神需求,增强群众文化舞蹈形象的亲和性。另外,舞蹈创作者要积极借鉴群众文化舞蹈精品的先进创作经验,实现对亲和性形象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进而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舞蹈作品的青睐[2]。

1.3、情感平民性

舞蹈艺术是抒发情感的重要渠道和艺术形式。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能实现对情感淋漓尽致的抒发,还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审美艺术效果。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要注重抒发平民性的情感,在舞蹈作品中显露人民群众的心声。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要通过真挚感人的平民性情感,有效激发群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因此,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要精心设计优美巧妙的舞蹈动作,将平民性的情感寄寓在其中,借助绚烂多姿的舞蹈动作,抒发传递群众情意。

1.4、风格通俗性

人们群众喜爱明白浅显、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同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显著通俗性的群众文化舞蹈更深受群众青睐。因此,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要高度重视风格的通俗性,并彰显地域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考察了解并全面掌握人民群众对通俗性艺术作品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经典的民间舞蹈作品中的各类元素,创作出风格独特、简单大方,且具有较强通俗性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增强群众文化舞蹈的成熟性和艺术魅力[3]。

2、群众文化舞蹈编导思路

2.1、利用群众文化特殊性进行编舞选题

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编导,要灵活运用群众文化特殊性,实施编舞选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实时关注时代热点问题,精心选材,基于群众文化呈现出的特殊性,从时代热点问题和群众生活实践中提炼原始素材,深入契合群众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需求,创作出群众所喜爱的舞蹈作品。

2.2、发挥即兴舞蹈作用

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编导,要综合考虑群众舞蹈演员的表演艺术水平以及相关条件,有效增强群众文化舞蹈的可操作性,推动群众文化舞蹈的普及。完成对群众文化舞蹈的精心选题后,要对舞蹈编排进行巧妙构思。群众文化舞蹈编导要深入挖掘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从中收集提炼各类素材,并考虑人民群众的审美眼光和情趣,对舞蹈动作进行合理设计,使舞蹈动作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要对即兴舞蹈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增强编舞效果。另外,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舞蹈编导过程中的能动性,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从群众的即兴舞蹈中提炼出舞蹈动作,拓宽群众文化舞蹈的素材来源,增强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效果和编排质量。

2.3、根据舞蹈主题进行音乐制作

音乐是群众文化舞蹈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精心选题和巧妙编排的基础上,要将群众文化舞蹈主题作为依据,对舞蹈音乐进行制作。要基于群众文化舞蹈的具体队形和变换形式对音乐伴奏进行制作,增强音乐伴奏与舞蹈二者配合的默契性。同时,要借助优美贴切的音乐对舞蹈主题进行彰显,并对舞蹈意境进行巧妙创设,增强舞蹈演绎的艺术性和震撼性,为群众带来视觉、听觉双重感官的刺激,激发群众内心情感的共鸣。要通过制作优美贴切的音乐丰富群众文化舞蹈内容,提高群众文化舞蹈的审美品位和思想性,巧妙融合群众文化舞蹈的主题和情感,提升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境界。

2.4、灵活运用道具布景

在群众文化舞蹈编导中,对道具和布景进行巧妙灵活的运用,能有效增强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演绎效果,且能明确彰显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意图,实现对观众吸引力的有效吸引。同时,对道具布景进行巧妙灵活的运用,有助于形成具体化、明晰化的舞蹈构思,增强编导质量。舞蹈编导要基于群众文化舞蹈蕴含的主题情感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道具布景进行科学选择和创新应用,充分发挥道具布景对群众文化舞蹈编导的的辅助和修饰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创作,要把握题材群众性、形象亲和性、情感平民性以及风格通俗性等要点。同时,要秉承利用群众文化特殊性进行编辑选题、发挥即兴舞蹈作用、根据舞蹈主题进行音乐制作、灵活运用道具布景等思路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编导,有效提高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和编导水平,增强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魅力和成熟性。

参考文献

[1]吴文婕. 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研究[J]. 大众文艺, 2015(3):28-29.

[2]刘飞飞. 群众文化艺术舞蹈创作思维及编导法则的研究[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5(8):97-97.

[3]张月娥. 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分析[J]. 大众文艺, 2017(13).

论文作者:邵小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研究论文_邵小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