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蛋白质组学的临床研究论文_时小红

唾液蛋白质组学的临床研究论文_时小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蛋白质组学作为一个整体、动态、网络的变化过程是后基因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唾液是口腔微生态环境的产物,它的蛋白质组学表达谱研究作为临床疾病的实时监测手段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尤其在寻找疾病分子标记物从而服务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用药、疗效评价和预后防治方面。本文主要就唾液蛋白质组学在西医临床病种相关研究和中医证实质等几个方面的进展作一阐述。

关键词:唾液蛋白质组学;临床;综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s a whole, dynamic change process, proteomics i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post-genome era. As oral microflora environment product saliva proteomics expression research as a means of real-time monitoring of clinical disease has begun to appear, especially in the search for molecular markers of disease for serving the early diagnosis, treatment, medication,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prognosis of control aspects of the disease process. In this paper, several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above will be elaborated.

Key words: saliva proteomics; clinica; Summary

唾液,是由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数以百计的小涎腺分泌的混合液体,PH6.6-7.1,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约为1-1.5L,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以水分为主的低渗液体(约93%),还包括粘蛋白、球蛋白、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盐(7%)。研究证实人体液之间有交通关系,血液中的多种激素、氨基酸、电解质、免疫蛋白等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唾液,其中作为唾液主要成分的蛋白质与血清成正相关,它们在很多方面的共通性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变化。蛋白质组学不是从器官组织的解剖学定位出发,强调的是生物化学的某一环节的改变和疾病过程的内在联系,是后基因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取样途径主要通过血液和尿液,采血的痛苦和取尿的尴尬增加了患者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血液传染病的发生率和尿检过程中的人为作弊环节的局限性限制了取样的重复性,使得人们寻找新的取样途径。唾液取样简单易行,安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来源充足,随着检测技术方法的更加成熟,很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疾病诊疗手段。

一:西医病种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方面的研究

目前已有学者[1]从唾液中发现了430多种蛋白,是已知量最大的,丰富了唾液蛋白质模型库,为进行唾液生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从这些蛋白质中寻找具有普遍性和特异性的疾病标志物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已有一些学者开始了和唾液密切相关的疾病病种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例如一些学者主要通过双向电泳分离法鉴定了与口腔鳞癌密切相关的蛋白:IL-6,IL-8,透明质酸酶等,另外Paul Yager等通过一次性层压的聚合物检测到了低含量的激素,病源微生物和代谢产物,[2]Hongwei等[3]利用三维肽分离法联合自流电泳的IEF介体,强阳离子交换不连续梯度色谱仪和毛细管电泳反相色谱仪从唾液中收集目的细胞,提取相关蛋白,以100ug/ml的量分析发现了许多潜在的诊断口腔癌的蛋白标志物,在口腔癌变之前这些蛋白也发生了潜在变化。与前两者比较,对唾液的研究更加深入,这也许是唾液蛋白质组学的另一个研究方向。张晓丽等[4]采用蛋白质组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弱阳离子磁珠(wcx) 技术对胃癌与慢性胃炎进行了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找到1个有统计差异显著的蛋白峰。申琳琳等[5]以类似同样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双向电泳图谱,取得了满意结果。而Christodoulides等[6]通过用微芯片技术对唾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初步得出C反应蛋白可提示口腔中慢性牙周病的存在,并同慢性的心血管疾病相关,(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口腔感染3者密切相关),Christodoulides的这项研究证实,口腔唾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于离开口腔微环境的全身病种的诊断判断有延伸的临床意义。另外,UCLA[7]研制的唾液检测仪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口腔内的4个具有临床生物标记意义的RNA的含量和相对比值,使唾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之间有了很好的衔接。

除了临床常见病,有学者还对一些罕见疾病进行了唾液蛋白质组学分析,如O. H. Ryu[8]同样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正常人和干燥综合症病人的唾液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干燥综合症是唾液中蛋白之间平衡的打破,即炎症性蛋白质的增加和腺泡蛋白的减少,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虽然唾液临床病种标志物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标志着一项新的临床检测途径趋于可能。

有学者还对唾液与血液、尿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三者存在离子之间相互渗透,激素的动态调节等过程。然而对于唾液蛋白质组学临床疾病的代谢、毒理和疾病的进程等方面研究的相关报道不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医证实质方面的研究

有的学者进行了病证结合的唾液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依据中医经典理论“脾开窍于口”、“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它有滋润肌肤,流通百脉,被称为人体的“金津玉液”,主要反映先后天之本脾肾的功能变化,且与舌共居口腔之中,舌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且与舌象的形成有着复杂密切的联系。

已有研究证明唾液环核苷酸、皮质醇及微量元素等与脾气虚证相关,与植物神经系统对唾液淀粉酶的调节密切,而刘晓秋等[9]发现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相关,认为脾虚证可能存在交感神经一氧化氮通路障碍,副交感神经一氧化氮通路代偿增强,致使基础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增高。

李新华[10]发现肾虚患者唾液皮质醇的含量出现明显变化,皮质醇反应了肾上腺的功能。对唾液蛋白质组学和肾虚证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肾虚的微观辨证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对中医证型的预测也有重要价值。

一些学者还进行了肾虚证与Na+、K+、红细胞变形能力、唾液流速、每分钟分泌唾液淀粉酶的活力等进行了相关比较的探索性研究,这对唾液蛋白质组学的外延有很大启示,丰富了唾液蛋白质组学的理论。

在唾液蛋白质组学与舌苔的关系方面,认为唾液蛋白质组学的动态变化很可能参与了中医动态舌象的形成过程。

三:其他方面

1, 药物方面

药物检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毒品及乙醇现场快速检测、药物治疗包括药物滥用、中毒判断及合理用药等在唾液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唾液和血液中药物浓度时间的稳定性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需要通过建立唾液采集标准方法和检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2, 防病治病及养生

现在已有对唾液预防感冒、止痛和心脏病方面的研究。另外,唾液具有生发、美发、养颜、明目、强健身体等神奇功效方面也有报道[11]

小结

唾液,作为人体的“金津玉液”,有待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去探索研究,但它又常常受到技术方法方面的限制,唾液成分的有效分离是我们进一步临床研究的关键,标准化的实验流程建立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芯片技术以微量上样对唾液蛋白质组有效成分微量的模式,高通量高精度、定性定量的技术优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生物蛋白靶向治疗、预后监测判断等打开了另一扇门,在临床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很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DavidT.Wong DMD,DMSc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argets for salivary diagnostics Abstract from the session “Healthy Mouth-Heathy Life:Oral and Systemic Well-being”ILSI/ILSI North America Annual Meeting Wednesday,18January.

[2]Tenovuo-Lumikari,M,Loimaranta,V,Adv.Dent.Res.2000,14,40-47.

[3]Hongwei Xie‡, Getiria Onsongo§, JonathanPopko‡andsoon:Proteomics Analysis of Cells in Whole Saliva from Oral Cancer Patients viavalue-addedThree-dimensional Peptide Fractionation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7:486–498, 2008.

[4]张晓丽,王济国,曹美群等. 胃癌与慢性胃炎唾液蛋白质组鉴别诊断模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9):926—931

[5]申琳琳,张渊,李惠芝等. 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和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33(8):959-962

[6]ChristodoulidesN,MohantyS,MillerCS,et al.Lab Chip,2005,5(3):261-269.

[7]Lowry,O.H,Rosebrough,N,Farr,A,Randall,R,J.Biol.Chem.1951,193,265-275.

[8]O. H. Ryu1, J. C. Atkinson, G. T. Hoehn, Identification of parotid salivary biomarkers inSjo¨ gren’s syndrome by surface-enhanced 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 and two-dimensional differencegelelectrophoresis. Rheumatology 2006;45:1077–1086.

[9]刘晓秋,王建华。脾虚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一氧化氮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4):45-47

[10]李新华。不同证型者唾液皮质醇含量的观测[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3)123-4.

[11]郭振东。具有神奇功效的唾液[J].家庭中医药,2007,8(8)58

论文作者:时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唾液蛋白质组学的临床研究论文_时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