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财政运行分析与1997年财政形势展望_预算执行论文

1996年财政运行分析与1997年财政形势展望_预算执行论文

1996年财政运行情况的分析及1997年财政形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论文,形势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6年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

1996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基本正常,财政收入与支出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幅度,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状态好于往年。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高,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相适应。1996年1—11月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049.9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8%,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基本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增长速度持平。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9.9%; 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6.6%。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较慢主要是企业效益不佳使所得税下降和出口退税增加等原因所致。

2.主要税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11月份累计, 消费税比上年同期增长23.9%;增值税比上年同期增长18.4%;营业税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关税完成全年预算的134.3%,比上年同期增长5.8%;分税制改革以来日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税种的个人所得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51.8%。

3.受不可比因素的影响,财政当月收入增长速度起伏较大,整体速度在前两季度逐步回落并趋于正常,三季度以后基本保持平稳。影响财政收入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出口退税。1月、4月两月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及2月、5月、6 月三月增速的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出口退税额的变化。二是进口税收政策的调整。1996年4 月份开始实行新的关税税率,并取消一些进口优惠政策,对进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进口关税及海关代征“两税”的增长。按海关统计资料测算,一般贸易进口额当月数1月份比上年同期增89.6%。与此相适应,1月份关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8.7%,进口税收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94.6%,成为当月财政收入及中央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三是企业所得税月度波动,这是3月份财政当月收入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6月份财政当月收入大幅度下降、9月份财政当月收入增加较少、10 月份财政当月收入恢复较高增长的主要原因。

4.财政平衡状况良好。在收入增长较快,支出增长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前提下,财政平衡状况良好。1—11月份,财政支出增长17.4%,低于收入增长近1个百分点, 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一致体现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预计全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

5.国债发行采用了招标方式,发行情况基本正常。1996年的国债发行基本上采用了招标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基数承销、余额招标、剩余包销。这样的方式既保证了国债发行任务的完成,也使国债发行向市场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1996年财税体制改革及财政政策

1.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一是调整了部分税收政策。实行了新的关税税则,对关税税率作了大范围、大幅度的调整。针对出口退税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了新的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了出口退税办法。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央财政实施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各省市自治区也拿出部分资金,参照中央的办法,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实施转移支付,收到了良好效果。省以下的资金调度比例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三是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参与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企业集团、控股公司、企业兼并破产等试点工作,落实了有关财税配套政策,制定了相应的财务办法。

2.财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抓财源建设,保收支平衡。新财税体制实施后,各级政府都把加强财源建设、强化财税管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努力增收节支,保证财政收支平衡。二是加强收入征管。各级税务部门积极改进征管方式和征管手段,加大了征管力度,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在1996年的国债发行工作中,推进了国债发行的市场化进程,改进了发行方式,降低了发行成本,确保了国债发行任务的完成。三是严格了支出管理。各级财政在预算安排上按照适度从紧的要求,调整了支出结构,增加了农业、科教等方面的投入,保证了重点支出项目的资金需要。四是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完成了对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基本摸清了国有企业的资产底数,完成了产权登记。同时,加强了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推动了资产重组,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整顿财税秩序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全面开展了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工作,相继出台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小金库”的清查活动,打击了违法违纪行为,整肃了财经纪律。三是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会计工作“约法三章”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精神,普遍开展了以依法建账为中心内容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活动。

三、财政运行中反映出来的几个主要问题

1.出口退税政策面临较大的压力。1996年出口退税率的调低和1—4月份出口退税进度过慢对出口的影响是显然的。从5月份开始, 国家加快了出口退税的进度,对解决企业的困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财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996年针对外贸对出口退税的要求高、许多行业呼吁要求加快出口退税速度、以及过去年度转移过来的负担重等情况,国家追加了出口退税指标。今后财政如何解决出口退税问题仍然是个大难题。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做法,作为权益之计是见效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过量退税负担的问题。但这样并没有解决出口退税环节骗税逃税等问题,总量上的少征多退问题解决后,对一些依法纳税的企业来说必然带来多征少退的问题。

2.国有预算内工业企业效益普遍低下,成为影响财政的重要因素。1996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国有预算内工业生产企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总值分别只比上年同期增长3.5%和5.6%;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69.0%;企业亏损面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23.0 %。

3.银行上交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银行效益不佳成为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1—11月份,企业所得税仅完成年度预算的66.5 %,比上年同期下降9.1%, 成为主要税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惟一下降的项目,其中主要原因是银行上交所得税减少所致。由于银行上交收入为中央收入,银行上交财政的收入在企业所得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银行上交收入成为影响1996年预算执行中中央财政的关键因素之一。

4.企业欠税严重。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三季度末企业欠缴工商税收达396亿元,比年初增加262亿元,欠税逐季增加,一季度末为258 亿元,二季度末为313亿元,三季度末为396亿元。其中75%以上为欠缴两税。

5.中央财政在收入增量中没有得大头,地区之间财政收入增长不平衡。从中央与地方对比来看,1996年前11个月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的增量中72.22%为地方收入,中央收入只占27.78%;中央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慢16.7个百分点。虽然经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央财政从两税收入中拿了大头,但是从整个收入增量的分配格局看,改革前的分配状况并没有改变。从不同地区来看,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5个省市自治区增长幅度在30%以上,其中最高的达到61.6 %;有5个省、自治区增长幅度不到20%,其中最低的只有3.2%。

6.财政支出压力很大。行政事业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增长幅度过大。据财政部反映,1996年1—9月份,受工资晋档、工龄自然增长及办公经费标准提高等政策性增支因素的影响,仅行政管理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文教科卫事业费、其他部门事业费等几项支出的增加额就占财政增支总额的50%以上。

7.随着财政形势有所好转,各方减税让利呼声渐烈。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规范了税制,清理了财政包干体制下的多种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稳定财政起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面对市场化进程中众多的经济问题,各方要求减免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一些困难企业要求降低其局部的增值税率;一些负债重的企业要求恢复税前还贷或以税还贷;中西部地区希望得到以前给予沿海地区的减免税政策;一些政府部门在研究和解决改革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时,也往往习惯于用减免税收的手段。

四、1997年财政形势和财政政策展望

(一)1997年财政形势的总体判断。

1.1997年财政赤字将进一步缩小。从“九五”计划和2010年中长期远期规划的宏观目标要求分析,“九五”期间我国要基本消灭财政赤字,1997年是“九五”第二年,在1996年压缩财政赤字50亿元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压缩赤字。但是考虑到体制的进一步磨合,过多压缩赤字也不太现实。

2.1997年财政收入将继续与经济同步增长。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过低的问题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国家预算规模过小和国家财力不足制约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困难状况短期内将难以得到改善。财政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依旧。由于预算规模过小,致使一些政府职能因国家财力不足而无法很好实现。例如,困扰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保障问题,涉及到全社会利益的水利、农业、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进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短缺问题,等等。其中,中央的重点建设支出资金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一些必需政府支持的公共投资,不得不依靠银行贷款,从长远看,这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将遗留下许多不利影响。因此,从需求的角度看,要求财政收入继续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从可能的角度看,1994年财税的体制改革的正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只要国家正确面对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来解决这些问题,不让新的财政税收体制再受到破坏,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1997年主要财政政策。

1.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把支持农业放在财政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按照农业法的要求,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的增长,继续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切实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把有限的财力用于优化和调整结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不论财力有多紧,首先保证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资金到位,搞好协调配套。

2.加强收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新财税体制实施以后,财政收入与改革之前相比的确增加了不少,但收入的增长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下滑。要扭转这种状况,必须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强金融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购置费和工资性支出;要努力改善金融保险企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收息率,扭转利润下滑的趋势。继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切实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应收尽收。严禁乱开减免税的口子。大力清理欠税,在继续压缩旧欠的基础上,确保1997年不再发生新欠。

3.坚持量入为出,控制支出总量,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需要,使财政支出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1997年的财政支出,要重点保证农业、教育、科技支出的增长和国家政权建设所需的开支。在此基础上,要坚决执行国务院统一的工资政策;严格控制机构人员编制,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压缩公用经费开支;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要针对当前新的集团消费热点,调整专控商品项目,特别是对移动电话、大屏幕彩电等高档商品要从严实行专项控制;地方各级预算安排要量入为出,收入不足以抵顶支出的,要坚决削减开支。

4.继续深化和完善财税改革。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扩大增值税发票交叉稽核的范围,坚决堵住利用增值税发票偷逃税的漏洞。改进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严格实行代扣代缴和法人支付与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尽快出台新的个人所得税法、遗产税法和新的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船使用税条例,择机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的办法。进一步完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要继续支持、配合国有企业改革试点,继续做好“拨改贷”资金余额转资本金的工作,结合项目资本金制度和法人责任制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要积极推进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的建立,以改革推动资产结构调整,促进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在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管理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5.进一步规范和整顿财经秩序。一是规范财政支出秩序。二是继续开展打击偷税、骗税的专项斗争。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出口退税的事前审核和管理机制。三是强化企业财务约束机制。加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实施办法,对企业消费性资金使用、对外投资、关联企业往来、购销活动以及资产处置等依法进行监督,收入全部入账,支出要有预算,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四是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执行中央、省两级审批制度,基金严格执行中央一级审批制度。坚决制止向企业乱摊派和乱收费。将部分政府性建设专用基金和部分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将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6.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继续加强财政立法、执法和普法工作。抓紧起草国债法、企业所得税法;着手农业税收法规的修订起草;加快遗产税、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行政性收费管理条例、财政监督条例、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

标签:;  ;  ;  ;  ;  ;  ;  ;  ;  ;  ;  ;  

1996年财政运行分析与1997年财政形势展望_预算执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