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论文_池金辉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论文_池金辉

池金辉(河北省承德县第四小学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过程。《美术课程标准》也突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注重个性发展,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绚丽多彩的生活中快乐的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开启心智;展示个性;想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37-02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处于同一个过程中,而师生的情感交融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更应是一种朋友关系,教师多给予学生一些关心、帮助、鼓励,和他们一起探究,一起动手制作,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呢?我认为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感染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给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也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心理学家R.卡澎特说过:“所有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每个儿童身上最能发现其创造力方面。”这段话告诉我们,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艺术情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课堂的主人,允许学生做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让每个孩子都发挥出其独特的创造力,展示自己的个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不断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要运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愉快的游戏、有趣的比赛、轻松幽默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先进的电教手段等,这样才能增加学习趣味,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既启迪智慧,又促进智力发展。

如:教学校本课程《红果鲜,绿果艳》一课,目的是认识红、黄、蓝、橙、绿、紫六种色彩。如果单纯讲色彩知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既定目的。针对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特征,我制成含有大树、房屋、太阳、草地、花朵、天空这些事物的动画片,在富有童话意境的音乐配合下,展示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事物的本来色彩。我边演示,边启发学生运用这些色彩动脑筋编故事。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功能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本来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一堂课关键是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全部精力,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教学《小家具》时,我先出示一个纸盒,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后,我边打开纸盒,边神秘地说:“里面装的宝贝。”……待打开纸盒露出“塑料泡沫”,学生吃惊大笑后问:“我也有这些材料,但它能做什么呢?”这正中我下怀,接着我又魔术般地“变”出“小沙发”、“小写字台”和“小椅子”等泡塑小家具,学生惊叹,于是我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家具是怎样做的吗?你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呢?”学生欢心鼓舞,齐答:“想”。这样课堂一开始就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创作欲望。

三、提供机会,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发展。

1.提供“想象”的机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人如此,作画亦如此,试想如果作画之前,头脑中丝毫没有画的意象,或间象模糊,信马由缰,草草了事,很难说能作出什么好画来,充其量叫“涂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在作画之前要求学生先想象出所要画的画,再让学生在“纸”上看到作品完成后的样子,最后再动手来作,这样使作品有完整性,没有丝毫拼凑、生硬之感。

如在教学《过生日》时,我先带领学生分析范画,再让学生闭上眼睛,问:“今年你生日打算怎么过?跟谁一起过?自己可以海阔天空地想,但这个生日要过得有意义。”在音乐的配合下,学生想出:自己动手给父母做一次饭,因为父母太劳累了;和星星一同到月亮上去,跟嫦娥一起过,因为嫦娥一个人太寂寞了;还有想在天上建一座七色桥,把贫困儿童接来一起生活,还有帮助买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我又问:“怎样表现出有意义的场面?你能把生日的情景画下来吗?”这样以想象动其情,以情带其意进入特有的美好意境。

2.提供“说”的机会

说的内容包括:谈感受、体会、谈设想等。通过说不但表达了学生独特的审美观点和个性,而且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独到见解,尽量不要与别人雷同。

3.给予学生“做”的机会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创造美,装饰我们的生活空间。因此还要给学生“做”的机会,在作画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思路及要求,但对学生的表达方式适当放宽(如颜色的选用等),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同样没有大胆的创新,就作不出优秀的作品。因此教育者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不千篇一律,不墨守成规。

4.提供“展示”的机会

小学生好胜心强,提供一定展示机会,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技艺切磋。作品展示内容包括:绘画作品,工艺作品,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一些,如:美术作品展览、美术故事会、文娱活动、美术游戏等。

在一节泥塑课上,我让优秀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依次走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把心理话说给大家。有的说:“我捏的是华表,我要用它来表达祖国60华诞的喜悦心情”……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上完《有趣的面具》后,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搞了一次化妆故事会,实现准备好“大树”、“花朵”、“蘑菇”、“小草”等道具,创设优美的“大森林”的情境。上课时让孩子们戴着自己制作的面具,自由组合创编故事。……在欢乐轻快的音乐中“小猪”、“小兔”、“小象”、“小羊”……纷纷登场,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尽情玩耍。随着跳跃性强而又低沉的音乐下,笨拙的“大灰狼”也加入到这欢快的队伍。突然音乐又变得急促起来,“大灰狼”和“狐狸”在悄悄逼近,它们在策划着一场阴谋。……最后,大伙齐心协力,打败了“大灰狼”和“狐狸”,又欢快地跳起舞来。由于是在一定环境中“展示”作品,学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特殊场合下的会话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团结一致的精神。

四、及时进行评价,巩固学生的“参与”意识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成功的体验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和鼓励等评价,既是对学生“参与”的肯定,又是对学生“参与”的强化,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积极性、创造性。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的表现及“参与”后的成果----作品。

对学生评价要及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语言要简洁明快,抓住问题实质,不模棱两可或不作任何评价。学生有进步就及时肯定、鼓励,以此来提高学生信心,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以达到巩固“参与”意识的目的。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仅要使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运用一切手段调动其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要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并作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把个性充分发挥出来。

论文作者:池金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论文_池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