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对比论文_娄莉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415101

【摘 要】目的:对比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05月收治的248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4h、6h、8h时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比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对于调整和控制体温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小儿;高热

发热是机体对有病原体、病毒等入侵机体时的防御反应,也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个过程[1]。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一般物理降温难以奏效。为减少小儿高热带来的损伤,必须选择快速、有效、不良反应较小的退热药物。就目前而言,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较多,且疗效不一。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8例高热患儿,分别采用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实施治疗,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05月收治的248例高热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高热的诊断标准,腋下温度≥39℃,所有患儿发病均未使用任何退烧及抗感染药物治疗。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该药物实验。排除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排除非感染性发热及原因不明发热者;排除腹痛或疾病本身伴明显胃肠道反应者;排除有药物过敏史的患儿。其中男性131,女性117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7.5±3.1)岁,病程6h~3d,均为感染导致的发热。腋下温度39.0~41.6℃,平均(40.3±0.8)℃。将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在入院后立即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测,同时,准确记录患儿的诊断检查情况,对部分怀疑是脑膜炎患儿,需要立即进行脑电图检测寻找病因,对患儿病情进行确诊,开展有效的治疗[2]。

两组体温超过38℃后,需要进行降温治疗,患儿需要卧床休息,保证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需要做好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控制和管理,同时,对于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需要进行很好的管理,可以通过酒精擦浴身体各个部位的方式达到有效降温的效果。

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实施治疗,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用法用量为3次/d,口服10ml/次。治疗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实施治疗,布洛芬混悬液药物的用法用量为3~4 次/d,口服10~15ml/次。两组持续治疗5d[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段的体温下降情况、不良反应。其中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1)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用药后6 h内体温下降大于1℃,皮肤出汗,肢端温暖,无惊厥发生或惊厥的患儿惊厥、抽搐症状停止;②有效。用药6h内体温下降0.5~1.0 ℃,皮肤出汗,肢端温暖,无惊厥发生或惊厥的患儿惊厥、抽搐症状停止。③无效。用药6h内体温下降后又再次上升,或未下降或下降小于0.5℃或上升者,出现惊厥或体温下降后又再次上升,合并有惊厥的患儿症状无改善。(2)体温的变化:在两组患儿用药的2、4、6、8 h 内分别测量腋下温度。(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恶心呕吐、腹泻、咳嗽、大汗淋漓、过敏性皮疹、颜面潮红、精神不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检验,组间对比采用检验,以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8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35%。对照组显效18,有效69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为70.16%。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体温比较

两组患儿用药2h内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用药4、6、8h时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轻度皮疹4例,多汗7例,退热后发生血常规改变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48%。观察组中轻度恶心3 例,多汗9例,退热后血常规改变2例,11.29%。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布洛芬为苯丙酸的衍生物,是美国FDA唯一推荐应用于临床的抗炎症介质药物。布洛芬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等细胞因子释放,使体温中枢的调控点下移而发挥降温作用,还可降低白三烯水平和机体的代谢率。相对于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所维持的降温时间长,较长的退热持续时间能有效减少给药的重复次数。布洛芬除了退热作用外,还具有抗感染作用,该药在小儿退热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且疗效满意[4]。布洛芬经直肠灌注给药后可被迅速吸收,还可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性反应,具有剂量准确、方便、安全的特点。结果显示,布洛芬组的患儿退热疗效好,降温快,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体温降低1℃的时间、住院时间,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采用布洛芬灌肠治疗的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布洛芬灌肠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较好,其退热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贺健.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28-29.

[2]田晓霖.对乙酰氨基酚与水合氯醛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692.

[3]周进科,朱发绪,卢学军.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93-94.

论文作者:娄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5

标签:;  ;  ;  ;  ;  ;  ;  ;  

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对比论文_娄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