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监测分析论文_龙小兰

龙小兰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对接诊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皮疹的患儿进行监测分析,总结其发病特征,为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预防提供依据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断为疫苗接种后出现过敏性皮疹的患儿资料,根据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68例,均分类为异常反应。66例过敏性皮疹中,男性31例,占46.97%;女性35例,占53.03%;男女性别比为 0.88:1;2011年21例(31.8%),2012年18例(27.3%),2013年15例(22.7%),2014年12例(18.2%);发病年龄最大46岁,最小仅30天,0~1(含)岁、1~5(含)岁、5~10(含)岁、10~15(含)岁、15岁以上的报告例数分别为:30例(45.50%)、16例(24.2%)、4例(6.02%)、6例(9.1%)和10例(15.2%)。地区分布为长沙县32例,占48.5%;望城区13例,占19.7%;浏阳市12例,占18.1%;宁乡县9例,占13.6%。共涉及16种疫苗,构成比占前三位的是:麻疹减毒活疫苗(24.2%)、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13.6%)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2.1%)。结论:针对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监测,将监测重点放在2岁以内的儿童,加强接种后1天内的观察,尤其是在接种麻疹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麻风疫苗之后。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诊断和报告,进一步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过敏性皮疹

引言

预防接种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对接种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备受关注。过敏性皮疹是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是一种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持续增加,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中过敏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为更好地监测和处理接种疫苗后的过敏性皮疹病例,现对我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种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皮疹的监测数据分析如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过敏性皮疹个案数据来源于全国AEFI 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 AEFI 监测材料。本资料为发生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的过敏性皮疹病例。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我市免疫规划工作年报。

1.2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3 诊断依据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提出关于过敏性皮疹的诊断原则,即接种疫苗后无其它原因而出现的过敏性皮疹。最常见的是荨麻疹,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发生,还包括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接种后3~7d。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AEFI信息系统中共报告68例过敏性皮疹,均被分类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2 性别、年龄、时间分布

66例过敏性皮疹中,男性31例,占46.97%;女性35例,占53.03%;男女性别比为 0.88:1;2011年21例(31.8%),2012年18例(27.3%),2013年15例(22.7%),2014年12例(18.2%);发病年龄最大46岁,最小仅30天,0~1(含)岁、1~5(含)岁、5~10(含)岁、10~15(含)岁、15岁以上的报告例数分别为:30例(45.50%)、16例(24.2%)、4例(6.02%)、6例(9.1%)和10例(15.2%)。具体数据见表1。

2.5 接种疫苗与出现过敏性皮疹症状的时间间隔

66例过敏性皮疹中,接种疫苗与出现过敏性皮疹症状时间间隔,1天内发生的58例,占87.9%;2~3天内发生的5例,占7.6%;4~7天内发生的2例,占3.0%;8~14天发生的1例,占1.5%。

3 讨论

根据对近年我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所有 AEFI 中的异常反应,过敏性皮疹居第一位,显示过敏性皮疹为最常见的异常反应。监测结果显示,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 0.88:1。年龄分布结果显示0~1(含)岁、1~5(含)岁、5~10(含)岁、10~15(含)岁、15岁以上的报告例数分别为:30例(45.50%)、16例(24.2%)、4例(6.02%)、6例(9.1%)和10例(15.2%)。说明过敏性皮疹病例主要分布在0~1(含)岁、1~5(含)岁患儿,与常规免疫主要集中在1 岁以下及1~5(含)岁儿童有关。有报道显示接种麻疹后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率较高。在发生时间上,全年分布均匀,这与国家疫苗策略一致,2011年报道例数最多,可能与我市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有关。在报告地区上,宁乡县与浏阳县报告例数少,可能与接种剂次和AEFI监测质量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87.9%过敏性皮疹临床表现在接种 1 天内出现,与相关报道一致。过敏性皮疹是Ⅰ型超敏反应中最常见的,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因此要关注接种后的1天内的临床反应。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病例按疫苗分类,麻疹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麻风疫苗接种后反应较多,与相关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监测,将监测重点放在2岁以内的儿童,加强接种后1天内的观察,尤其是在接种麻疹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麻风疫苗之后。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诊断和报告,进一步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宏,王华庆.中国2008-2012年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监测分析 [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0(1):19-26.

[2]武文娣,刘大卫,李克莉,等. 全国2009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2):99-108.

[3]杨书娟.婴幼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16):2287-2288.

[4]岳晨妍,李克莉,郭飚,等.中国5个县级监测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3):246-251.

[5]Guo B,Page A,Wang H,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reporting rates of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n internationalcomparison of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programs with reference to China[J].Vaccine,2013,31(4):603-617.

[6]曾雪霞,陈少明,莫少雄,等.海南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AEFI监测与处置[J].中国热带医学,2012,5:42-45.

论文作者:龙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监测分析论文_龙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