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_陈军

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 山东 菏泽 2742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 诊断,分析对比三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1例患者中有57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小于3cm;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9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与中-低分化癌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 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40/52)、90.38%(47/52)、82.69%(43/5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增强C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早期诊断,诊断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硬化;小肝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 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临床上中肝硬化和肝癌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临床诊断主要以超声作为主要诊断手段,诊断率较高。但是在遇到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情况下,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肝脏萎缩、肝脏形态结构、回声异常、肠气增多等影响因素[1]。临床通常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 等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早期诊断,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不同诊断方法对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结果,为临床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9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5.18±8.16)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1.13±3.25)个月;其中20例例甲胎蛋白升高,占38.46%。

1.2方法

1.2.1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博莱科公司的超声造影剂SonoVue,应用前使用5ml生理盐水将造影剂冻干粉溶解,并振荡均匀,抽取2.4ml的从肘部静脉团注,注射时间控制在2-3s。

1.2.2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患者肝脏进行扫查,并记录患者的病灶情况,包括位置、大小、数量以及回声特点等。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结节患者,找出结节位置。行CT增强扫描时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前臂静脉进行内团注,同时启动造影程序,结合患者的病灶深浅、身体状况调节仪器功率,确保机械指数相符。此时显示屏无肝灰阶图像,仅存在造影剂的二次谐波信号[2]。

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运行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在病人主要部位病灶灌注和回声有不同强度的转换时,动态观察该情况;对于主要病灶目标每个时相记录要完整、准确,并对主灶附近部位病灶的灌注情况进行记录观察。造影时,为了保证可以捕捉到微小的病灶时相,应该固定探头,并嘱咐患者控制呼吸程度。最主要的是对肋间的扫查,主要要避免肋骨的干扰。整个扫查结束后对病人的整个肝脏进行迅速扫查,如果发现造影剂已经退出程弱回声的新病灶,如果显像不足或者需要观察不同部位,间隔10min后进行造次造影。通过清晰的图像记录约为7min左右的造影过程对各个时相进行判断,并通过磁光盘备份单帧静态图像。每次的观察记录目标可以选择1-3个病灶。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记录数据全部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51例患者中有57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小于3cm,4个为0.8~1.0cm,11个为1.1~1.5cm,15个为1.6~2.0cm,21个为2.1~3.0m;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9个高分化癌。

2.2超声造影时间分析

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9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与中-低分化癌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应该采用超声造影诊断,其诊断率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具有应用的重要价值[3]。在临床中对于微小的病灶,即大小在2cm 以下的,多数无典型声像图,不能对病灶进行确认,临床误诊率较高。为得到明确的诊断,在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时,病灶如果出现消退或者增强现象,可以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利于临床肝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并且可以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行超声造影时,会分化为中-低分化小肝癌、低分化小肝癌、以及高分化小肝癌,其具有典型的时相变化利于临床的诊断。但是由于部分病灶的持续时间较长,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临床观察[4]。临床中小肝癌的门脉血供或动脉血供较少,可以判定为轻微或者缓慢动脉期,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发现清晰的边界圆形回声,可考虑属于良性,需要进行更完善的检查,以做出准确的判断[5]。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 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90.38%、82.69%,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增强C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超声造影诊断早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诊断率较高。但是也会有部分患者不能做出确定的诊断结果,应该进行多次扫查,并且对某些病灶的时相变化进行仔细观察,以此有效降低临床误诊、漏诊率,提高超声造影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江昊,陈靖,江家骥,等.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对小肝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1):828-832.

[2]杨会丽.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7):179.

[3]贾春梅,李廷廷,康春松,等.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实时超声造影定量比较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2):123-126

[4]刘茂霞,梅浙川.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11):946-949.

[5]戴琳.小肝癌的超声、超声造影与多层CT影像诊断对照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12

论文作者:陈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  ;  ;  ;  ;  ;  ;  ;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_陈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