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以同一修辞理论为指导_读者意识论文

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以同一修辞理论为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辞论文,英语写作论文,意识论文,读者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作是作者借助其作品和读者之间进行的互动和交流。写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得体的语用能力。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仍然以学生作文的词语使用、语句连接的训练为主,忽略了语篇层面的语用教学,难以实现真实的交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中缺乏读者意识。“任何教写作的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否则教学将难有成效。”[1]“作者需要通过了解读者意识来建立和维持与读者的关系,从而实现其写作的目的。读者意识高必定是代表作者老练的一个标记。”[2]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写作并非只是一项作业、一项任务,而是一种有读者需求的创作,是和读者心灵的一次对话。

      一、同一修辞理论与读者意识

      (一)同一修辞理论

      在20世纪,对西方文化与学术影响最大的当推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他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3]。同一理论是伯克新修辞学的核心内容,该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同一”代表作者与读者之间所具有的一种具体或者抽象的共性,也是人与人之间寻求的一种认同,是作者寻求与读者在思考方式、情感情绪、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谚语或许可用来解释“同一”的概念[4]。伯克提出了三种方式来获得认同,即“同情认同”“对立认同”与“误同”[3]。

      邓志勇依据伯克原著将上述术语定义为“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不准确同一”。“同情同一”指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点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5]42。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情感。通过实现人与人之间基于共同的利益的认同方式来实现劝说。比如,通过规劝和称赞两种行为希望读者在情感上认同自己的需要。这种修辞可以以最简略的方式表达:你高兴,我也高兴;你难过,我也难过。“对立同一”指作者与听众,即便他们在某个方面是对手,因为具有共同的敌人而同一[5]43。因为有“共同敌人”的存在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使得受话者更易于和说话者在观点上取得同一。“不准确同一”指作者使用包括听众在内的词语或手段,如“我们”,使听众无意识或潜意识地认同作者,想象自己成为作者所描绘的那样[5]43。

      (二)读者意识

      写作时必须考虑作者、读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和行文中的语言渊源这四个因素。读者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早已受到语言界的肯定和重视。读者意识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读者对象并在写作时考虑读者的需要而设法迎合这种需要的心理因素[6]。读者意识即“心中始终有读者”,它要求写作者在进行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主动分析读者需要什么,他们将如何阅读,最终会产生怎样的阅读效果,这个效果与自己的写作目的是否吻合,从而调整和矫正自己写作活动的开展。

      在英语写作中,只有当学生有了“读者意识”,才会有“创作”的兴趣,才会愿意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深化自己的写作内涵,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精益求精,以期得到“读者”的肯定、认可和共鸣。因此,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在同一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写作不仅是在为自己而写,更是在为不同的读者而作。

      二、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习作的写前指导与写后交流让学生对“同一理论”与“读者意识”有所了解和认识,并使其意识到写作中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每一次写作中都能从“读者”角度出发去构思和行文,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去利用取得“同一”的三种方式,使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以最佳状态呈现出来。

      (一)理论联系实际,唤起学生的读者意识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让学生接触同一修辞理论,熟悉该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知道读者意识的具体表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我为何要写此文?我的读者是谁?我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我的写作立场是什么?我要对读者说些什么?我又应如何才能通过语篇实现与读者的认同和同一?上述六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从读者立场出发找到写作的共鸣点,这些问题与交际目的的写作六要素对应起来即why,who,when,where,what和how。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拟定假想读者,培养其写作对象感。

      笔者曾以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为例,对学生进行了“同一理论”的“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不准确同一”的教学。该篇读写作文提供的材料主要围绕《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英文单词这一做法展开阐述,要求考生简要概括短文内容后,就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以2~3个理由或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笔者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无论选择支持还是反对的角度写作,都需要考虑读者是一分为二的。因此,阐述理由的时候需客观公正、充分辩证,不能太绝对化,既取得持有相同观点读者的“同情同一”,又达成持相反观点读者的“对立同一”。比如,“Generally,I am in favour of the inclusion.”中的“Generally”以及“I tend to take the 'Against' side for two reasons...”中的“tend to”的使用,都是写作者考虑到了读者的情感与想法,注意到了委婉和辨证,这样的表达易于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又如,表达支持时,“no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more convenient”这些词块的使用易于获得读者的“同情同一”。

      最简洁的“不准确同一”形式是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we)。使用“我们”是最微妙和最有力的同一策略,使读者读来倍感亲切,于是不知不觉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走[5]48-49。它强调对话双方具有某一共同的特质,拥有共同的观点,从而拉近了与受话者的距离,在受话者无意识的情况下与之取得了同一,使受话者更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支持自己的决定。因此,笔者提醒学生,在运用人称代词时尽量选用“we,us,our”来代替“you,your”,以获得读者的“不准确同一”。例如,就汉语词典是否收录英文单词阐述理由时,第一人称代词恰到好处的运用使说理更具影响力:“In our global village,we can see that it's not uncommon for one language to borrow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This inclusion has actually polluted our mother tongue.” “Rules don't tell us how to pronounce such English-turned Chinese words as 'wifi' and 'out' in a Chinese way!”

      (二)一题多做,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者的前提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写作是按需而作。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写作目的;写作目的不同,写作的内容也随之不同。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同一素材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题多角度的写作机会,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从不同角度思考写一组作文。

      以图1的漫画为例,笔者从三个角度命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帮助学生强化读者意识。

      

      【写作角度一】

      1.简要描述漫画内容;

      2.概述你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背后的原因以及该现象对人们带来的潜在的影响);

      3.举例说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

      【写作角度二】

      1.简要描述漫画内容。

      2.用约120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支持或反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改编;

      (2)用2~3个理由或论据支撑你的观点。

      【写作角度三】

      假如你是一名叫Mike的读者或观众,请你根据从该漫画获得的启示向电影编剧或剧作家写一封150词左右的公开信。

      上述三种写作角度,写作中心非常明确,均围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改编与否展开。由于假想读者不同,写作目的和写作角度也随之不同,潜在读者必然也不同。笔者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拟定“假想读者”,然后进行构思。前两种写作方式是典型的漫画作文,但是写作对象略有不同。第一种角度,学生从关键信息“根据该现象对人们带来的潜在的影响”,很快发现写作者与读者需要取得“同一”的是反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第二种角度则相对开放,既可支持也可反对,这就需要写作者找准角度进行说理,力争获得“读者”的认同。第三种角度是书信类文体,本身就是带有交流性质的写作形式,写作方式相对自由。

      通过一题多角度的写作训练,学生懂得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构思、去写作,以期与潜在读者达成“同一”,实现交际目的。这样的写作也能使得写作中原本枯燥的“审题”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久而久之,学生的“读者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建立和强化。

      (三)一文多评,确立学生的读者意识

      学生“读者意识”的缺失,有时往往是因为教师“读者意识”的缺失而造成。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作文的读者往往只有教师一人。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常常较为简单、笼统,使得学生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与读者的沟通。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习作得到多元评价,给学生提供各种反馈信息。除了师评,还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及时与“读者”沟通,获得“读者”的信息反馈,以此来判断此次写作是否达到了应有的交际目的。

      自评,让学生乐于修改。针对同一份习作材料,当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时,才能真正体会读者想要读到些什么,转而也更有利于写作。读者意识中的“读者”包括“为自己写作”的“自己”和“为不同的读者写作”的“他者”。因此,当学生完成一份习作时,第一个读者应是自己。笔者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常引导学生及时转换角色,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客观地审阅自己的文章,看是否已达到写作目的,是否把信息准确而生动地传递给了“读者”,是否能够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等。

      互评,让学生乐于分享。学生互评,即指出习作中的优点也点出不足。比如,用波浪线画出好句,打小圈圈出好的短语、句型;圈出错词,在错句下画横线等。看完每一篇文章,学生需就文章内容、语言、行文、篇章、思想性等给出至少三条诚恳的建议,然后再给出一个合理的分数。学生先以3至4人为小组进行互阅互评,完成后针对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之后,学生可以在教室自由走动,寻找自己想要交流的对象,扩大读者范围。此外,笔者还适时地通过学生朗读、教师范读等形式让尽量多的读者参与进来,形成读者效应,一方面让学生克服羞于展示自己习作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真正确立“读者意识”。

      增强读者意识对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创设真实情境激励学生,从交际对象出发唤醒他们的读者意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引导和训练学生假想潜在读者,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考虑“读者”的想法、态度、感受及接受程度,审题时身临其境,从命题角度去立意,从假想读者需求去构思,明确写作目的和写作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在心理协调、感情融洽、目的一致的前提下,有强烈的写作愿望,交际的目的也更易得以实现。

标签:;  ;  ;  ;  ;  

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以同一修辞理论为指导_读者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