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险导向审计若干问题的探析

对风险导向审计若干问题的探析

李晓波[1]2004年在《对风险导向审计若干问题的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一连串的审计失败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度、公信力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审计职业界出现了诚信危机。随着投资者主张权利的不断出现;司法上更多的采用疑错从有和有错推定,注册会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如何避免审计失败,降低审计风险,就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极为关注的焦点。为了摆脱行业困境,监管部门、审计执业界和学术界对引入国外已经开展的风险导向审计呼声很高。但是依据我的考察和搜集,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其全部理论和实务研究成果并不比本身六个字多出多少新内容。在中国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要思考那些问题,引入后又如何在审计实践中来操作等重要的问题很少见研究成果。本文就是想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究。全文分五章。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主要内容、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线索和结构安排。第二章概述了风险导向审计。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演进背景和产生的现实原因,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和特征做了一些归纳,并把由概念所演绎出来的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也打包归入理论体系,以便让人尽量明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貌,也方便笔者在随后展开自己的观点。第叁章认为确立风险导向审计必先对其核心的东西进行研判,一门学科的理论构建必先对其核心概念进行澄清和构建。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本章重点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二字进行了彻底的廓清;二是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不仅仅是以客户经营风险为导向,也应该

张勇[2]2009年在《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说明,审计从产生开始,其审计内容就蕴含着经济责任的雏形,这也耦合了审计产生的本源目的。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委托人对受托人经管受托经济资源的要求不断变化,致使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从受托财产保管责任扩展到受托经营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以及扩展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使审计目标从查错防弊转向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可信性,使审计模式从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发展到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再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使审计种类从单纯的财政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社会责任审计发展。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使得现代审计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我国,特定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和拓展是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现代审计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创新。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审计的层次不断提高,审计的内容不断深化,在查处领导干部责任范围内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等问题、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帮助政府和企业改进管理、促进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仍然缺乏,尚待深化。因此,笔者认为选择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作为研究的命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是适应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拓展而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进行的一种理论创新,是在汲取账项导向、制度导向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审计行为活动的审计方式,为更加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和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回顾总结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和导向审计模式的演进,以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拓展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理论创新,提出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命题,并从理论和应用层面确立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研究的框架。其次,以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受托经济责任的概念体系,并以审计本质为基本理论的构建基点,对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标等要素组成的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最后,分别从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风险的防范、审计质量的控制叁个方面进行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导论、正文以及研究结论、主要创新点和后续研究建议叁个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即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路径。第二部分,正文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第2章——第6章,共5章。第2章,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缘起及架构。在回顾总结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和导向审计模式演进的基础上,以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拓展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命题。并通过对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的分析,从理论和应用层面确立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研究的框架。第3章,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基本理论的探析。以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界定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受托经济责任的概念体系出发,以审计本质为基本理论的构建基点,对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和审计目标等要素组成的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析。第4章,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策略的选择。在分析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策略的重心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审计计划与审计流程、如何选择和运用审计方法以及如何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并对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报告的定位、格式和内容等进行探讨。第5章,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的防范。本章基于对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的总体框架的解析,提出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模型,并进而针对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的成因、特征及其负面效应,提出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防范的总体对策和具体对策。第6章,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质量的控制。本章基于对质量涵义的解析和审计质量的思辨,探讨分析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我国地市级经济责任审计的统计数据对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影响审计质量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探讨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质量控制的要素及其涵义,并提出了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对策。第叁部分,即第7章,研究结论、主要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建议。本章归纳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点,分析了本文的研究局限,并进一步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的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提出并确立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命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关于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笔者提出的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命题是适应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拓展而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理论创新,该审计模式的确立与审计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的本质相吻合。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二,对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理论、审计策略、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系统研究,初步构建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通过研究,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学术观点:(1)系统探讨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内涵、特征;(2)进一步拓展了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明确界定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经济责任人、行为责任和报告责任叁位一体的概念体系;(3)以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分析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理论;(4)初步探索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风险的防范和审计质量的控制等具体应用问题。第叁,全面分析评述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的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文献基础;同时,通过档案式研究,对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经验证据。(1)笔者选取了1987年至2007年期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国内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文献,运用规范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回顾和评述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观点、方法、特点和不足。这在国内尚属较新的尝试。(2)笔者从《中国审计年鉴2007》中挖掘、整理了2006年地市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统计指标,并采用Stata10软件对影响其审计质量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为研究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质量的控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罗冬梅[3]2007年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及科技现代化,无论是从推动内部审计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帮助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角度而言,都需要内部审计组织考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于自己的领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我国只是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个概念和做了很肤浅的研究,还没有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系统性理论研究成果。因此,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对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内部审计现状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内部审计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并着重构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以期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完成了一下创新:⑴通过与风险导向外部审计及制度基础导向内部审计的相比,得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八大特征,并通过分析我国内部审计技术的现状及落后的原因,同时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论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⑵论文从探讨辩证的认识和逐步推行风向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后,重点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进行了系统地构建。在构建内部审计程序中,本文除了强调在项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充分关注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分析与管理外,还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阶段提出了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企业审计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层次分解,并逐层评级、打分,最终得出每个审计项目的总风险得分,以此来确定内部审计的年度计划。

林卉[4]2017年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铁大桥局X公司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社会,施工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内外部风险,这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基础的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较新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本文建立了一个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框架。首先研究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以中铁大桥局X公司为研究对象,以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中期审计项目为例,介绍了该公司现有的制度基础内部审计的模式与流程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第四部分论证了在中铁大桥局X公司施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该公司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到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中期审计项目中。在文章最后部分,本文提出了中铁大桥局X公司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阻碍及相关建议,为该公司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建言献策。本文认为,与制度基础内部审计模式相比,在X公司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有助于促进公司风险管理,而且可促进公司增值,更适合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本文的实践创新之处是在一家中小型施工企业构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流程及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并探讨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该公司工程项目审计的应用。本文对该公司及其他尚未施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施工企业而言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王琴[5]2007年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与导向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经营失败风险和财务报表舞弊风险不断增加,审计风险加大。与此同时,审计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增加审计服务的价值。在此背景下,与审计环境相适应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应运而生。而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研究的核心,导向指标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出发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确定合理的审计导向,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前提,对降低审计风险有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我国审计理论界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概念——“审计风险”的界定有争议,对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切入点——“导向”看法也不同。在当前大力推行风险导向审计之际,对其核心概念正确定位,对其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全方位的构建,对其以何种风险为导向加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风险导向审计,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演进背景和产生的现实原因,并介绍了导向指标的演进,以便让人尽量明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貌,也方便笔者在随后展开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认为确立风险导向审计必先对其核心的东西进行研判,一门学科的理论构建必先对其核心概念进行澄清和构建,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本部分重点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审计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下对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二字进行了彻底的廓清,对比较混乱的审计风险的涵义进行了深刻的探析,并提出了设立一个新的统驭概念——审计业务风险的设想,二是在现有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并结合审计业务风险产生的过程,修正了审计风险模型,引入法律风险;第叁部分,首先对现有的导向模式进行评析,接着提出风险导向审计不仅仅是以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也应该以法律风险为导向的“双导向”思想,并对“双导向”审计的基本审计程序及重大错报风险、法律风险的影响因素作了试探性的研究;第四部分,通过案例透视我国审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建议。

黄梦雨[6]2012年在《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经营的多元化,企业的生存环境不仅受到本国经济的影响,同时国际政治经济也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如果不处理好风险这个关键因素,企业将很难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比如,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在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中轰然倒塌。雷曼兄弟一直以其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傲,可依然逃避不了破产的命运,人们不禁要问:它的风险管理到底在企业高风险的业务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谁来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无独有偶,几乎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的同时,中国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叁鹿奶粉事件,这次事件使中国的乳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中国奶业的龙头企业,奶粉销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液态奶产量国内排名第四,经营了52年的叁鹿集团濒临倒闭。人们除了谴责企业的不道德和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之外,也对企业的战略风险、价值观风险、质量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所有这些要求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将风险与内部审计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增值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提出了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各国也纷纷开始研究这一内部审计模式,国外企业将这一先进模式运用于企业实践,促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获得了很大发展。然而,我国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财务导向内部审计和制度基础内部审计,理论界目前只是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个概念,这种先进的理念并没有在实务界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系统性理论研究成果,为了促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一先进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并最终实现本土化。因此,本文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揭露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借鉴国外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策,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受托责任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再造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将上述理论作为文章的理论支撑,指出了我国企业现阶段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本文的参考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二部分,论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与特征、对象与目标、功能、程序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还论述了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意义。第叁部分,论述了目前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几大问题。主要包括:内部受托责任履行不到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战略缺失、风险管理机制运行失效、风险评估与量化可操作性差、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第四部分,对第叁部分提出的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五部分,借鉴国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经验,主要借鉴美国、英国和德国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经验。在对这叁个国家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经验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适用于我国的经验: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设置适当的审计机构、增大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的比例。第六部分,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提出完善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环境、健全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系统、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

杨秋妹[7]2009年在《基于SWOT法的企业环境管理风险评估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保护和治理环境、遏制环境恶化,节约资源,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企业作为影响环境的主体,其所面临的各类涉及环境因素的风险必将逐渐加大,环境管理审计也就应运而生。而风险导向审计的广泛开展使得环境管理审计也应当对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将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放在审计工作的首位,而采用合适恰当的风险评估办法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也能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自身环境管理水平。因此,本文借鉴了战略管理中的一种风险分析评估方法——SWOT法对企业环境管理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丰富环境管理审计风险评估方法,从而有助于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各部分的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各类风险分析评估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及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等。第二部分,基于SWOT法的环境管理风险评估的总体设计。这一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总领,提出采用SWOT法进行环境管理审计当中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是一个有意的尝试。本部分不仅对作者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总体的设计,也详细解释了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第叁部分,环境管理风险的识别。该部分是SWOT法应用的第一阶段。在说明了什么是对环境管理风险的识别的基础上,阐述如何运用SWOT法对环境管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识别并最终确认被审计单位的重大环境管理因素,将其分别归类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第四部分,环境管理风险的评估。这一部分是SWOT法应用的第二阶段,也是核心阶段。同样,在介绍了什么是对环境管理风险的评估的基础上,阐述如何运用SWOT法对环境管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我们选择采用专家评分与常规审计方法相结合来对论文第叁部分确定的重大环境管理风险因素进行逐一打分,并采用一种数学方法——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最终将这些数据汇总到评价矩阵当中,加权求和得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各自最终的得分并将之体现在四维坐标图中,就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风险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继而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风险。第五部分,案例应用。该部分是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咨询专家,将SWOT法应用到某企业的实际情况中,说明该方法如何具体应用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指出了全文的研究结论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还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思路。

宋华[8]2010年在《金融审计功能与实现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二十一世纪,维护国家安全是各个国家的首要目标,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对于经济安全的维护,是各国政府的首要责任。自从“审计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论断被提出以来,众多学者对于审计的本质、目标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根据审计审计署制定《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安全则是维护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对于金融安全的维护应当成为金融审计的首要目标。本文重新定义金融审计的功能,认为金融审计的功能应当是控制金融风险。因为根据金融理论中关于金融风险、金融安全和金融危机的关系的理论,只有把金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确保金融安全的状态,进而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笔者把金融审计的功能定义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实现维护金融安全、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和促进金融发展的金融审计目标,使金融审计真正成为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为了科学合理地论证本文所提出的金融审计控制金融风险的功能及实现机制,本文的内容分为八章来加以论证。第一章,导论。主要包括了研究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结构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二章,金融审计的理论框架与现状分析。提出了金融审计理论框架,包括金融审计的相关基本概念以及金融审计的基本理论要素,论述了美国的金融审计以及我国的金融审计发展历程和现状。首先论述金融审计的相关基本概念,包括金融审计的定义,即金融审计不应该拘泥于政府金融审计,应该建立宏观金融审计观。指出金融审计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审计机构、民间审计机构以及金融系统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客体应该是央行、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所有的金融机构。然后提出了金融审计的理论框架,即以金融审计的本质——“免疫系统”为逻辑起点,演绎出整个理论框架。接着分析了美国的金融审计现状,并归纳总结了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了目前政府金融审计的现状,即金融审计存在的问题。第叁章,是对金融审计功能的进一步讨论。指出金融审计的金融风险控制功能符合审计的发展趋势,金融审计的金融风险控制功能的提出符合金融风险、金融安全和金融危机的理论。首先对审计的本质进行了归纳总结,即审计的本质经历了查账论、经济监督论、经济控制论等等,然后详细分析了审计的“免疫系统”本质。接着对审计的“免疫”功能展开论述,即审计“免疫系统”具有预防、揭露和抵御叁大功能,并就叁大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审计的功能——控制金融风险符合审计“免疫系统论”,与审计“免疫系统论”一脉相承。接着分析了金融风险、金融安全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指出了金融审计功能与金融审计目标的定位符合传统金融理论中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金融危机的关系的理论。第四章,金融审计实现金融风险控制功能的实现机制。笔者这里提出叁个实现机制,即构建中央银行运行的绩效评价机制,构建政府审计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的联合监管机制,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首先提出要构建央行运行的的绩效评价机制,来控制央行运行风险;构建政府审计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的联合监管机制,来控制金融机构的运行风险;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运行风险。第五章,主要论述中央银行运行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根据央行的职能特点,提出针对央行主要开展绩效审计和履职审计。首先介绍央行绩效审计的涵义,给出中央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定位,接着指出央行的绩效审计内容,提出央行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接着论述中央银行履职审计,以及央行领导人员履职审计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第六章,主要论述政府审计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的联合监管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政府审计机构对金融监管机构的审计监督,以及政府审计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来对金融机构共同实施监管。首先对金融监管现状进行概述,接着论述政府审计机构对金融监管机构的审计,目前政府审计机构对金融监管机构的审计现状,以及政府审计机构对金融监管机构审计的发展方向。然后论述政府审计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内容包括政府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的共同点和差别,构建政府金融审计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联合监管的思路,以及政府审计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联合监管的具体措施。第七章,主要论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的构建。主要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展开论述。在商业银行审计内容中,主要论述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论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导向审计,接着论述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程序,以及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监控的措施。第八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主要创新和局限性等相关问题。笔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努力,论文可能的改进与创新如下:第一,重新定位了金融审计,从金融审计的本质和目标出发,把金融审计提高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即金融审计的本质是国家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金融审计的目标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促进金融发展。第二,提出金融审计的功能是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要体现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本质和达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目标,金融审计功能的定义只能而且必须是对金融风险的控制。第叁,提出实现金融审计控制金融风险功能的叁大机制。即要实现金融审计控制金融风险的功能,提出了构建央行运行的绩效评价机制,政府审计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联合监管机制,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只有通过这叁大实现机制的构建,才能对央行的运行风险和金融机构的运行风险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目标。

张丽琰[9]2017年在《M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叁大审计之一的内部审计,它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有一定区别。内部审计是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提供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内部审计更是评价企业的内部管理效果是否突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企业经营风险施以合理有效的控制,借助于系统规范的审计方法对内部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有效评价与实时反馈,以此协助企业逐渐实现经营目标,这些是它的价值所在。由于近几年国家各类财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及重大财务事件的频发,导致内部审计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审计工作向管理型审计发生转移,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认为它在内部管理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科技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的经营风险开始逐渐增加,为了实现维持现有发展并逐渐向其他领域开拓的目标,诸多企业开始对内部审计施以关注与重视。完善的企业内部机制逐渐成型后,内部审计作用也逐渐发挥了自身的高效作用。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截止至2016年底,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共计6万余个,其中内审人员共计18万余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完成的审计项目已突破50万,由诸如查处损失浪费、违法违纪等问题所提高的经济效益高达千亿元,使得国民经济发展有了明显提升的趋向。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内有着较高地位的组成部分之一,内部审计取得了惊人发展。即便是这样,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无法在现阶段得到满足,深究其原后则能够明显看出,主要是因为我国比较青睐企业开展内部内部审计研究,而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研究起始时间不长,直到现在也没有取得指导性成果导致的。故而。有机结合国内的内部审计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看,内部审计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取了M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国内前十强的汽车行业,M公司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因此,M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研究该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对同行业的成熟经验进行合理借鉴,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给M公司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其他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的改善提供意见和建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是国内外文献的观点综述。第二部分是内部审计概述,主要是就内部审计的含义、内容及理论基础,从受托责任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公司治理理论这叁个理论角度分析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为M公司内部审计现状。通过对M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内部审计现状的介绍,引出下文M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为M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虽然作为国内前百强企业,M公司依然存在着内部审计诸多方面的不足,剖析其原因主要就是认识不足、环境不理想、人员素质不够、制度建设不科学等,这也代表了内部审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现状。第五部分为同行业优秀公司的经验借鉴。这一部分借鉴美国汽车业巨头通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GM公司)的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从中总结出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树立我国内部审计的科学制度,重视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方法创新。第六部分为通过之前的经验启示提出对M公司的内部审计建议。这一部分分别从选拔制度、工作流程、目标定位叁大方面,针对M公司现有的内部审计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七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本文中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如下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分析我国企业内审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程序,通过研究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内审模式,为理论界提供一定思路;二、对我国企业内审实施增值型审计的选择进行论证,一方面使增值型审计在企业中得到重视,另一方面使企业意识到在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最终使新模式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马建飞[10]2015年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探析》文中指出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使得近年来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面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首先对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分析当前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相应的完善措施进行探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对风险导向审计若干问题的探析[D]. 李晓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04

[2]. 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研究[D]. 张勇.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 罗冬梅. 湖南大学. 2007

[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铁大桥局X公司的应用研究[D]. 林卉. 湖南大学. 2017

[5].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与导向问题研究[D]. 王琴.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探析[D]. 黄梦雨. 江西财经大学. 2012

[7]. 基于SWOT法的企业环境管理风险评估问题研究[D]. 杨秋妹.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8]. 金融审计功能与实现机制研究[D]. 宋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9]. M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D]. 张丽琰.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10].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探析[J]. 马建飞. 科技经济市场.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对风险导向审计若干问题的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