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妇科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张鑫晟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 分析CT用于诊断妇科盆腔肿块的准确率。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60例盆腔肿块病例,分别进行CT、B超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最终参照,从疾病类别、定位准确性、和周边组织的关系以及病灶大小等方面,探讨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针对妇科盆腔肿块,采用CT能较好地诊断出疾病类别、定位准性以及病灶大小等,诊断符合率较B超更高,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对妇科盆腔肿块患者提供CT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B超的辅助诊断。

【关键词】CT;盆腔肿块;诊断

医院妇科就诊病例中,妇科盆腔肿块占据较大比重。科学诊断,是进行合理治疗的基础。基于此,临床需及早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目前,以CT、B超较为常见,对本类病人采用CT往往有着不同的诊断价值,后续需深入研究。笔者收集60例妇科盆腔肿块病例,分别此阿勇B超、CT进行诊断,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60例盆腔肿块病例。患者年龄均在24-69岁,中位年龄(43.4±7.0)岁。临床主要表现:腹痛、血便、尿频尿急、排尿排便困难、无痛性血尿、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腹水、腹部包块,部分患者无症状。所有知情患者,均已认同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CT检查

于检查前4小时,所有患者均分别服用泛影葡胺口服液(浓度为2%;剂量1500-2000mL),从而有效充盈患者的小肠、膀胱,便于临床诊断。检查前,经肛门灌注碘溶液(浓度为1%,剂量为500mL),以便充盈患者的直肠、乙状结肠。取患者的仰卧位,自耻骨上缘到髂嵴水平,亦或是肿块上缘进行螺旋扫描(电压120Kv,电流180mA),扫描速率为1.0s;准直为7mm宽,建像为8.4mm厚;对于较小病变,其扫描准直为5mm宽,建像则为6mm厚。使用碘海醇(剂量100mL)作为增强剂,推注速率为2mL/s,推注后70-80s即可扫描。

1.2.2 B超检查

60例妇科盆腔肿块患者,均于半小时内接受B超检查。诊断仪器:彩超超声诊断仪(Logic 9),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最终参考,从疾病类别、定位准确性以及病灶大小等方面,比较两项检查技术的诊断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结果,都为计数资料,可用卡方加以检验和处理,计算机处理软件为SPSS 14.0,P<0.05,表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CT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

本组女性盆腔肿块病例60例,手术病理结果为:30例患者确诊为子宫肌瘤、4例患者确诊为卵巢囊肿、6例患者确诊为宫颈癌,6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癌,7例患者确诊为卵巢癌,3例患者确诊为直肠癌,4例患者确诊为膀胱癌;侵及和未侵及周边组织的患者,分别为14、46例;21例患者确诊为恶性病变。肿块来源:53例患者源自生殖系统,占比88.33%;3例患者源自消化系统,占比5.00%;4例患者源自泌尿系统,占比2.3%。根据术后病例结果,经CT确诊57例,符合率95.00%。具体见表1.

3 讨论

妇科盆腔肿块,多以生殖器、泌尿系统以及直肠消化器官为源体,其中生殖系统最为常见。本文收集的60例女性盆腔肿块病例,53例患者源自生殖系统,占比88.33%;3例患者源自消化系统,占比5.00%;4例患者源自泌尿系统,占比2.3%。过去,临床多借助B超对盆腔肿块进行诊断,但其准确率相对偏低,且很难准确定位。CT,拥有较高的密度、空间分辨率,CT影像能够较为全面地呈现肿块密度、大小、形态、具体位置和周边器官间的关系,从而为盆腔肿物诊断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从这点上分析,CT用于女性盆腔肿块诊断,较B超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另外,利用CT还能初步判定盆腔肿块的属性(良恶)。形态方面,良性肿瘤基本是轮廓光滑的,且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恶性肿块,则多见不规则状态,呈分叶状,边缘还可观察到凸起的小结节[1]。针对那些表现较有代表性的肿块,CT往往能够做出科学诊断。刘二娣等[2]通过对妇科盆腔囊实性包块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并将其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84例患者中,有83例患者被成功诊断,CT的定位准确度高达98.81%;良、恶性肿瘤患者共计77例,诊断符合率高达91.67%。而通过利用CT扫描检测102例宫颈癌患者,检出率约为70%;螺旋CT扫描辅之以多平米重建,能够全面提升临床的检出率。本研究共纳入60例女性盆腔肿块病例,经CT确诊57例,符合率95.00%。针对病灶、肿块较大者,CT表现往往不典型,此时很难做出准确定位、定性。高永术等[3]对通过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25例女性盆腔病变病例,分别采用CT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结果发现:定位、定性错误的患者分别为7例和13例。本组60例女性盆腔肿块病例中,子宫肌瘤、卵巢癌、宫颈癌、卵巢癌和卵巢囊腺瘤,未定性患者均为1例。基于此,针对该类肿块,应配合其它检查技术予以确诊,以便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的定性、定位符合率。

参考文献:

[1]单峻,罗晓娟,沈海燕,等.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疾病诊断中综合分析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2,11(31):

[2]刘二娣,林生贵,吕秀金.螺旋CT扫描在女性盆腔区囊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7):556-557.

[5]高永术,高凤丽,林庆杰.60例妇科盆腔肿块CT影像学分析及诊断价值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0):721.

论文作者:张鑫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CT在妇科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张鑫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