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论文_陆勇

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论文_陆勇

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311401

【关键词】 胆漏

随着医学的发展,胆道手术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胆道手术拔除T管后胆漏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共诊治胆道T管拔除后出现胆漏8例,现将其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5例,女3例,年龄36~68岁,平均56岁,患者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6例,胆管炎1例,胰头癌1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1例,糖尿病2例,继发性肝硬化腹水1例。

1.2 治疗经过及结果 本组8例患者7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6例切除胆囊,1例胰腺炎引流术,1例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均置T管引流管,其中7例置橡胶管引 流,1例行硅胶管引流,术后2周左右常规行T管造影,显示胆总管通畅,无残余结石。1例胆总管空肠吻合口处置T管未造影,夹闭T管72h后,患者感觉无腹 痛、发热、黄疸等不适症状,于术后3周左右拔除T管。6例患者于拔除T管后数分钟至6h内感觉右上腹部剧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出现腹膜炎体现,胆漏发生 后,用12~14号导尿管沿T管窦道插入,5例置管成功,并用负压吸引出胆汁,同时给予胃肠减压,补液、抗炎、解痉等治疗,1例肝硬化患者导尿管从原窦 道插入困难,行手术探查,发现窦道未形成,术中重新置T管引流。7例患者经T管窦道置导尿道引流治疗后8例症状体征缓解消失,4周后拔除尿管而愈。3例 患者引流不畅,症状加重,于拔管后24h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1例置硅胶T管的窦道壁薄弱,1例窦道与腹壁交接处出现胆漏,1例糖尿病患者窦道未完全形 成,术中均重置T管引流,4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左右拔除T管,均痊愈,无死亡病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讨论

2.1 发生胆漏的原因 综上所述并结合文献,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2.1.1 与病人因素有关 患者年老体弱、营养欠佳、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围手术期大量使用激素等因素均能影响机体组织的修复及增生,影响T管窦道形成,本组60 岁以上者6例,2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抑制胶原纤维合成,致使网膜、肠管与T管粘连形成的窦道不完整,拔管后出现胆漏,1例肝硬化患 者因低蛋白血症致窦道未形成,1例胆管炎患者因使用激素而抑制窦道的形成,使胆漏的发生。

2.1.2 与T管材料因素有关 T管窦道是由T管本身与周围组织接触后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生物学效应,并与周围组织共同组成,因此,T管材料对窦道的形成非常重要,硅胶T管对周围的 组织刺激性小,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少,不能形成坚固的窦道,本组1例因硅胶管引流致窦道壁薄弱,拔管后形成胆漏。

2.1.3 与手术及拔管因素有关 有文献报道缝合胆总管切口时针距过密,影响血运,缝合胆管时把T管缝到胆总管上,拔管时撕裂胆总管,形成胆漏。术中使用过粗的硬T管,拔T管时用力 过猛,损伤窦道,本组1例术中发现胆漏发生在窦道与腹壁交接处,而此处是窦道软硬交界处,是窦道管腔的狭窄处,拔管时用力过猛损伤窦道而发生胆漏。

2.2 预防措施 预防拔T管后出现胆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要严格掌握胆道探查手术适应证,对年老体弱,营养欠佳及有并发症患者,术前给予充分准备,术中操作 仔细,动作轻柔,慎防损伤胆总管,缝合胆总管时避免把T管缝到胆总管上;(2)选择使用T管时尽量不使用对周围组织产生生物学效应少的T管(如硅胶 管),T管粗细与胆总管直径相当,术毕将大网膜及周围组织包裹在胆总管切口及T管周围,以利窦道形成。(3)拔管时间应根据病人情况而异,对于年老体弱, 营养差及合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消耗性疾病及长期使用激素者应延长拔管时间,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4)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拔除T管前行T管造影 检查,如胆道通畅无阻,再试行T管夹闭72h后如无不适,再放开T管,用注射器抽空T管及胆总管内胆汁,避免拔管时胆总管内胆汁压力大而漏入窦道进入腹 腔,拔管时用力均匀,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先查明原因,再拔除T管,避免胆漏发生。

论文作者:陆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论文_陆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