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论文_彭 泰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论文_彭 泰

彭 泰(山东省曲阜市陵城卫生院 273155)

【摘要】目的 探究补阳还五汤在脑血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9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显著优于对照组(67.7%),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在脑血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血栓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03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致使脑血栓的发病率居心脑血管病之首,致残率极高,危及患者生命。脑血栓是由于血液中的栓子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脑动脉从而阻塞血管,在侧枝循环不能发挥代偿作用时,就会使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而导致神经功能出现缺损[1]。脑血栓多发于老年人,可反复发作,危害严重。临床上对于脑血栓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进一步研究脑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现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9例,对其采用补阳还五汤和西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男性17例,年龄在5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7±3.51)岁,病程为0.5~4.2年,平均病程为(1.85±2.09)年;女性11例,年龄在5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3±2.49)岁,病程为1.5~3.6年,平均病程为(2.03±1.24)年。对照组31例,男性19例,年龄在6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3±2.84)岁,病程为1.6~5.2年,平均病程为(2.15±2.67)年;女性12例,年龄在6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3±2.38)岁,病程为1.5~5.0年,平均病程为(2.57±1.89)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及诊断,均符合以下标准:合并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症状;发病前有短暂性的脑缺血表现;意识清楚,但神经系统的症状较为明显,如失语、偏瘫等;进行CT及MRI检查,患者初期正常, 1~2天后有低密度病灶出现。59例患者中,属于轻度脑血栓的患者有29例,中度脑血栓的患者21例,重度脑血栓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主要药物有:维生素B6、低分子右旋糖酐、维生素C、跑磷胆碱钠,对患者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水肿症状的配合采用20%甘露醇进行治疗,产生继发性感染患者增加抗生素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降压药物或降糖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黄芪60g,川穹、桃仁、当归各10g,红花、地龙、赤芍各9g,若有患者有半身不遂症状加大桃仁用量,有口眼涡斜症状的患者加大僵蚕和白附子的用量,若患者有口语不清症状则加用远志和石菖蒲。以水煎服,1天1剂,1天2次服用,疗程为1个月[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1.3疗效标准:痊愈:患者治疗后功能损伤评分在91~100%之间,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患者治疗后功能损伤评分在46~90%之间,体征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者治疗后功能损伤评分在18~45%之间,体征和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后功能损伤评分和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进一步恶化。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判定,包括进食、穿衣、修饰、上下楼梯、大小便的控制和转移轮椅等,低于40分的患者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仍需要完全帮助,40~60分之间则说明患者日常生活需要一定帮助,高于60分说明患者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3]。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8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31例,治疗有效率为67.7%,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能够进行日常生活自理的有17例,基本自理率为60.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能够进行日常生活自理的有9例,基本自理率为29.0%,见表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281386196.4

对照组3131261067.7

表2 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对比

组别n≥6040~60≤40基本自理率

观察组28177460.7

对照组319101229.0

3 讨论

脑血栓是脑梗死的最常见类型,临床上又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病发前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和眩晕等征象,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失语、感觉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发病时间段通常集中于睡眠中或晨起时,危害严重[4]。临床上对于脑血栓的治疗通常以西药为主,但是西药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脑血栓患者多为老年人,不良反应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中医认为,脑血栓是由血瘀阻塞经络所造成的疾病,属于“瘀血证”的范畴,临床治疗中主张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根据研究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发现,很多药物如丹参、川穹、当归、红花等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脑血液循环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补阳还五汤是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方法中最著名的方剂之一,许多中成药也由此方剂演化而来。黄芪补中益气;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穹和丹参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血液的粘稠度,降低血脂,能够很好的改善血瘀组织中的血流情况,祛瘀功效显著;地龙祛风通络,润肠利尿,明显改善动脉硬化症状;葛根中所含的黄酮对于脑血管和冠状动脉具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增加大脑血流量,降低患者心肌的耗氧量,降压作用明显;山楂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显著。因此,补阳还五汤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益气通络,对脑血栓的治疗具有较好作用,血压偏高者黄芪可减量,血压偏低者黄芪可加量。各方药的联用有效改善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液粘滞性起到良好的降低作用,有效扩张脑血管,改善了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调节因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紊乱,而且增强了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补阳还五汤在脑血栓的治疗中效果显著,降低了血液粘稠度,使得血液流通速度明显加快,是脑血栓的理想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7.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明显(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自理能力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基本自理率(60.7%)显著高于对照组(29.0%)。由此说明,补阳还五汤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厚明.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3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2,22(04):89-90.

[2]邹静辉.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1,46(13):84-85.

[3]张宏亮.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3,16(04):66-67.

论文作者:彭 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7

标签:;  ;  ;  ;  ;  ;  ;  ;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论文_彭 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