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患者应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研究论文_张巧丽

肩袖损伤患者应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研究论文_张巧丽

四川省骨科医院上肢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总结肩袖损伤患者应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收集接受肩关节镜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共1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19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为40分钟-4.6小时,平均时间为(2.0±1.1)小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为90.5%(172/190)。结论:在接受肩关节镜下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效果,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干预,使患者的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关节镜;肩袖损伤;护理配合;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418-01

肩袖指的是覆盖在肩关节前方、后方、上方的肩胛下肌、冈下肌、冈上肌、小圆肌等多个肌腱组织的统称,该处与关节囊紧密相联[1]。肩袖损伤属于一种肩关节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多发,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肩袖损伤的治疗当中,手术治疗是首选,目前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安全等诸多优势,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对于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围术期的护理配合也非常关键。在本次研究中,对190例接受肩关节镜下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肩关节镜下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共190例,其中,男86例,女104例;年龄在42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3.3)岁。患者均经过CT扫描、X线或MRI诊断确诊。126例患者为左侧损伤,64例患者为右侧损伤。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肩关节镜下治疗,并给予围术期护理配合:

1.2.1 术前护理。由于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属于新型的微创治疗技术,大部分的患者会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担心、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积极的交流与沟通让患者了解该术式的优越性,从而消除患者的疑虑,提高他们的配合度。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应做到仪器准备、手术间准备、灌注液准备以及无菌物品准备,对手术室进行严格消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详细核对,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安慰,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2 术后护理。患者行心电监护,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患者患肢的手指感觉、末梢血运以及活动情况等进行定时观察,一旦发现患肢肿胀、桡动脉搏动减弱、手指麻木发凉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行对症处理。

疼痛是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通过局部冷敷、变化体位、身心松弛法、情绪转移法等方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冰敷时的温度应维持在0℃-4℃,否则可能发生冻伤。如果患者疼痛剧烈,可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泵或止痛药以缓解患者痛苦。

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制定功能锻炼方案,保证方案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护理人员在手术后1天协助患者进行肩关节被动前屈和被动外展锻炼,前屈度为140°以下,外旋度为40°以下,锻炼时间和幅度以患者的耐受为限。术后第2天行三角肌等长收缩训练,根据患者肩袖的撕裂程度决定锻炼时间,手术后7周可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活动,但不进行对抗练习或力量练习。

1.3 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患者肩关节疼痛消失且活动正常,肌力恢复至V级为优;患者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略微受限,肌力恢复至Ⅳ级或Ⅴ级为良;患者肩关节疼痛有所缓解,活动度增加了60°以上,肌力恢复至Ⅲ级到Ⅳ级为中;未达以上标准者为差[3]。

2 结果

19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为40分钟-4.6小时,平均时间为(2.0±1.1)小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为90.5%(172/190)。

3 讨论

肩袖损伤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多见,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者,其出现肩袖损伤的几率更大。患者的肩部会出现一时性疼痛,且逐渐加剧,持续7天左右后患者会无法自动使用患肩,一旦上臂伸直使肩关节外展或内旋时,肩峰间与大节结会出现明显压痛[4]。目前的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中,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疗效显著。但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也尤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对接受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19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为40分钟-4.6小时,平均时间为(2.0±1.1)小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为90.5%。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过程中,精心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相较于接受传统护理的患者,其预后更佳[5]。值得注意的是,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康复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但能够促进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而且能够有效预防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促进患肢的愈合。

综上所述,在接受肩关节镜下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效果,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干预,使患者的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爱萍,杨贤云.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15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55-56.

[2]付佳,高凡,李鸿艳,等.36例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学报,2013,10(17):43-45.

[3]吴丽芬.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的护理[C].//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2014:2308-2308.

[4]潘丽英,潘军,孙晨,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用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3,28(10):84-86.

[5]黄秀玉,张峻莉,戴慧君,等.不同护理方式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的影响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43(13):3110-3111.

论文作者:张巧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肩袖损伤患者应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研究论文_张巧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