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古建筑消防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点论文_马少军

民居古建筑消防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点论文_马少军

身份证号码:4526321987061xxxxx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民居古建筑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其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与普通民居建筑不同,民居古建对于消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民居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从防火间距、火灾报警系统、消防供水、灭火装置等方面来分析民居古建筑消防设计中的相关要点,以更好的保护民居古建筑。

关键词:民居古建筑;消防设计;设计要点

民居古建筑大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对于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应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保护。由于在古代生产条件落后,多数民居古建筑都采用木构架结构,辅之以砖、瓦、石,选用木结构可就地取材、较易加工,具有高度灵活性、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等优点,但木材的易燃性,使得民居古建筑对于消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国民居古建筑发生火灾已逾1500起,引起火灾的原因既有生活用火,也有电气、吸烟和雷击等,火灾的发生,极可能造成民居建筑的彻底损坏,因此在民居古建筑的保护中,有必要做好消防设计工作。

一、当前民居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1.建筑布局上的隐患

民居古建筑在建筑布局上,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将弄堂、走廊和小广场穿插其中,庭院与建筑群体呈对称分布,前后建筑物间距小,外墙距离一般不超过3米,最窄的甚至仅有1米,而在现行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要求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米,这说明民居古建筑在布局上,其无法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而且狭小的建筑间距,还会影响消防车的通行,无法及时扑灭火源。另外,现存的民居古建筑,许多都为名人故里,花径曲折,其在布局之初,未考虑消防问题,因此存在着很大的消防隐患。

2.建筑耐火等级低

从建筑材料角度来看,多数民居古建筑都以木材为主,辅之以砖、瓦、石,木材可就地取材、较易加工,具有高度灵活性、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等优点,而木材的易燃性,使得民居古建筑的耐火等级都相当低。按现代消防观点来看,以木材为主体的民居建筑,其耐火等级最低,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危险性都最大。而且现存的民居古建筑,一般都具有油漆彩绘、木雕、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装饰材料,这些装饰增大了木材的表面积,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快速蔓延。而从结构角度来看,民居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就像一个木材堆架而成的木垛,梭柱、斗拱等几何形体,增加了木材的受热面积,在发生火灾时,危险性更大。此外,民居古建筑历史悠久,其承重的柱、梁出现风化腐朽十分常见,在发生火灾时,即使得到及时的扑救,却往往也经不起高压水枪的冲击,极易坍塌。

3.消防设施匮乏

民居古建筑历史悠久,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设计之初,对于消防安全不能充分的重视,许多民居建筑在改造后,未保持原样,并未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等,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配备完全,这导致在火灾发生以后,不仅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火灾,而且也不利于居民在火灾中实施自救。

4.管理不当

民居古建筑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消防安全隐患。从统计的民居古建筑火灾发生的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日常管理不当而引起的,生活用火不慎、电气事故等引起火灾屡见不鲜。民居古建筑内部管理松散、防火意识淡薄,对于其线路老化等问题,并未充分重视,给消防安全带来了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民居古建筑消防设计的关键点

1.防火间距

由于民居古建筑不属于新建,针对其在布局上不符合现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防火间距要求,应采用其他方法如提高民居古建筑的耐火等级来提高防火性能,而非粗暴的扩大防火间距,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保护民居古建筑的作用。若相邻的两民居古建筑之间间距不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但两古建筑的总面积小于600平米,可视为一体建筑来进行防火设计;若相邻建筑总面积较大,则应在古建筑间设置室外防火墙,而室外防火墙可采用古建筑中的设计,如风火檐、马头墙等,以保持民居古建筑的整体风貌不变。此外,室外防火墙应高于古建筑的屋顶结构,使得任一侧建筑倒塌时不会导致防火墙的倒塌。

2.耐火等级

民居古建筑主要为木结构,其耐火等级较低,因此首先应提高民居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在对民居古建筑进行移建改建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古建筑的原貌,又要改变建筑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而这主要是对于民居古建筑中的承重构件。首先,应尽可能的对民居古建筑中的承重构件进行阻燃处理,如通过物理方法在承重构件上外敷不可燃材料如水泥,通过化学方法,在表面涂覆透明防火涂料,既能保持民居古建筑的外观原貌,在受火时,又可形成均匀而致密的蜂窝状或海绵状的碳质泡沫层,控制火灾蔓延速度,有效保护木结构建筑。其次,如果对民居古建筑的木质承重构件进行阻燃处理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其耐火等级,还应该考虑用不燃材料做仿真替代,对梁、柱、楼板等改造时,用水泥等制成外观相似的仿真构件,来提高耐火等级。

3.消防供水

民居古建筑多处于相对偏僻之处,在水源供应上往往存在着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小、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和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因此在消防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消防供水。按照民居古建筑的地形特点,建设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在建设时,应合理估计所面临火灾可能的持续时间、灭火系统种类数、灭火系统所需用水量,以及外部可靠补充水量等,从而确定消防水池的容积。在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上,宜布置成环状,而考虑到经济和实际作用,管道可采用100mm铸铁管。此外,还应考虑到排水问题,防止消防遗留用水对民居古建筑的损坏。

4.自动报警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火灾,便于及早扑救,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于民居古建筑,尤其是古建筑群,应建立全方位消防监控系统,首先火灾报警器应设置在有人居住或值班的房间场所中。一般地,考虑到火灾的特殊性,对于火灾报警系统的接地干线应实行专用,通过专用接地板引致接地体。而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根据民居古建筑不同部位的火灾特性来合理配置,对可能形成火灾初期的部位,由于产生大量浓烟,而火焰辐射较小,因此应选择感烟探测器,对于有强烈火焰辐射的方位应选择火焰探测器,对重点方位、重点建筑,应组合配置感温、感烟、火焰探测器。

5.消防设备

民居古建筑防火间距小,同样也不利于消防车辆的进入,为避免火灾灾情的延误,应在民居古建筑中配置合理数量的消防设备,如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而在民用古建筑相对集中的群落,应就近设置小型消防站,配备专用消防摩托车、手抬机动消防泵,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进入现场进行扑救。

三、结语

民居古建筑,其价值无可估量,但由于其架构的特殊性,往往容易产生火灾,因此在保护中应特别注意对民居古建筑的火灾安全保护。民居古建筑中有许多传统的防、灭火方法,如扑火用的小沙袋,储水用的大水缸等,在民居古建筑的防火中应继续使用,并结合当今先进的防火手段,合理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在不影响原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防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彦军.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12)

[2]季思言.民居古建筑消防设计要点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7(02)

[3]蒙慧玲,陈保胜.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05)

论文作者:马少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民居古建筑消防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点论文_马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