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师的工作压力转化成动力的策略分析论文_马利锋

将教师的工作压力转化成动力的策略分析论文_马利锋

(广西师范大学2016级教育管理,广西省 桂林市 541004)

摘要: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升学业绩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教师工作压力强度普遍较高,压力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着重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教师工作的特殊现状,探究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并寻求将教师工作压力转化成动力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策略

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的工作也随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发展成为了一个高压力职业。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52.1%的中学教师对职业感到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正是由于这种职业上持久的压力,教师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工作压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教师切身的利益,也影响到学校长远的发展。本文将以一线教师的切身感受为出发点,寻找对一线教师更能行之有效的,更具可行性的压力转化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师生存状态及工作生活质量提供一种价值参考。

一、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在国内,造成教师压力的根源与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及教师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细化到每个学校的教师,压力源也会有所不同。

(一)社会对教师完美的要求

一直以来,社会上把老师当成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践行者、纪律的维护者等诸多角色,逼着教师们成为“完人”。常常把学生出现的过错归咎于教师的教育不到位,如学生不讲卫生、不懂礼貌、不遵守红绿灯统统和家长没关系,都是老师没教好;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学生中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也越来越普遍,但社会上有的人说是老师给学生压力大导致的;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就是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是老师不会教的原因等等。这些无端的指责,都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二)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程序化

1.学校对教师管理制度的模式化

笔者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重制度,重规范,每节课都规定了课堂模式,应该怎么提问,怎么留白,有的还规定了一节课只能讲几分钟,甚至还规定了学生晚修时间段做什么(晚读+晚练+晚晚练等),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新课的时间几乎没有,让极富创造性的教师教学工作变得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机械、乏味。这样长期僵硬的制度管理,久而久之会让教师失去了教书的激情,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学校对教师评价管理的固定化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过分追求教学成绩的量化考核,现实生活中学校多数都是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比完达标分,还要看平均分,比完平均分,还要算中层生上线率,这种用固定的分数去评价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好与坏,明显缺乏科学性,也逼迫教师为了面子好看不得不努力。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排队成了教师压力的来源。

3.学校对教师工作的隐性要求

现在教师都是在超负荷运转,除了教学工作还有太多的琐事要处理,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负担很重。都是一人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既要满工作量教书又要充当学生的保育员;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常规工作还要应对上级部门无休止的各种检查、评比;既有培养别人的教学任务又要参加各种各类培训会议。每个教师差不多都是超负荷运转,大都在筋疲力尽的工作。

二、教师工作压力的解决策略

有人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但长时间的压力可能把人压垮,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不可能完全消除,笔者只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从学校管理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转化教师压力的策略,化压力为动力使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减轻负重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学校要创新管理,以柔克刚

1.制度创新化解教师压力

学校的坐班制度对无课的教师是一种折磨,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学校应该实行弹性工作制,比如早晚读时间一个太早、一个太晚,都不在正常的坐班时间内,但需要班任到位的,学校可以要求有早晚读任务的老师准时到位,白天没课教师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增加教师自由度,缓解时间压力。

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和激励工资制度。绩效工资与教师岗位、工作量挂钩,让教师劳有所获、多劳多得。避免收入分配不公,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工资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让教师自觉主动的投身工作当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化工作压力为教师工作上的动力。

2.情感沟通缓解教师压力

学校领导要明白,自己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多关心教师的生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好后勤服务,比如在教学楼提供教师休息室,提供茶水间,以及水果或点心,可以让教师体会到学校的关怀。还要多包容和体谅教师的难处,有的学校年青教师居多,很多是单身教师,学校就要多组织青年教师联谊会,为教师提出认识的机会。总之,学校要用关心和服务感化教师,让教师体会到家一样的温暖,自觉全身心投入工作。

管理者管理不善,是压力产生的重要来源,比如不经过沟通就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让教师完成就会给教师的工作造成压力。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可以消除很多不必要的猜疑,缩短领导和教师的距离,加深彼此的感情,实现对彼此目标的认可,可以促使教师向既定目标努力。如校长信箱就是校长了解校情、联络师生感情的重要桥梁,对学校与教师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师要自我调整,化压力为动力

1.摆正心态,提升自我

解铃还需系铃人,压力的缓解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明晰自己的优缺点、工作能力的大小,从实际出发,定出合适的目标,避免过高目标造成挫败感,出现心理失衡。要是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注意目标的渐进性,可以分成较容易实现的近期目标、有一定难度的中期目标、需要奋发进取的远期目标。而且还要学会不断的根据现实情况调适目标。

教师要学会悦纳自己,提高自信心,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还要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越来越难当”这一现实。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要多阅读教育教研书籍,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2.规划时间,调节身心

管理大师彼得说:“时间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除非善加管理,否则一事无成。”由于工作繁忙,很多教师每天除了工作时间就是睡觉时间。缺少生活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教师也要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把工作和生活时间分开,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使精力快速恢复,消除疲劳。还可以积极参加集体性体育锻炼活动,集体性活动可以让教师在配合中享受愉悦、快乐,使忧烦的心绪得到排解,从而把工作压力降到最低。

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已是目前社会普遍不争的现实,它的存在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个动态过程,解决或缓解好教师压力问题就必须从压力源着手,需要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只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树立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考评理念,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将教师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进而推动学校与教师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春玲.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管理探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王广中.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2,(12)

[3]陈楠.新课改下教师的心理压力分析[J].师资建设研究,2015,(4)

[4]防止和消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16,(9)

论文作者:马利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将教师的工作压力转化成动力的策略分析论文_马利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