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与信息创新_信息素论文

论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与信息创新_信息素论文

论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与信息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科研人员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2)03-0152-03

当今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研人员和其他人一样。在工作、学习、生活、研究、交流等活动中,都与获取信息密切相关,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创新。因此,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一、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

1.信息素质的涵义

信息素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向全美图书馆学与信息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首先使用了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9年的一份报告中,将信息素质定义为:“具备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是一个有能力深究信息需求的时机并且有检索、评价以及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了如何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知识的组织机理,知晓如何发现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他们是有能力终身学习的人,是有能力为所有的任务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目前,该定义已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同。

科研人员信息素质的内涵由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观念等共同构成,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有层次性,一般来说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初级能力。例如: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使用技能后,便可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但仅具备这种能力,还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庞大的知识库中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第二个层次为一般性能力。具备初级能力后,必须学习掌握如何检索数字图书馆中的文献信息资源,并能正确处理这些信息资源。第三个层次为完整具备信息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具备前两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即能对信息源进行评价、利用和交流。第四层次是在完整具备信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创新的能力。

2.信息素质的标准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评价的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

(1)标准一:具备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具体指标包括:①定义与形成信息需求;②能够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③知道获取信息的费用以及产生的效益;④具备对所需信息内容与范围进行重新评价的能力。

(2)标准二: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具体指标包括:①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以获取所需信息;②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③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④必要时改进检索策略;⑤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

(3)标准三:能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具体指标包括:①具有从获取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②为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形成最初的标准;③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④能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而确定信息的增加值;⑤能确定新的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并使其融合于个人的价值体系中;⑥能通过与个人、领域专家及其他人员的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⑦决定是否有必要修订初始的查询。

(4)标准四: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具体指标包括:①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以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②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③有效地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

(5)标准五: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具体指标包括:①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②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③对引用的成果表示致谢。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对科研人员而言,其信息素质主要应包括四个部分。

(1)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使用的基本技术。

(2)如何使用数字图书馆方面的知识,包括:数字图书馆基础知识;专业词汇的学习;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基础;数字图书馆数据、索引与索引法;数字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知识分类;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存取与利用;数字图书馆相关政策和规则等。

(3)如何正确评价、利用、交流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的知识。

(4)如何在掌握本专业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二、科研人员的信息创新

科研工作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思维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精神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科研成果必须是新颖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起码应在原事物的基础上有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新的认识,否则就是重复。从本质上讲,科研工作就是一种信息创新的过程。一项科研成果如果在古今中外的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则属于历史性的高层次创新;如果在一个地区、民族、团体或行业范围内具有新颖性,则属于中层次的创新;对信息工作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应算作初级创新,或叫主观创新。信息创新的层次体现着创新成果价值的层次。一个科研人员由于受阅历、知识面、认识水平的限制,在信息创新中,不可能每项成果都能达到高层次,但应该努力做到:一是比自己搞过的所有成果要有新意;二是比自己所了解的本地、本专业范围内的成果要有新颖性;三是比自己了解的古今中外的所有情况有新意。信息创新往往是从低层次开始的,初级创新是更大创新的起点。科研人员自己都感到没有新意的成果,不可能有创新价值。

信息创新对科研人员来说,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掌握丰实的信息量,了解情况越多,信息创新的新颖性就越高,如果你在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比任何人了解的情况还要多、细、深,你整理出的新信息,就会充满新意,有较高价值;有即刻反应和快速动作能力,一个新的事件发生了,要能马上感觉到它的价值,快速捕捉,快写快发,谁搞出的早谁的创新价值就高;关联性反映能力,科研人员所掌握的不是单条信息,要能联系起来思考,综合起来分析,在不同信息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新的思想;有概念化归纳能力,对新事物能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进行归纳表述,对一类的信息能归纳成一定的概念,并使这种表述和概念能提示事物的本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有战略构造能力,对有关信息所涉及到的内容能统筹把握,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有丰实的感性经验,科研人员要积极参与改革,信息创新依赖于实践的创新,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受到实践检验的创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在科研工作开始阶段,只有不断深入实践,才会为下一步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有多角度的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一个人具备以上全部条件,则是一个信息创新能力很强的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的科研人员只是在一些方面强些,具备某些方面的信息创新能力,如果在一个科研机构,在多个科研人员中创新能力能够形成互补,就可以成为一个高超的创新群体。

信息创新从内容上来讲是一种发现、一种拓展、一种深化,从工作上来讲是一种水平、一种艺术、一种科学。新的东西存在于各种事物之中,千差万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创新的方式和原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信息创新中常用的方式主要有:

1.综合择优创新。创新离不开综合,在完成同一项工作任务中,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具创新价值,就需要对多个地方的做法进行综合、比较、归纳,从而选择出最有新意的东西。综合不是原有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不仅仅是量的扩张,而是质的飞跃。在信息创新过程中,综合和选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通过综合而择优,才能使创新的整体功能最优化。

2.拓展创新。这是信息创新的基本方法。拓展创新的过程是在运用已有知识、记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提出更多新的设想,产生更多的新信息。拓展创新是一种积极的行为,特别需要开拓进取精神。科研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具有拓展创新的基础和优势。拓展创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由一条信息可以裂变出多条信息,二是由多条信息可以浓缩为一条信息。要利用好这种形式,发挥好这种优势,必须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闪光点,使平时积累的大量信息和知识在创新思维中不断拓展,形成信息创新的成果。

3.逆反创新。其原理是按照事物间存在的对应性、对称性去构想,以实现创新的意图。这种思维方法改变了人们通常只从正面去探求、去创造的习惯,容易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科研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单向思维,会磨钝科研人员创新的锋芒,磨掉创新的棱角。要走自己的路,创出自己的特色,就需要逆向思维,不能墨守陈规,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4.移植创新。客观事物中存在大量相似现象。但相似不是相同,而是相同加上变异。外地的成功经验移到本地,其它行业的做法移到本行业,也是一种创新,但前提必须是本地、本专业没有的。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要结合本地、本专业实际,取其精华,融合贯通,为我所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实际上“隔行不隔理”,我们移植的是道理、观念、思想、科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受“家庭联产承包”成功经验的启发,创造了工业、科技领域的承包责任制管理,均取得明显效果,这是一种移植,但也是一种进步和创新。

5.联想创新。事物皆有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信息工作中有句行话,叫做“联系出信息”。联系是信息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没有联系就没有信息。事物联系间变化的互相作用,引起多方的重新组合、分裂、生长、消失,才使信息不断完成。因此,在信息创新中,必须时刻把握这些联系。从宏观来讲,世界科技的发展会引起全世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党和国家新经济政策、法规的出台,会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从微观来看,如洗衣机的出现,引起洗衣粉业的不断竞争、创新和发展。直接信息的变化常常引起间接信息的波动,间接信息也可以通过与直接信息的类比而获得。用联想的方式觅求信息的变化,是信息创新的重要形式。

6.统摄创新。所谓统摄创新,是说科研人员不仅要研究信息工作,还要对所服务的领导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研究分析,真正了解其主要内容,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和要害,在重大问题上提出新见解。给中上层领导提供信息服务,即对策研究服务,尤其需要这种创新。要做到这样,科研人员要学会在头脑中形成既统领全局又能抓住中心环节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工作的发展方向,善于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高度捕捉信息,开发信息。如果对全局性问题心中无数,衡量不出信息的轻重缓急,即便搞出的成果充满新意,也属雕虫小技型的创新。只有具有统摄使用的宏观信息创新,对决策才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信息创新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信息创新活动中,多种方式往往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实际运作中要灵活应变。

作为科研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好信息的参谋使用,增强主动进取精神,依据新情况作出新判断,提出别人提不出或不敢提的真知灼见。这样,才能不断地出新、创新,其科研成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科研工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如果不敢打破旧框框的束缚,缺乏应有的勇气、魄力和干劲,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早晚会被创新的时代所淘汰。

标签:;  ;  

论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与信息创新_信息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