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论文_刘英男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论文_刘英男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 250355

【摘 要】病毒是一种病原体,能够危害人体健康。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治疗。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陈述,并综合所查文献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部分观点,对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1962年碘苷局部治疗疱疹性角膜炎获得成功,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病毒及其特性

病毒包括DNA及RNA病毒,病毒吸附并穿入宿主细胞内,病毒脱壳后利用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1],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按照病毒基因组提供的遗传信息进行,待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病毒具有严重的胞内寄生特性,而且在复制时需要依赖宿主细胞的许多功能,以及在其不断的复制过程中会因出现的错误而形成新的变异体,病毒的这些分子生物学的特点,使得理想抗病毒药物的发展速度变得相对缓慢[2]。直到今天,全世界发现的病毒已有3000余种,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

(一)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1、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对病毒吸附进行阻止。

2、阻碍病毒穿入和脱壳。

3、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4、增强宿主抗病能力,抑制蛋白合成、翻译和装配。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及作用

1、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病毒生长繁殖进行抑制,主要有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物和生物制剂类药物。

利巴韦林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包括甲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3]。也有抗腺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4]。

干扰素

被感染的肌体细胞受其他刺激后,产生有抗性的糖蛋白物质。在病毒感染时起作用。

转移因子

是从健康人白细胞中提取出的一种核苷肽,无抗原性[5]。可治疗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霉菌感染等。

胸腺肽α1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的免疫活性肽,可调节功能。

抗HIV药

当前抗HIV药主要通过抑制反转录酶或HIV蛋白酶发挥作用,包括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三类[6]。

齐多夫定

为脱氧胸腺衍生物,是第一个上市的抗HIV药,治疗AIDS的首选药,对人和动物的反转录病毒进行抑制,治疗HIV诱发的痴呆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7]。

扎西他宾

为脱氧胞苷衍生物,与其他多种抗HIV感染药物有协同作用,适用于AIDS和AIDS相关综合征,也可与齐多夫定合用治疗临床状况恶化的HIV感染患者[7]。

司他夫定

为脱氧胸苷衍生物,对HIV-1和HIV-2均有病毒活性,常用于不能耐受齐多夫定或齐多夫定治疗无效的患者,但不能与齐多夫定合用[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拉米夫定

为胞嘧啶衍生物,抗病毒作用机制齐多夫定相同。

去羟肌苷

为脱氧腺苷衍生物,若有严重的HIV感染,可首选,齐多夫定不耐受或治疗无效时,可选择去羟肌苷。

抗疱疹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为嘌呤核苷类衍生物,属人工合成。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EB病毒等其他疱疹病毒有作用。HSV感染首选药。

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前体)、泛昔洛韦(转化为贲昔洛韦)、贲昔洛韦等,与阿昔洛韦相同,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复制,对疱疹类DNA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Ⅱ型,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CMV)有效[8]。

更昔洛韦

与阿昔洛韦机制相似,半衰期长于阿昔洛韦。

抗肝炎病毒药物

目前对病毒性肝炎治疗没有效果特别好的药物。急性肝炎(像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种不会转为慢性的)和重型肝炎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干扰素,它不仅不会减轻病情,还会加重病情。所以抗肝炎病毒治疗适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者急性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目前治疗HBV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阿德福韦

无环腺嘌呤核苷同系物,适用于HBeAg和HBV DNA阳性、ALT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特别是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

恩替卡韦

鸟嘌呤核酸同系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乙胺和金刚烷胺

α-甲基衍生物,特异性抑制A型流感病毒,大剂量也可抑制B型流感病毒、风疹或其他病毒[9]。

奥司他韦

治疗流行性感冒,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抗生素的使用有很大的作用。

扎那米韦

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改变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聚集和释放,临床上治疗由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10]。

如果直接用抗病毒药物杀灭病毒,会损伤宿主细胞。机体的免疫系统容易被病毒感染,出现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病毒繁殖后能够引起组织损伤,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疾病。抗病毒药主要抑制病毒繁殖,缓解病情等。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尽早治疗,疗效更好。

至今,许多病毒性传染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和白蛉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和细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等还没有抗病毒治疗药,必须事先用疫苗或抗病毒血清预防,一旦错过防疫期,后果十分严重[11]。

三、总结

由于病毒的易变异性,以及临床上的局限性,抗病毒药物还有很长的研究之路要走。不过,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抗病毒药物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春峰.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应用[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4(4):3-4.

[2]柳树亮胡喜娥. 病毒感染性疾病病因治疗的探讨[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10):50-51.

[3]臧翠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01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4

[4]唐广辉.国内抗病毒中药的实验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2005

[5]吴亚君. 浅析流感病毒与抗病毒药物[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4):156-157.

[6]雷存容董兴齐劳云飞. HIV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 云南医药,2013(6):82-86.

[7]抗病毒药-百度文库

[8]董宗祈. 抗病毒药物的进展与临床应用[J]. 医药导报,2003(5):3-5.

[9]杨柳. 金刚烷胺干预博尔纳病毒感染C6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5.

[10]杨勤.抗病毒剂西多福韦其新前药设计及合成研究

[11]陈本川,陈历胜.抗病毒药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1004-0781(2011)09-1119-06

论文作者:刘英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  ;  ;  ;  ;  ;  ;  ;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论文_刘英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