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全面认识_邓小平文选论文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全面认识_邓小平文选论文

全面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问题有过多方面的描述。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以及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作了阐述,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说过,民主,历来是我们党奋斗的基本目标之一。但在民主的实践方面,我们过去做的不够,并且犯过错误。林彪、“四人帮”对人民实行法西斯专政,这与无产阶级专政毫无共同之点。总结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民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168页)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政治上就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322页)。

第二,发展民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6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其中有两条很重要的政策,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进行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方针,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

第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同上)所以,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6页)

第四,民主建设的内容。包括党内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等各个方面;要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制度。

第五,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7页)“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同上书第178页)。

第六,我们需要的是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同志再三强调:“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6页)。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我们大陆讲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概念不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0页)

第七,民主要有步骤有领导地进行。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要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各种民主形式怎么搞法,要看实际情况。“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5页)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用资产阶级自由化,用资产阶级人权、民主那一套来搞动乱。

邓小平同志上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今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裹足不前。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致力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争取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要把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具体说来,在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要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的发展不应当是抽象和孤立的,而应当具有充实的内容和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民主的发展程度就越高,经济越落后,民主的发展就受制约。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产力落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还很不充分。这在发展民主政治时是不能不加以考虑的。决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的发展还要受到历史传统与文化水平的制约。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我国还是一个文化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国家,文盲和半文盲将近占了我国人口的1/4,这对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也有一定的阻碍。此外,我们对于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需要有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的积累过程。我们既不能不顾条件,急于求成,匆忙行事,又不能把困难看得过重,无所作为,裹足不前,而只能积极地从已经成熟的条件上起步、有领导、有步骤地把民主建设推向前进。

从实际出发,这意味着正确处理发展民主政治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二者应当是统一的:安定团结可以为民主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民主建设则可以为安定团结创造良好的政治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发生矛盾。一旦发生矛盾,民主建设要服从于社会稳定。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有过很多重要论述。我们需要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是“生动活泼和安定团结如果发生矛盾,只有在不妨碍安定团结的条件下实现生动活泼”(《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252页)。“中国正处在特别需要集中注意力发展经济的进程中。 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页)对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说,政治体制改革“最大的目的是取得一个稳定的环境。我跟美国人讲,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只要有利于中国稳定的就是好事”(同上书第313页),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同上书第213页)他强调,“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凡是妨碍稳定的就要对付,不能让步,不能迁就。”(同上书第286页)

由此可见,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于社会稳定。而服从于稳定,实质上就是服从于经济。必须牢固树立民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只有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来发展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卓有成效。

(二)探索本国的民主发展道路,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

在民主建设问题上,要寻找一个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完全统一的民主模式,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对于西方政治制度中合理、有用的东西,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一些民主政治制度,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包含着某些科学和合理的成分,例如权力制衡原则是它们的长处,我们可以借鉴。还有一些是属于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不应一概加以排斥。但是,对于外国经验、外国模式,决不能照搬照抄,这方面我们有过很多教训。过去,我们曾一度搬用苏联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之后,又有人主张按照西方的三权分立议会制和多党制来构造我国的民主政治,这同样是行不通的。之所以行不通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由于西方的民主制度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以多党制为例,如果我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就意味着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就必然会造成党派纷争、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和国家分裂。

邓小平同志曾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同上书第195页)“其实有些事情, 在某些国家能实行的,不一定在其他国家也能实行。我们一定要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同上书第221页)

(三)发挥我们的长处和优势,致力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

在我国,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应该致力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结合。在人民内部,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组织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护人民民主权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广大人民一方面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服从在民主基础上形成的集中统一的领导,用体现多数人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来约束自己。在专政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包括:镇压国内敌对分子的反革命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犯罪活动,惩办和改造各种犯罪分子,防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和侵略。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同上书第379页)。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人民政权的专政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1)人民代表大会不仅是立法机关,而且是权力机关;不仅制定、决定重大问题,而且产生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有权罢免这些机关的负责工作人员。(2 )在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各个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根据人民的意志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发挥职能作用。(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既有利于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也有利于在民主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国家事务。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造,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的前提条件,也是这一制度的最基本特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同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

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治体制需与之相适应。因此,为了给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保障,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除了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强化制约机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与此同时,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五)把民主建设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在事实上没有掌握国家权力,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法制。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建设必须同法制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进行,使民主的运作制度化、法律化。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必然危害社会主义法制;反之亦然。二者兴废与共。所以,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既要养成正确的民主意识,又要树立严格的守法观念。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虽然我国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和政府工作也已纳入法制轨道,但在许多方面还有一些重要法律尚未制定出来,尤其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要强调法律一经颁布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我们要通过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一步一步地走向制度化和法律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标签:;  ;  ;  ;  ;  ;  ;  ;  ;  ;  ;  ;  ;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全面认识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