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重视沿江城镇体系建设_长江论文

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重视沿江城镇体系建设_长江论文

开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必须重视沿江城镇体系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湖北论文,沿江论文,体系建设论文,城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同所有的区域经济开放、开发一样,都要依据客观规律来指导全局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是“增长极”的规律。因为任何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地说:是城镇的聚集力与产业的聚集力。实践已经证明:这种聚集力,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我国的京、津、沪等大城市,之所以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是聚集力释放的结果。武汉市每年工业生产总值大约相当于湖北7个省辖市之和。大于27个县级市的产值,就正是这种聚集力作用的生动表现。所以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关键在于沿江城镇的发展和布局。

(一)城镇聚集目标

根据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整体思路和要求,预测在2000年,沿江城镇人口将达到1200万,城镇化水平可达到48.9%。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武汉市;3个大城市——宜昌、荆沙、黄石市;3个中等城市——枝城、蒲析、鄂州市;5个小城市——石首、洪湖、黄州、武穴、小池口市;300个左右县(市)辖镇。不断建立和健全各个类型并具有不同功能较完整的城镇体系,以适应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具体要求和设想是:由于湖北经济带沿岸地区缺少大城市规模等级,中小城市发展尚不充分等特征,在实现人口城镇化的基本途径上,应该严格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有选择地发展大城市,积极地发展中小城市,努力扩大小城镇人口,从而多渠道、高效益地扩大城市的就业容量,以聚集城镇力量,扩大城镇辐射的作用,为加速湖北经济带开放、开发形成巩固的阵地。

严格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中心城市——武汉市人口过多,比重过大,是湖北省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结构调整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40多年来,在国家重化工业建设的推动下,武汉城区人口保持迅猛上升的势头,人口从近100万增加到342.5万,平均每年递增3%以上,这一速度高于我国几个中心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充分发挥大城市经济中心的作用,并不等于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无限增加城市人口。相反,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将会增加边际就业人口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降低边际社会劳动生产率,削弱城市人口聚集、经济聚集的优势。中心城市人口的控制要有利于城市中心作用的发挥,也应考虑人口控制的要求。因此,需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扭转,要求武汉市人口严格控制在400万人以下,人口平均递增速度为11.5‰,其中,自然增长部分严格控制在6‰左右,机械增长部分控制在5‰左右。机械增长部分约为20多万人,除去大学生分配,部队干部复员、知识分子调进等外,农民部分将不会超过15万人。

有选择地发展大城市。选择现有基础较好,有发展前途的中等城市,进行重点扶持,逐步使之成长为大城市,完善湖北省城镇规模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从需要与可能来看,在2000年内,黄石、荆沙、宜昌等城市经济与人口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三个城市是我省三个经济区域,即鄂东、鄂中、鄂西的经济中心,同时对于赣北、皖西、湘西、以及川东等与我省毗邻的一些区域,都有着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经济基础雄厚、商品市场广阔,而且矿产、水能和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将是若干年内国家和省水电、汽车、纺织、建材、钢铁等行业建设的重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外延特征较为明显,经济和人口的较快增长将会长期延续下去。2000年这三个城市的平均人口从目前的34.5万增加到65万,从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是完全可能的。按10‰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测算,三个城市的人口将增加到2000年的118万人,人口机械增长部分为78万人。而届时实际人口将达到216万。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经济活力十分旺盛,地区分布较为均匀,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带动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省边缘地区的经济繁荣,增强大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更是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重视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扩大城市人口容量,是湖北省城市人口结构合理化的正确选择。这既包括现有城市实力的增强和规模的扩大,又包括根据需要新设一批城市。要逐步将一些具有经济优势、经济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预测表明,2000年内湖北省中小城市将从20个增加到30个左右,平均城市人口从12.75万增加到20万,城市总人口由255万增加到600万。其中,湖北长江沿岸中小城市9个,城市总人口达到180万人。

努力扩大小城镇人口。由于湖北长江经济带沿岸的小城镇商品市场非常活跃,不仅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柱,乡村工业化的基地,城乡物资交流的场所,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而且是湖北加速长江经济带建设大中城市有力的助手,文化、生活服务信息传递的中心。它的发展,对于城镇的聚集力,实现辐射吸收的功能,城乡联结的协调功能,自我循环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务必高度重视沿江小城镇的建设,努力地扩大小城镇人口,使湖北长江约300个市县辖区小城镇人口在2000年内平均达到1-1.5万人。

按照上述设想,我省城镇的聚集力将会发生根本变化,整个沿江经济发展将会上一个新台阶。到2000年根据湖北省计委计划经济研究所测算:国民生产总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达到820亿元,比1987年增长1.27倍;国民收入到达660亿元,比1987年增长0.68倍;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比1987年增长0.84倍。根据我省1987年至1993年发展速度,这些目标肯定会大大超过,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通过城镇的发展将会呈现新的飞跃。

(二)城镇布局结构

实现上述总体思路和构想,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区,确定不同的方向,进行不同的布局,组成一个相互协调、各有特色、紧密协作的城镇聚集体系,以便加速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如何布局?从总体上是以武汉中心城市为龙头,以东中西三个大城市即黄石、荆沙、宜昌为依托,逐步形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由东向西推进,辐射整个沿江区域的格局。这就要求:

(1)要充分发挥以武汉为龙头的中心城市的作用。武汉要实现国际化多功能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必须建立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尽快地由单一的城市功能转向国际性综合功能,即成为经济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要把战略的重点由调整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转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真正使主导产业朝着增值高,深加工的方向发展,使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新型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要把战略的突破口放在以港兴城方面,兴建武东,再造一个武汉,使武东成为一个科、工、贸、交、融的武东开发区,为促进武汉经济高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要在战略途径上,以融促通,恢复历史上全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根据国内外实践的经验,形成金融中心,必须推行银行体系多元化。总之是要加大武汉改革开放的力度,增强武汉对沿江地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全力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真正地使武汉在加速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2)在东段(武汉——小池口),应充分发挥以黄石为依托,以鄂州、黄州及沿江小城镇(尤其是小池口)为先导的推动作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工业要加快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例如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电力、石化工业的发展与建设;要形成以棉麻纺织印染为主,包括毛、丝、化纤在内的纺织和服装工业基地;要巩固以机床、船舶、汽车及配件、制冷设备等为主的机械工业基础;要发展以水泥、玻璃及其制品为主,包括非金属矿开采加工在内的建材工业基地;要形成茶叶、板栗、芝麻、花生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要向着以新材料为主的工业迈进。农业要在保证粮棉油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建立适应城市需要的城郊农业生产体系,重点建设好不同类型的畜牧、水产、桑蚕、粮棉油基地,适应整个经济带的发展。交通要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性运输网络,重点建设好黄石长江大桥,加速京九铁路的建设,新建一批沿江码头,尽快完成团风——小池口的沿江公路,以提高东段的运输能力。城镇主要是建设以长江沿岸为主体的城镇体系,特别要重视江西九江市对面的小池口市的建设,在本世纪末小池口已是两条铁路的交叉点,是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堡,应当重视它的发展,尽快建成具有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为东部经济崛起作出贡献。

(3)在中段(武汉——枝江),应充分发挥以荆沙为依托的荆门、石首、洪湖、仙桃等沿江城镇群体的作用。这一区域主要任务是:建设好商品粮、棉、油、猪、鱼、禽蛋基地,以科教兴农,发展集约化、外向型、创汇农业;大力发展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的纺织、食品、造纸、包装、家电、日化工业,形成初加工到深加工的生产体系;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对外开放,形成若干个系列的出口产品体系;加快城镇建设,扩大荆沙市规模,建设好蒲圻市,形成一大一中城市,以便建成以荆沙为依托的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

(4)在西段(枝江——巴东),应充分发挥以宜昌为依托的枝城等城镇群体的作用。这一区域主要任务是:加快对水能、矿产、林牧、旅游四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就需要集中力量开发水能,在全力支援三线工程的同时,建设好隔河岩电站,积极开发丰富的水电资源;加快自然资源和原材料工业的开发与利用,除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发展汽车、船舶、光学仪器、轻化工、食品、纺织工业外,要逐渐形成以磷铵、黄磷、五金等骨干项目为核心的磷肥化工相结合的磷化工基地;发展电化工、电冶金等高能耗电工业;为了配合三峡工程对建材工业的需要,应抓紧建设好枝城水泥厂,以适应需要;大力发展和建设一批柑桔、中药材、牛羊等林特牧生产基地,切实保护和充分利用宜农土地;充分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使三峡——神农架——小三峡——神农溪等名胜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和突破口;随着三峡工程的新建和本区域大规模的开发,必然有一批城镇兴起,应当结合开发,建设好小城镇,科学地进行小城镇布局,除加强宜昌大城市、枝城中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外,要努力地形成沿江城镇带;要重视黄龙寺机场和宜昌周围的铁路回环线等项目建设,尽快地完成宜昌——武汉的高速公路,完善通讯设施,以改善投资环境,为该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打下基础。

标签:;  ;  ;  ;  ;  ;  ;  ;  ;  ;  

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重视沿江城镇体系建设_长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