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中庭室内热环境改造案例分析论文_祝书丰,刘雄伟,邓翔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针对密闭玻璃中庭建筑室内热环境差的状况,文中结合实测诊断,提出改造方案,并进行改造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对玻璃中庭进行幕墙顶部合理开窗改造可形成良好的“烟囱效应”,改造前后中庭通风换气次数由1.23次增加到6.62次,改造后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室内温度在28℃以内。

【关键词】中庭改造烟囱效应热舒适性节能

0 引言

近年来,研究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逐渐成为新的课题,室内环境质量是绿色建筑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实际改造工程中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就如何合理地改善建筑封闭中庭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分析探讨。

1 改造项目基本概况

深圳市某办公楼4-7层有一圆柱形封闭中庭,中庭空腔直径约为17m,高约为26.5m,总体积约为6012m3。中庭空腔顶部为玻璃幕墙,各楼层四周为封闭型办公区域(如图1和图2),仅有的通风口为各楼层新风系统的送风口和顶层玻璃幕墙周壁的4个百叶窗(1m*1m)。由于玻璃大空腔受太阳直射辐射和玻璃屋顶长波二次辐射得热量大,但室内通风条件差无法及时排出热量,造成大量得热聚集,有如密闭汽车在烈日下曝晒,室内温度高、热环境状况恶劣。为改善室内热舒适性,业主于2009年在玻璃空腔内侧设置了布帘内遮阳,并在中庭顶层增设了4台空调风柜用于制冷降温,但实际降温效果不佳。2011年业主委托我们进行诊断评估,希望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的目的。

2 项目改造技术路线

为科学合理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本项目制定了基于测试、诊断和效果评估的全过程技术路线。测试诊断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现场检测三大步骤,根据调研资料对中庭围护结构和通风空调系统的布置、使用合理性及综合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改造潜力;改造实施阶段包括确定改造对象,制定改造方案,绘制图纸,现场施工等;最后对改造效果进行测评和效果体验调研。

3.2 实测数据分析

3.2.1 室温测试分析

实测数据表明(图4,图5),不管是空调工况还是非空调工况,室内热环境均较差。空调工况下,中庭全天室内温度基本都高于30℃,顶层最高温度达38.5℃;非空调工况下,中庭全天室内温度均高于33℃,顶层最高温度达47.9℃,热环境条件恶劣。

中庭竖向温度梯度明显,以建筑实际运行工况(空调工况)为例,4~6楼之间的平均温差较小,为0.5~1℃;7楼平均温度比4~6楼高3~4℃;顶层温度比4楼高9℃。

由各区域通风换气次数估算结果可知,4~6楼通风换气次数严重偏低,整个玻璃空腔通风换气次数也仅为1.23次,显然无法满足玻璃空腔排热量需求。

4 项目改造实施方案

4.1 改造对象确定

鉴于业主不希望改造过多影响建筑外观,工程中提出两种改造思路。其一,玻璃幕墙屋顶增设自然排风与机械排风风口,采用以自然通风为主、必要时机械通风为辅的改造方式,加强室内外空气交换带走室内热空气;其二,全面排查检修空调送风系统,使空调送风系统正常运行,增大新风送风量,利用正压将顶部热空气排出。根据实际情况,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详见表3。

出于减少对办公人员影响、缩短施工工期和节能目的考虑,本工程优先对中庭顶部进行幕墙通风改造并停止运行顶层空调机组。空调系统改造可在幕墙改造结束后根据实际效果另行决策。

4.2 改造技术方案

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结合的方式。在玻璃顶部开孔增设防雨百叶天窗和机械排风口,利用热压作用形成烟囱效应进行自然排风,当室内热环境无法满足要求时启动机械排风。

4.2.1自然通风

当由于建筑构造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越式通风难以实现时,热压通风成为自然通风的主导因素[1],建筑主要依靠烟囱效应[2][3]进行通风排气。

通过对建筑热压自然通风效能的分析,文献[4][5]指出为增大换气量,可以加大天窗开窗面积并提高天窗的高度,减少天窗的排气阻力,因此自然排风口设置在中庭顶部玻璃幕墙凹槽中部为宜。实际工程中,在凹槽中部开天窗的施工活动和后期维护活动难度太大,施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很高。本项目考虑工程实际,在玻璃幕墙屋顶凹槽两侧开百叶天窗,受凹槽及施工条件限制,百叶天窗最大为2m×2m,两侧各开两个,排风口截面共16 m2。

根据文献[6][7],换气量可用下面公式求得:

(1)

(2)

其中:ρ为空气密度,近似取室内外空气密度均值,kg/m3;g为重力加速度,9.8m/s2;β为空气膨胀系数,取1/273;Δt为室内外温差,℃;μ为窗框的流量系数;F为窗孔的面积,m2;IP为窗孔两侧的压力差,Pa;L为空气体积流量,m3/s。

由式(1)(2)估算测试日百叶天窗自然通风最大换气量约14.3 m3/s,即51480 m3/h,可使全楼理论平均通风换气量增大到8.56次/h,是改造前的约7倍。

自然通风口采用自动防雨百叶窗,与消防排烟机联动。降雨时自然通风口自动关闭,防止雨水飘进室内中庭;火灾时,排风口自动关闭,消防排烟机开启,防止排风口负压进气。

4.2.2 机械排风

本改造工程在幕墙屋顶增设了1台机械排风机。当室内外压差较小无法达到自然通风排热要求时,人工加开机械排风进行辅助。

4.2.3 消防排烟

本项目密闭型中庭改造还须考虑火灾时的消防排烟问题。在幕墙顶部增设一台消防排烟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排烟风机风量按中庭换气次数6次/小时进行选取,即风机额定风量为40000m3/h(排烟风机选取过程中考虑了一定余量)。

4.3 改造实施

由于我国建筑改造市场尚不规范,业主对改造技术和产品的选择缺乏专业识别能力,对社会产品供应商提供的改造服务缺乏信心。为此,本项目业主在改造模式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由社会专业咨询机构提供测试诊断和分析报告,制定改造方案,达到施工招标要求;根据咨询机构提供的招标要求招标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结合产品特点进行图纸深化设计,并提交咨询单位审查合格后开始施工;施工改造完成后再由咨询机构进行改造效果测评,作为业主单位进行项目改造验收的重要依据。

5 改造项目效果

5.1 改造工况选择

为客观评价热环境改善效果,选择室外条件基本相当的天气作为改造前后效果分析的基准日。改造前测试时间为2011年8月份,改造后为2012年6月份,均为晴天。改造前后室外平均温差为+10%;平均风速分别为1.60m/s和1.23m/s,均属同一级风力范围内(软风);太阳平均辐射强度差值为-4%。总体上,改造后室外气温高于改造前,风速和太阳辐射偏差不大。

5.2 改造效果分析

5.2.1 通风改善情况

各楼层新风量测试结果如表5。改造后中庭新风量增加至39821m3/h,整体通风换气次数达到6.62次,尤其是屋顶幕墙空腔,通风换气量得到大幅提升。可见,实施幕墙顶部开窗改造后,中庭形成了良好的空气对流效应,为中庭排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结果可知,改造后中庭室内热环境效果有明显改善,人员主要活动区域(4-6F)室内温度基本在28℃以内,办公人员对热改善状况普遍表示满意。

6 结论和意义

6.1 改造效果

中庭实施自然通风改造后烟囱效应明显加强,室内热环境改善明显。改造前后中庭通风换气次数由1.23次增加到6.62次;无自然通风和有自然通风时,典型工况下中庭整体温度下降率达7.14%,人员主要活动区域(4-6F)室内温度基本在28℃以内,问卷调研显示办公人员对热改善状况普遍满意。本案例对于类似既有建筑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2 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在建筑中庭设计中,应通过合理设计,达到有利于室内外通风的目的,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通风效果和室内热环境效果的模拟验证,以指导进行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图书类:

[1]薛志峰,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61-162.

[2]张建涛,王丁丁.当代建筑运用“烟囱效应”原理的设计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工程版),2007,28(2):125-128.

[3]孙一坚.工业通风[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94:178-179.

[4]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服务教材(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三版

期刊类:

[5]郭清华,夏斐.烟囱效应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1,6:80-82.

[6]赵华、高辉、王芳.建筑中庭热压自然通风效能的计算分析[J].建筑技艺,2009,12:110-113.

[7]刘建军,仝晖,孔鸿羚.基于热压通风原理的建筑建构模式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5):494-497.

论文作者:祝书丰,刘雄伟,邓翔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  ;  ;  ;  ;  ;  ;  ;  

玻璃中庭室内热环境改造案例分析论文_祝书丰,刘雄伟,邓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