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论文_徐霞

(乐山市井研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3100)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均对其施以桡动脉采血、肘静脉采血以及末梢采血,然后行血常规检验,对比采血结果。结果:静脉血检测WBC、RBC、Hb、Hct、MCV、MCH、MCHC、PLT分别为(5.4±1.5)109/L、(3.8±0.7)1012/L、(13.0±11.1)g/L、(0.40±0.04)i/L、(82.5±7.0)fl、(26.7±8.1)pg、(312.5±25.0)g/L、(224.5±58.1)109/L;动脉血检测分别为(5.6±1.6)109/L、(3.7±0.7)1012/L、(12.7±10.2)g/L、(0.41±0.03)i/L、(83.1±6.7)fl、(26.8±8.0)pg、(313.0±26.7)g/L、(225.1±55.7)109/L;末梢血检测分别为(6.3±3.9)109/L、(3.6±0.9)1012/L、(101.5±15.4)g/L、(0.45±0.05)i/L、(92.8±5.8)fl、(27.1±4.7)pg、(304.8±27.8)g/L、(211.0±87.4)109/L;末梢血与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WBC、RBC、Hb、MCV均明显较高,而MCHC和PLT则明显较低(P<0.05);静脉血检测WBC、RBC、Hb、Hct、MCV、MCH、MCHC、PLT的参数均值分别为22.0、5.6、4.5、6.2、2.3、4.3、3.3、17.6,动脉血分别为21.5、5.5、4.6、6.3、2.4、4.4、3.4、18.0,末梢血27.8、9.4、10.9、11.1、4.7、9.9、6.5、25.8;相较于动脉血和静脉血,手指末梢血的各项均值重复监测结果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其中静脉血采血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优于动脉血和末梢血,建议将其作为血常规检验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动脉血;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21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blood tests with different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in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the subjects were treated with radial artery blood, elbow vein blood collection and peripheral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n routine blood tests,the blood collection results was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venous blood and arterial blood, peripheral blood WBC, RBC, Hb and M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le MCHC and PL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Compared with the arterial blood and venous blood, repeated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mean peripheral bloo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blood sampling methods are different, in which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venous blood test is superior to arterial blood and peripheral blood, it is recommended as a blood test method of choice.

【Key words】 Arterial blood;Venous blood;Peripheral blood;Blood test在临床上,血常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检验方法,能够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常见的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式主要有末梢采血、动脉采血以及静脉采血这三种。末梢采血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在早期临床上广泛应用,不过由于其采血量比较少,且标本检测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结果准确性大大降低。有研究指出,动脉采血和静脉采血的准确性更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数据[1]。本文特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对其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为男性,所占比例为57.00%,43例为女性,所占比例为43.00%,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39.02±5.55)岁。

1.2 方法

均于清晨八点左右在受检者空腹状态下,进行采血。首先,患者取卧位或坐位,用酒精棉球对其前臂肘窝正中静脉位置进行常规消毒,之后采用真空试管进行采血,予以稀释液进行稀释,并摇匀;然后,患者在同样的体位下,用酒精棉球对桡动脉部位进行常规消毒,之后选择桡动脉,针头以60°角刺入动脉,进行采血,予以稀释液进行稀释,并摇匀;用酒精棉球对受检者手指部位进行消毒,采用微量吸管采集手指末梢血,将其置于抗凝管中,予以稀释液进行稀释,并摇匀。采用专业仪器展开血常规检验。

1.3 观察指标

测定血液样本的WBC(白细胞)、RBC(红细胞)、Hb(血色素)、Hct(红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LT(血小板)指标等水平,并进行分析,对比数理学统计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x-±s)描述,然后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描述,然后行χ2检验,若结果中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三种检查方法受检者血常规各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本组受检者的动脉血和静脉血检验方法的WBC、RBC、Hb、Hct、MCV、MCH、MCHC、PLT各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梢血与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WBC、RBC、Hb、MCV均明显较高,而MCHC和PLT则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 三种检查方法受检者各血常规参数均值对比

本组受检者的动脉血和静脉血检验方法的各项均值重复监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相较于动脉血和静脉血,手指末梢血的各项均值重复监测结果均明显较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详见表2。

3.讨论

以往采血主要是采用注射器,容易发生血小板豁附聚集,同时其血液标本中的血小板数也会由于放置时间延长而发生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血液标本与空气发生接触,导致二氧化碳分压发生变化。而现在多采用真空采血法,使用的是硅化试管,不仅可以避免血小板豁附聚集,同时即使放置时间较长,血小板数也不会受到影响,并且还可以将血液标本与外界空气隔绝,因此大大提高了血小板数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采用真空采血法,二氧化碳分压不会有显著的变化,因此血液标本的pH值也较为稳定[2]。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动脉血和静脉血采用真空试管进行采血,检验结果较为一致,可见此种采集方法有助于降低临床检验结果的误差。

血液标本的储存条件比较严格,并且即使在满足条件的环境中存放,仍然不可避免会由于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溶血,不仅会导致血钾升高和葡萄糖降低,同时也会导致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乃至丧失。既往有资料指出,由于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要慢于桡动脉和肘浅静脉,因此该部位的血液温度比动脉和静脉低,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末梢血较动脉血和静脉血更容易发生溶血[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受检者的动脉血和静脉血检验方法的WBC、RBC、Hb、Hct、MCV、MCH、MCHC、PLT各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梢血与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WBC、RBC、Hb、MCV均明显较高,而MCHC和PLT则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4],提示动脉血和静脉血检验结果相符,而末梢血检验结果与两者有较大差异,可见不同采血方法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性,其差异可能是由于末梢血溶血发生早于动脉血和静脉血导致的。

由于末梢血是从毛细血管中采集的,出血不畅,并且血量也比较少,因此采集难度较大。在采血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手挤压采血部位,这样不仅会导致组织渗入血液标本中,稀释血液标本,同时也会损坏白细胞,导致其计数减少。由于采集难度大,采集时间长,再加上末梢血容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末梢血采集中容易造成微凝血块,发生血小板聚集,导致WBC数值升高,RBC和PLT数量减少。另外,末梢血并不能反映全身血液循环情况,因此大大降低了其结果的有效性。本组受检者的动脉血和静脉血检验方法的各项均值重复监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相较于动脉血和静脉血,手指末梢血的各项均值重复监测结果均明显较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姚顺文[5]也得出相同结论,提示动脉血和静脉血检验的稳定性高于末梢血的稳定性。相较于末梢血,静脉血和动脉血可实现反复穿刺采血,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通过多次检测来降低误差,测定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可谓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的来说,不同采血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其中静脉血采血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优于动脉血和末梢血,建议将其作为血常规检验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漆晓君.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6152-6152.

[2]徐伟宏.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60-2760.

[3]张亚男.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45-146.

[4]田斌,邓虎重,刘海燕,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946-947.

[5]郭健平.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5-26.

论文作者:徐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论文_徐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