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生认识论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郑巍

基于发生认识论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郑巍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265400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用数学思想去解决实际、广泛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广平台的教学结构。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化人才。至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一线高中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及现状,基于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发生认识论,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 高效 主体

一、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的一种思潮,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

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高中数学授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认知心理学发展的理论,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从他们的规律上进行授课,将对高中数学课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基于发生认识论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1.符合学生数学认识发展。根据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及认识发生论部分观点可以看出,高中数学教学本质上就是一个数学活动体验过程。数学思维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对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的进一步升华。再者,一个班级人数众多,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不同,接受能力存在个体上的客观差异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在教学活动的体验上可能就会存在部分学生重复某一认知水平,而部分学生无法接受下一阶段的认知水平的升华。在某意义上说,高中数学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整合数学认知活动,将之前思维上存在的盲点进一步升华。

2.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过程。就是说教师某一程度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当前,我国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更多的是从专业知识水平出发,忽略了教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再者,教学能力与数学知识是不同的概念,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教学能力。即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但是教学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教师的职前或者职后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性教学能力培训就十分必要。

3.多样性的教学平台及完善的教学体系。皮亚杰的认识论在自然情境中仔细观察儿童对外界的事物的处理问题的智能反应,认真探索儿童在运算及推理方面如何思考,总结出儿童的思考能力及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就要充分做好教学方式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有力结合。教学活动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增强建模能力和了解其用途和适用范围。再者,高中数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生认识论背景下,建立一个完善多样的教学平台及教学体系十分重要。

4.促进教师构建主义教学观的形成。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心理学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是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也就是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新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以他们的背景来思考。教师应该运用适当的认知模式来识别并最终确定数学知识的表征。教师确定学生自己的操作运输、知识储存、组织情境的方法,顺着学生的经验和思路,用针对性的、适宜的策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自我构建,并给予纠正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心理学发展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按学习章节进度进行讲授,学生记笔记,然后研究,做题,讲题,在做题的过程中理解。而心理学发展理论认为数学的教授要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使陈述性的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的知识。

第一,归纳法。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归纳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所谓的归纳法就是集合起数学上同类的题型,找出所学的相关的新旧的知识的关联点,然后将新旧知识一起输入学生的题库网,学生再将新旧知识就行转化、处理,进而培养其处理知识的能力,最终形成程序性知识。第二,比较法。比较法就是针对所要研究的对象,通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差异的方法。对于所学的数学题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复习了旧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动脑能力,养成独立做题的习惯。第三,联想法。联想法是通过一个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进而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知识时,可以联想到我们生活实际中立体几何的具体事物,从而来研究立体几何的特征。进而让知识自动延伸、扩展,让知识能够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简单地被理解运用。

参考文献

[1]芮雪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比较及其对教学的意义[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陈梅香 杨小玲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3]陈瑞芳 郑丽君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5)。

论文作者:郑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  ;  ;  ;  ;  ;  ;  ;  

基于发生认识论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郑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