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标准内涵有效整合历史教材资源_共和制论文

挖掘课标内涵,有效整合历史教材资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课标论文,教材论文,历史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蓝本”,教材成为教师教学的圣经,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惟一材料,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这种陈旧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之一。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的中介。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因此,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师需要正确把握课改精神、诠释课程标准,合理地整合教材、选择教法,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

一、更新知识储备,运用不同史学范式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历史教材所呈现的观点只是诸多学术观点之一,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们与数理化课本上的定理、规律是大不相同的。在这一点上,如何让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新课改下的教科书不仅引入了进步的史学范式,还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吸纳了学术界的新观点、新成果。及时掌握史学新观点,更新史学观念,对正确把握历史教材大有裨益。

以课程标准中《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为例,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三套教材对本课标内容的处理是各不相同的,请见下表:

通过《课程标准》可知,本单元的主题是要求师生以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这四个国家为例,“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这三套教材都是先后讲述了英、美、法、德四个国家的情况,这与新课标的内容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教版侧重于从制度史的角度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制与民主共和制、法国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进行剖析,指出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人民版是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为主线,介绍西方民主政治的演变过程。岳麓版侧重于这四个国家是如何确立代议制的,确立之后又有怎么样的发展。

由于这三套教材在处理不同的知识点各有侧重,以高中生目前既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是不可能自己进行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的。于是就需要历史教师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重新整合历史教材资源。我的整合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代议制的确立——17世纪的英国君主立宪制”

1、英国君主立宪制产生背景(人民版)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人民版)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岳麓版、人民版)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人教版)

第二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代议制的完善——18世纪的美国民主共和制”

1、美国民主共和制产生背景(人民版)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表现(人民版、人教版)

3、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影响(人民版)

第三课时:学生自学“代议制的拓展——19世纪的德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民主共和制”

1、德国君主立宪制产生背景(人教版)

2、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表现(岳麓版、人教版)

3、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人民版、人教版)

4、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人民版)

5、法国民主共和制产生背景(人民版、岳麓版、人教版)

6、法国民主共和制的表现(人民版、人教版)

7、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特点(人民版)

8、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影响(岳麓版)

这种教材整合的史学范式是以“代议制的确立——完善——拓展”为线索,既可以发挥人民版教材的时序性特长,又可以展示人教版教材的制度史特色,还可以把岳麓版教材中代议制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示出来。

在当前的课改实践中,很多教师埋怨教材内容多、知识容量大、课堂教学难以到位,其根源就在于仍死守着旧的教材观,没有改变旧的处理教材的方法,把教材当做圣经,机械地诠释课标。其实历史教材只不过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而不是“法定文本”,它只不过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等等。历史教师只有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后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既有教材为“文本”,用新的史学范式整合教材,建构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不同史学案例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遇到新的东西。正因如此,生命的历程才充满了魅力与活力。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和学段的不同,把原来生动的历史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历史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活化教材,设法将过去的、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变成现实的、生动的、形象的知识,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人民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官职的演变过程非常枯燥,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繁杂,学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也难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于是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整合思路如下: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阐述了从秦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主要特点的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并且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历史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教材处理]由一个官职的变化分析皇权的不断加强

[教学思路]以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为抓手,运用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中生动的历史案例,以宰相的人数变化、权力变化、地位变化来说明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历史趋势,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案例精选]

案例1:从李斯的故事看秦朝丞相地位(岳麓版教材中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争论)

案例2:从魏征的故事看唐代宰相的权力(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魏征苦谏唐太宗的故事)

案例3:从明朝胡惟庸的篡权乱政看朱元璋废丞相的缘由(人教版教材“资料回放”)

案例4:从明朝张居正的故事看内阁大臣与宰相的区别(人教版教材“历史纵横”)

案例5:从清朝和珅的故事看清代军机大臣的地位(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历史片段)

教材进行这样的整合既可以非常形象地反映不同的朝代相权权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探究得出结论,得到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认识。课后学生都反映这样学习历史“很有意思”。教师这样利用教材与学生“对话”,教材被请下了“神坛”,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一种文本,融入了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智慧和对教材的独特见解,形成学生自己的历史思维。

三、重构知识体系,根据不同历史线索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历史知识繁多而复杂,如何准确把握这些知识并加以归类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新课程教材是按专题编排的,必修Ⅰ叙述的是人类政治发展史,必修Ⅱ叙述的是经济发展史,必修Ⅲ叙述的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但是,很多老师反映,这种模块的划分,在教学实施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古代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中西方经济形式和经济结构特征的背景知识,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及演变规律;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发展逻辑,同样也是建立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变化基础之上的;文化艺术的成就、内涵、风格,没有特定的政治经济基础,要把握好也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在现有的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专题知识体系下,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模块的知识内容按特定的历史线索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整合。这个建构整合的原则就是“活”,即建立各模块之间相互知识、相关内容的有机的必然联系。

以人民版教材中的中国古代史为例,历史教师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对三本必修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整合思路如下:

中国古代史

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Ⅱ: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近代史

必修Ⅰ: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必修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现代史

必修Ⅰ: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Ⅰ: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必修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必修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同样历史教师也可以将中国史至于世界史的背景之下,如将人民版必修Ⅰ中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和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以及必修Ⅱ中“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与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整合起来。

这样两种历史教材的整合模式既可以做到知识的古今贯通,中外沟通,纵向联系,横向结合,实现知识的条块化、体系化、系统化,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政治、经济、思想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历史,获得客观的、丰富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思维。

标签:;  ;  ;  ;  ;  

挖掘课程标准内涵有效整合历史教材资源_共和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