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低效的案例诊断与思考_文学论文

作文教学低效的案例诊断与思考_文学论文

作文教学低效案例诊断及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文教学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教学中效率低下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诊断分析,同时对作文低效的原因作了相应的探究。

一、作文教学中的低效案例诊断

案例一:作文指导框框条条多,限制性强

同学们,下面我们谈谈如何写好议论文的第二段,也就是写第一个分论点的那一段。首先第一句话交待第一个分论点。要求用判断句或陈述句,不能用否定句、比喻句,并且要与第二、第三分论点形成排比。第二句话是对分论点的解释,第三句话到第五句话举三个事例,要求每个事例用一句话概括。第六句话到第八句话对应前面三个事例从正面进行分析。第九句到第十一句从反面进行分析。第十二句话总结这一段,用陈述句。请看事例……

诊断:这是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议论文的一个片断,从这个片断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可谓是“用心良苦”,竟然规定了每一句的内容和形式。我想学生在写作时如果生搬硬套地按老师的指导写作,肯定是痛苦极了,也很难写出有灵性的作文,最多只能是“填词式”的作文。

其实,写作应是“大体有路”与“文无定法”的统一。“大体有路”是作文整体上有一个基本的规范,如一篇文章基本由“凤头”“猪肚”“豹尾”三个部分组成,但没有规定“凤头”等是由几句话组成,每句话应该写什么内容。“文无定法”就是强调写作的创造性与自由性,写作要根据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来确定作文的形式和语言。

而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走上了模式化的套路,学生不仅不能从教师的指导中获益,反而会丧失写作的兴趣。

案例二:作文指导过分关注技巧,人文性弱

今天,我们讲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之一:曲折。常用的曲折方法有:强烈对比法、设置悬念法、误会法、顺逆法、结尾陡转法……接着教师举了《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两种不同的表现等有关曲折技巧的事例,然后教师还给学生发了运用曲折的范文,让学生领会记叙文中曲折的技巧。

诊断:可以说这堂课教师进行了一定的教学设计,如将“曲折”的写作技巧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小的技巧,又找到了典范的课文为例,能够让学生较快地感知这种写作技巧,从知识与技能获取的角度说应该是有效的。但写作教学不仅是关注写作知识与概念,也不仅是要学生去判断文章中运用了某种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能够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某些写作知识与技能来表情达意。

能不能自觉运用某种写作知识与技能表达思想情感,这里既涉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涉及写作兴趣与写作欲望的激发,还涉及内容的表达。学生写作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工具性系统,即写作技能、写作知识等;二是人文性系统,包括写作观、写作兴趣、写作内容等。而这样的写作设计因为过度重视知识与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忽视了对写作实践的引导,忽视了对写作内容的关注,因而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所以在写作教学的设计中,要对工具性和人文性同等关注。

案例三:作文教学目标不明,随意性大

同学们,今天请以“不一样的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请大家认真完成。

接着学生开始写作文了,教师站在讲桌前面,间或走到学生中间巡视。而学生似乎在认真思考,认真写作,这其中有的翻开作文书或作文资料,寻找可以参考的范文或资料,有的低声地与其他同学讨论……下课后,部分学生交上作文,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一节作文课就结束了。

诊断:这是常见的作文课,但这样的作文课的效果如何呢?只有部分学生写出了作文。很明显,这是一节低效作文课。为什么呢?

一是目标缺失。这节课教学的唯一目标,就是让学生写出一篇作文。至于这篇作文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写作素养和能力,在作文命题中没有体现出来。教师只是笼统地给了一个题目,并附带常规的写作要求,而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然不会有意识地去训练某个方面的能力,学生唯一的目标就是写一篇作文交差。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教学的低效率。

二是随意性。不少学校规定一学期要写多少篇作文,但没有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校的教学实际制订出合理的作文教学计划。这样就导致各年级在写作教学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也没有制订出明确而可行的写作教学计划,或者有计划而不执行。只是到了要上作文课的时候,临时找一个题目应付。

我认为可以依托教科书的编写体系和课程标准,确定总体的作文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制订出作文训练计划,并形成一个作文训练序列,每次作文训练学生一两个方面的能力,达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使写作训练做到循序渐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四:作文评讲方式不当,针对性差

“今天我们评讲作文,现在发几篇范文给大家,请大家学习一下。”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范文,并要求学生找出每篇文章的优点,把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或写出评语。有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各篇作文的优点。

诊断:这是常见的作文评讲方式之一,这种评讲方式,部分学生可从范文中找出可以借鉴的地方,能有所收获;也有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出或找不准范文的亮点,以致读了范文后一无所获。教师和学生讨论范文,教师可能会通过分析范文,指出范文的亮点,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对于优秀作文,不少学生往往是望尘莫及。只给学生讲评优秀的范文,缺少针对性,这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是典型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作文评讲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必须选出具体的带有典型问题的作文,印发给学生,并让学生从中找出典型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才有针对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作文评讲的关键。

案例五:作文内容牵强附会,真实性差

作文一:绿色一直以来都与生命相联系,人要有绿色概念,懂得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在平常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做破坏环境的事,比如乱扔果皮,那样会破坏城市的美观,破坏绿色生活的美好。(《绿色生活》)

作文二:种子有眼光,它深知破土而出才能长成大树;小溪有眼光,它明白拥抱大海才能生生不息;雄鹰有眼光,它清楚搏击长空才能遨游天际。物犹如此,人亦然。(《眼光》)

作文三:父亲做生意连续亏了几笔,房子没有了,车子没有了,父亲只好去南方打工。我多年的网瘾也一下子没有了。全家人在这种艰难的生活中,互相支持,终于渡过了困难。父亲的生意又做大了,我的成绩也稳居班级前列,过年时全家乐开了花。(《这也是一种生活》)

诊断:“作文一”是江苏高考作文样卷中的一篇,考生认为“懂得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就是“绿色”,“乱扔果皮,那样会破坏城市的美观,破坏绿色生活的美好”。作文没有真正理解绿色的含义,乱贴标签。“作文二”作者将种子长成大树,小溪流到大海与眼光强制联系。“作文三”中虚构成分太多,令人难以置信。

学生作文中牵强附会、硬贴标签主要是对题目的理解有误,或者没有内容可写,只好牵强附会。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题目的能力。而内容的虚假和有意识的牵强附会,就是写作态度的问题了,这违背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作文要抒发真情实感和以负责任的态度写作的要求。

二、对现有作文教学低效原因的反思

1.“工具论”主导下的作文教学,必然导致低效

“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标”对过去语文是工具的思想有了一定的纠正,但还没有完全跳出“工具论”的桎梏。

长期以来,写作被认定为一种应用能力,一种交流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强调了写作技能的掌握,强调了写作模式的运用,而忽视了写作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写作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造成了作文重形式、重语言,轻内容、轻情感、轻思想的倾向。总之,在工具论思想的主导下,作文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育人的本质,忽视了作文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对社会、生活、自然的艺术再现的本质。

而面对高考这道“坎”,作文又变成了应试的工具,写作模式化,内容虚假化,情感虚伪化,目的只有一个:得到一个高分。

2.忽视思维训练,必然导致低效

“课标”强调要“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强调了思维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少老师作文的技巧讲得多,语言的表达讲得多,而在如何思考、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写出独到的见解等方面训练得少。学生不会思维,只能生硬地模仿或者单纯地玩弄技巧,从而使作文缺少灵性、缺少深度。

思维训练对写作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能够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在作文中能够表达出独到而深刻的思想。二是能够运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如恰当的文体样式、精彩的语言、独到的结构形式等。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作文教学自然就会高效了。

3.信息反馈慢且少,必然导致低效

作文批改速度慢,学生收到的反馈慢,也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习作当场批改当场反馈效果最好,在第二天、第三天学生遗忘信息较少时,进行评讲效果也比较好。但由于批改作文量大,再加上一些主观原因,往往要拖到一周甚至几周后才能评讲,这时学生对作文的内容已经遗忘,评讲时效果必然较差。

另外,不少作文批改只有一个分数,或者批语总是一些套话,评语空洞、含糊,譬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具体、想象丰富等等。学生拿到教师批改的作文后,如坠云雾,觉得作文点评很抽象,最多只能感知自己作文的大体情况,但具体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修改,心中无数。一篇作文除了分数之外,教师还应用简明的语言指出文中最突出的优点和最主要的缺点,这样能够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成功之处以及要改进的地方。

4.忽视养成教育,必然导致低效

学生的写作要高效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更重要的是自身要养成正确的写作观、良好的写作态度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课标”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这里强调了写作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科学精神,要表达真情实感,而不是假大空。另外还强调在写作中“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这主要是强调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的问题,如积累、修改、推敲、交流的习惯等。

无论是写作观还是写作态度、写作习惯都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养成的,而不是靠几节作文课就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写作、乐于写作、认真写作的习惯,用写作记录自己的精神成长,用写作表达对自我、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看法,使自己的写作从学生写作逐步转为公民写作。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才能走向高效教学。

标签:;  ;  

作文教学低效的案例诊断与思考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