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论文_董琦峰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论文_董琦峰

菏泽城建工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其中建筑行业非常具有代表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施工周期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装配式建筑是预先在工厂内进行预制件的制作,然后将其运输到工地内直接进行组装。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周期非常短,建造速度快。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引言

在建筑节能背景下,新型装配式建筑被国家列为新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是指设计阶段按照标准户型拼装组成,预制加工阶段按照标准构件进行拆分预制,施工阶段进行现场安装组合而成的建筑体系。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推广非顺风顺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运用在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发展受到制约,其中不乏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但更关键的原因在于我国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成本仍然较高。

1装配式建筑优势

(1)提高建筑业劳动生产效率。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较低,相关文献显示只有发达国家的1/5~1/2。多年以来,在传统湿式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模式下,建筑业效率的提升幅度并不大。而装配式建筑的出现能够大幅缩短建设工期,提升建筑业的劳动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仅能让装配式建筑发展更快,还能带动很多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减少对熟练技术工人的依赖。分析我国产业结构,无论是建筑业还是制造业,缺乏的不是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是熟练技术工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问题在未来将会更加严重。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不依赖传统熟练技术工人,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已经通过先进的工厂化制造得到控制,因此施工现场仅需要完成构件安装工作。而这一工作传统建筑工人通过简单的培训后就可以完成,所以装配式建筑能够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

2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问题

2.1设计阶段

(1)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对后续各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装配式建筑对综合设计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设计人员要在丰富的结构设计经验下,对装配式节点认知清晰,对生产工艺及现场施工工艺有了解。因此,目前装配式设计要求传统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和构件深化设计单位要紧密结合,协同设计。在这一步额外的构件深化与传统设计的结合中,产生了20~40元/m2的增量成本。(2)另一方面,目前装配式设计人员很多没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如果是前期设计与构件深化设计未能有效结合的情况下,再遇到异形复杂的情况,会存在较多的生产、安装问题,也会额外导致较多成本增量。

2.2生产阶段

构件的生产成本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模具费、养护费、设备折旧费等,其中人工费以及材料费占构件价格的50%~60%,而生产阶段,存在标准化不足,针对特定项目定制对应尺寸的模具,无法实现标准化、规模生产,因此导致单方设备、模具摊销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产业化成熟程度不足,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中熟练工人的数量不足与技能水平不足,导致人工消耗量较大,没有起到装配式建筑本来能发挥的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员消耗的作用;产业不成熟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单方成本人工摊销成本。

2.3运输阶段

装配式建筑技术复杂性高,且初期投资需求较大,主要体现在部件的预制需要复杂精密的机械设备。这些成本摊销到预制建筑的各个部件中,成本显著增加。预制部件在加工车间预制,完工后使用运输工具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研究以往的项目经验,施工地点与预制工厂的距离约100km时,运输成本最为经济有利。可是,预制部件工厂通常设在偏远地区,交通网络不发达,运输成本因而较高,进而增加了预制建筑的造价成本,这一问题目前还待妥善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措施

3.1缩短建筑周期

装配式建筑优势在于可以缩短建筑物的建设周期,主要是因为在预制件的制作过程中已经做好了建筑的相应配套工作,减少了建筑物现场施工的配料、晾干等一系列费时的施工。在技术进一步成熟的基础之上,在提高建筑效率,进一步缩短建筑周期就是在节约成本。因为缩短的工期可以让建筑物提前投入使用,如果是公租房可以尽早获得一部分租金收入,商品房早日出售就使得生产商的成本资金快速回流,这就是一种成本降低的方式大大减少财务压力。另外减少的工作周期在人员成本、场地管理成本方面都有所节约。并且技术的成熟、标准化程度增高、工人熟练程度增加也可以让工期缩短的潜力大大增加,成本的节约也是有很大的潜力。

3.2项目设计成本控制

设计是成本控制的源头。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立面效果、平面布局,还需要考虑生产线如何排布、是否能够脱模、施工吊装组织等等。把构件生产、运输、储存、吊装多方面因素,都融入到方案、扩初、施工图中,才可能控制住成本。

3.3预制构件制作与运输成本控制

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预制构件通常情况下按成品采购+运输+吊装+税金及其他组价。因此预制构件成本实际包含生产+运输+吊装费用。现有PC生产方式一般为两种:固定模台和流水线。固定模台对于生产超大型构件、异形构件、预应力构件等具备相应优势;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于生产叠合楼板、墙体等构件具备优势。庞大生产线管理难度大、质量控不住成品率低。构件生产工厂不必追求“大而全”,做到“小而精”,就能降低质量和管理成本。PC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特别讲究,要满足构件的放置、吊装、构件长度、高度以及重量等要求,必然增加构件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还在于特殊运输车辆的开发,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频次。

3.4推进EPC在产业化住房建造中的应用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各个施工阶段的不衔接也是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可以大力推行EPC模式,即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在缩短周期、减少成本方面会有更大的作用。以主承包商为主导,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施工人员也可以方便和设计人员、生产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浪费。高效率统筹分配资源,这样精准管理有效对接,可以使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整体利益最大化。另外整合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在政策方面加以支持,出台相应的管理、招标、施工标准型的文件,以规范市场的进行,提高市场管理度。

3.5加强装配式专业人才培养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工作。在构建生产和安装过程中的工作人员非常的短缺,技术要求高、精度大,普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不达标就限制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的提高。例如竖向构件的浇筑安装就比横向构建的施工复杂的多,安装质量等也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密不可分,所以要抓紧培养一批高端的技术人才,弥补现阶段人员不足的劣势,可以节约人工成本、施工现场管理成本等。经过研究讨论,制约成本的主要还是技术问题,目前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行政策、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阶段的成本压力,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

结语

从装配式建筑的世界范围发展来看,成本低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但我国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却高于现浇建筑,有的地区或项目甚至高出30%以上。大多数开发商出于短期的成本考量,并不愿意积极主动地选择装配式,施工企业更无可奈何。因此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推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龙.浅议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与对策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8,40(08):125-128.

[2]孟楠.“成本”不会掣肘装配式建筑发展[J].建筑,2016(20):19.

[3]黄端.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J].建设科技,2018(07):63.

论文作者:董琦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论文_董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