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干预措施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杨翠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中医医院 广西桂平 5372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干预措施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全程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比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实施全程优质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干预;手术室感染;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060-02

在临床感染调查中,手术室感染是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导致患者感染的地方,是进行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强化手术室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是临床医生的责任[1]。随着医疗卫生的不断发展,常规手术室抗感染干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医师和患者的需求,为了减少术中的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效率,寻找新的干预模式越来越重要。在常规手术室抗感染的基础上改进的全程优质干预成为临床上探究的新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全程优质干预对手术室干预措施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期为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25±1.20)岁,病程3~15d、平均病程(8.27±0.43)d;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4.70±1.23)岁,病程4~15d、平均病程(8.32±0.44)d。两组的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干预。

观察组行手术室全程优化干预措施:首先,建立手术室感染防控小组,该小组负责具体手术室感染防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小组成员以自愿参与的方式选取并由科室护士长或资深医务人员担任;在确定手术室感染防控小组后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以提高其参与手术室感染防控干预的能力,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具体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人。其次,确定感染诱因。对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并利用全员的“头脑风暴”来确定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对问题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再次,优化手术室感染控制规章制度,医护人员必须遵守和牢记手术室抗感染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手术室感染控制能力和敏感性。手术室区域和通道有明显的标志,防止非医护人员的进入和人流的密集。在手术前1 h,防控小组立即开启净化空调系统,进行手术室环境与医疗设备无菌化。最后,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部位级周围的组织进行消毒管理,术中,医疗人员必须规范操作,进行无菌手术,术后检查伤口,对患者的状态不断进行询问并记录。同时对患者实施术后营养干预,增强患者术后的体力和免疫力恢复。对术后的垃圾及时的分类清理,减少环境中感染物质的量。

1.3 评价指标

评价干预疗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感染情况,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出现感染例数/患者总数。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n(%)]

3.讨论

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手术中的感染也不可避免的影响患者的治疗效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现象。主要感染来源于手术室,近年来,手术室的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手术室的无菌管理力度逐渐加大。加强对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另一方面对于降低医院的整体感染发生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在实施手术室感染控制中采用传统的干预模式以科室相关规定为依据,缺乏对感染控制的考虑且在感染控制上的主动性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往往难以达到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预期效果[3]。有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指出,在手术室治疗中感染已经成为威胁手术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常规辅助措施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感染现象的发生并极易导致医患矛盾出现[4]。为此,必须在传统干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良好的干预措施一方面能够较好的辅助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够优化对患者的抗感染干预水平,提升护理质量,从而获得较高的患者认可率[5]。全程优化干预是常规干预服务内容的扩展,将普通的手术室干预提升为全面预防患者感染现象发生的服务模式;从而以更优质的服务来辅助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全程优质干预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得出的手术感染控制体会是: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实施全程优质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在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础,张丽青,林哲.精细化流程干预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1015-1016.

[2]张锐,王飞,肖岩,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6):1359-1361.

[3]林素羽,符琼燕,陈叶丹,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179-1180.

[4]张麦玲,李艳华,朱小芳,等.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1):152-155.

[5]李艳.精细化流程干预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养生,2015,13(14):1015-1016.

论文作者:杨翠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手术室干预措施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杨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