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与展望_商业论文

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与展望_商业论文

中国零售商业的现状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现状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基本现状

(一)机构与人员

近年来,我国的零售业发展很快。1993年的零售商业网点总数已达到1000多万个,占整个社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营管理机构的70%以上。从事零售商业的总人数已达2312.7万人。全国零售商业企业职工达到772.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职工340.4万人,城镇集体企业职工412.4万人,其他经济单位19.6万人,私营商业企业发展到7.40万户,84.58万人。从事个体商业的人数发展到967.24万户,1455.58万人。 从事零售商业人数的增长,不仅表明了商品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而且表明我国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一个方便人民生活、遍布城乡的零售商业网络已经形成。

(二)规模与类型

随着零售业的发展,我国商品零售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93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3592.6亿元,其中:消费品零售额为12237亿元。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商业商品零售额为4172.1亿元;集体商业2785.9亿元,其中:供销合作社为1450亿元;合营经济为38.9亿元;个体商业为2376亿元;私营商业为115亿元。1994年从经济类型来看, 非国有商业发展更为活跃,在消费品零售额中比重由上年的60.3%上升到66.3%,而国有商业则由上年的39.7%下降的33.7%。目前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步子很快,已经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供销合作社为主渠道,个体、私营商业、中外合资合作商业为必要补充的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开放式零售格局。

(三)布局与结构

我国零售商业的分布呈“工”字形,即两头大,中间小。由于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高,购买力强,商业网点多,大中城市零售业较发达。1993年城市零售商品额7171.9亿元,占58.6%。县级商业商品零售额为1972.5亿元,占16.1%;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市场商品零售额仅为3088.6亿元,占25.2%。从商业企业的经营规模来看,大中型零售企业主要在大中城市,且经营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全国500 人以上的大型零售商店,已发展到400家,99%以上在大中城市,县城仅1%。有210 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超过1.2亿元,其中100家最大零售企业销售额达520亿元。县城以中小零售企业为主,个体商业为辅。 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则以小型零售企业和个体商业为主。

(四)形式与分类

零售商业的发展,不仅是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而且企业的营销形式也正在发生根本转变。零售商业已从计划经济下单一的柜台式、店铺式经营向多样化的经营形式转变。目前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连锁商店、各类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销售等营销形式发展很快,特别是超级市场和连锁商店的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已有150多个连锁公司,2500 多个连锁店,仅上海市就建成100家大中型的超级市场。 随着零售商业的发展,不同商品的零售经营行业也发生着变化。根据统计分类,零售商业可分类食品、饮料和烟草零售业,日用百货零售业、纺织品、服装和鞋帽零售业、日用杂品零售业、五金、交电、化工零售业、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业、药品及医疗器械零售业、图书报刊零售业、其它零售业。其中:综合性商店占5.1%,百货商店占1.7%;副食品商店占1.7%; 其它食品商店占1.2%,个体有证商贩占总数的84.6%。

(五)法制与环境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的立法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等一批法律法规,这对促进零售业发展走向有序化、规范化,建立良好的零售经营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外经与外贸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零售商业的中外合资合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国家规定,目前在上海、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广州六个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特区经国家批准试点的零售企业有14家,已正式运营的企业,效果良好。为了鼓励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国家赋予了一批商业企业,包括一批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进出口权,使零售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将触角伸向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国一批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也有了可喜的发展。

目前零售商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网点过少, 布局不合理。 从1957年到199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30多倍,但城镇每千人拥有商业网点却从12个减到11个。形成了一方面盲目发展大中型商厦,有些地方的大中型零售企业的发展超过了居民现实的购买力,造成经营效益不佳;另一方面由于比较效益不高,国有菜店、粮店、副食商店等商业网点纷纷改行;有的新建居民点没有规划或按规定修建为居民服务的商业网点等,影响了人民生活。二是设施简陋,经营困难增多。近年来,尽管零售商业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加上个体商业和便民店的发展,缓解了老百姓购物难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大部分零售企业经营设施、营销手段、仓储手段、管理手段依然比较简陋,特别是一些老店,设施陈旧,超负荷运转,优势逐渐削弱,已然不堪重负。三是人数增长过猛,人员素质偏低。我国零售商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很快,但从总体来看商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占一半以上的个体商业以及部分集体零售人员,文化水平较低,许多是从第一、二产业转移过来的人员,没有经过必要的业务培训;国有商业的零售人员,相当一部分也是边干边学,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四是服务不规范,管理欠完善。零售商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服务范围过窄,售后服务形同虚设,服务态度较差;进货规格品种不全,导购意识差;不少零售企业,包括一些大店、老店、名店,不珍惜自己的商誉,大搞“引厂进店”、“出租柜台”而疏于管理,致使不少假冒伪劣产品混迹于市。总的来说,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之有效的零售商业管理体制,商业集团、综合商社、超级市场、连锁商店等新型的经营组织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

二、发展趋势

——多元化。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作为零售商业的主渠道,将继续发挥稳定市场、繁荣市场的主导作用,集体商业、个体商业、中外合资合作商业、私营商业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各种经济成份的零售商业都将得到较快的发展,股份制零售商业企业做为一种混合经济成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将得到迅猛的发展。从经营范围来看,零售业正在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零售为主,全面开拓的方向发展,今后零售业的经营一是趋于综合型,它将以零售为主体,集餐饮、娱乐、美容、旅游、住宿等为一体,形成一定规模的多功能经营中心;二是趋于扩散型,它将以零售业为基点,向工业、农业、科技、金融、外贸、房地产等领域辐射延伸,不断扩大经营空间,成为最具社会性的流通产业之一。

——服务化。我国零售业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首先是导购服务社会化,广告业将通过各种媒体,使商品广告无处不有,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每一种商品。其次是营销服务规范化,在销售过程中,将逐步以不同的消费者为对象形成服务系列,通过系列化的优质服务开拓商品零售市场;在销售方式上,柜台式、开架式、仓储式销售,电话、电视购物,折扣、抵押销售等多种经营形式将构成多样化的零售格局。再次是消费服务产业化,将通过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产业化服务体系,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连锁化。随着消费者购买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连锁商业将会呈现出一个较强的发展势头。现在已有7种类型的连锁商店,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的发展,一是零售组织连锁化,各种类型的零售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将按照连锁标准,构成超级市场、百货商店、便民店、专卖店等多种形式的连锁网络;二是零售经营连锁化,企业将通过商品、商标、商号、技术、设施等要素,大力发展连锁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零售机制连锁化,今后零售的管理、购销、结算、信息等机制将逐步根据连锁规范进行建立,并与整个现代零售业协调发展。

——集团化。目前我国零售领域已有一批集团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以后将通过资金、股份、技术、契约等手段发展多种类型的集团化企业:⑴本系统跨地区的连锁化零售集团;⑵以零售为主体,工商结合的综合商社;⑶产供销一体化的零售联合经营组织;⑷金融、商业联资建立的大型零售业;⑸中外合资合作的跨国型零售集团企业。

——现代化。一是经营设施现代化。商业零售业的设施建设将发展很快,一大批企业将逐步配备计算机管理网络、自动收款机、自动扶梯、中央空调等现代化的必备硬件。今后,与之相适应的电子订货系统、货物配送中心等也将取得长足的发展。二是营销手段现代化。电视、广播、霓虹灯、广告牌等媒介成为营销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策划部门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是人员素质现代化。一大批现代化的企业家将脱颖而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职工的文化和业务水平显著提高,专业化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成为职工在岗的必备条件。

——法制化。⑴经营环境法制化。今后关于零售商业的立法将更趋于细分化。,如建立保护中小型零售店的法律法规等,使零售商业的经营和竞争有一个良好的环境。⑵经营行为制度化。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进一步完善,经营者和职工的法制观念不断得到强化。⑶经营质量标准化。以后经营的商品、设施、技术等将按照国家标准实施统一管理。⑷经营主体规范化。零售企业将依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改制、改组、改造,逐步向现代企业发展,并逐步形成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国际化。今后我国一是将建立适应国际贸易制度和经营惯例的零售业管理体制;二是进一步引进国际资本和管理技术,发展现代化的合资合作零售企业;三是引进和采用国际先进的商品质量与技术安全标准,使我国国际体系同国际标准接轨;四是零售企业将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市场,从而逐步形成国际化的零售经营网络。

三、政策措施

第一、制定零售业的总体发展规划。零售业是我国商业的一个主要行业,也是流通领域内联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现在零售行业已大体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商品购销产业体系,它对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零售业不能盲目发展,一定要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轨道,要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相协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零售业的发展,一是大型城市和交通枢纽地区建立一批特大型、多功能、高档次、综合化的购物中心、经营广场、百货大厦,使其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逐步形成商业中心;二是在沿海交通发达的经济开发地区,尤其是城市郊区,利用其经济优势与地理环境,发展一批大中型超级市场;三是在重点产区和大宗货物集散地,围绕大型的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区域化的零售网络;四是在中小城市建立一批新型规范的专业与综合性商店,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零售经营服务体系;五是在农村地区发展各种形式的小型零售网点。

第二、加强零售行业的宏观管理。首先,应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与改革开放的要求,在经营、涉外、开发、合作等方面制定相适应的管理政策,促进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加强零售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使零售业的发展尽快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再次,以国内贸易部系统的行业协会为主体,建立全国性的零售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加强对零售业的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第四,国内贸易部应协同工商、公安、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建立健全商品质量的监督、监测管理体系,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努力抓好零售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零售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已在较大程度影响到了零售的发展。今后我国应充分利用各种高等、中等经济院校和培训网络,加快对三类人员进行培训:一是采用理论、政策与实务相结合方式,对零售企业的干部职工进行综合教育,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二是通过现代科技培训,提高零售行业科技人员的管理与开发水平;三是加强对社会零售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今后还要逐步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尤其是食品、化工、药品等零售行业的职工更要经过专业培训,做到无证不准上岗,以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总之,我们要通过长期不断的培训,建立一支现代化的零售人员队伍。

第四、加快零售行业的标准规范建设。我国零售业发展很快,过去的一年套标准规范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在我们要逐步根据国际标准,在经营场所与交易行为方面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整套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当前特别是要对连锁商店、超级市场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规范,以保证其健康发展。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大型零售业的标准化建设。

第五、促进零售行业跨国经营。跨国经营是我国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我国开拓国际商品市场的一个优势所在,但至今步子仍然不大。所以,国家可以考虑在商品、资金、税收、外汇、进出口等方面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鼓励零售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与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联合建立跨国型的经营组织,共同来发展国际化的销售网络。同时,也可利用贸工农、科工贸等多种联合方式,或者独资方式去国外创办零售企业,开发国外市场,拓展我国的零售商业领域。

标签:;  ;  ;  ;  ;  ;  ;  ;  

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与展望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