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郑军,王志强

简析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郑军,王志强

威海市文登公路管理局 山东 文登 264400

【摘 要】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关键工序有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只有合理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并且加强其质量控制,才能铺筑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文阐述了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对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国省道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准备;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

1.1了解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国省道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首先需要了解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是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对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和业主进行沟通解决,并掌握项目规模并准确的计算出沥青混凝土的数量,为合理确定施工计划打下基础。

1.2合理设置拌和场。国省道路面工程中的拌和场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场地位置在运输上的经济合理性,场地要宽大、平整,并对环境及周围居民无影响,且不受洪水侵扰。场内运输道路要平整、方便,进出的各种机械车辆要方便掉头,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指示标志要齐全到位。

1.3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及产量,与所选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有重要关系,拌和设备要能满足工期的要求及工作的连续性要求。路面的平整度主要取决于摊铺机,摊铺机应根据路面宽度及路面等级进行选用,尽量采用热接缝,避免冷接缝,同时摊铺机的生产效率要高。压路机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及轮胎压路机的组合作业,数量由实际工作量确定。其它设备均要与整个施工环节相匹配。总之,设备在选用上要以故障率低且性能优越为宜。

1.4合理配置人员及材料准备。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各工序相互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往往是连续作业,所以人员配置都是双班制,在关键工序上要多配置几名责任心强、技术较好的人员。材料的质量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工期及路面铺筑的质量,所以对材料工作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和管理。(1)沥青是最关键的材料,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购,一般设计文件都有明确要求。(2)各种规格的碎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骨架,是受力的主要支撑材料,碎石的规格以沥青混凝土各面层的厚度及配合比确定。工地所用的任何砂石材料最好都是干燥的,且所存放场地要硬化,材料堆放整齐有序,各种材料要分开,避免混料,且规格型号、产地标识明确。材料有专人负责,要覆盖防雨和尘土,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使最终的沥青混合料质量稳定。

1.5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通过热拌沥青混和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这项工作由工地试验室负责完成,由工地试验室准备原材料,送到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或业主指定的检测机构的专业试验室去做。

2、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国省道路面工程中的基层准备及透层油施工。国省道路面工程中,铺筑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前,清理基层,保证基底稍干、清洁,无任何松散的石料、灰尘和杂质。喷洒透层油。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油管与路表面形成约30度角,高度使路面上喷洒的透层油形成重叠。侧石、平石等构筑物进行遮挡防护。洒布后不致流淌、渗入基层一定深度,并不形成油膜。铺筑上面层前,对下面层表面进行清洗,保证表面无泥土、灰尘等杂物喷洒粘油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1)沥青混合料拌制。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沥青砼拌和设备每台实际生产能力为150t/h,拌和时间为40S。经计算已保证铺筑能够连续进行。按照生产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每锅用量,对配料系统进行设定。沥青加热温度控制170~180℃(改性沥青高10~20℃),矿料比沥青高10~20℃,控制沥青混和料生产温度在150~175℃范围内。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当出现混合料降温过多、粗细集料颗粒离析以及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予以废弃,并采取纠正措施。(2)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输,在摊铺机前形成一个连续的供料车流,尽量减少等待的时间,保证摊铺温度。为便于卸料,运输车的车厢底板和侧板抹油水混合液作隔离剂,并排除可见游离余液。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防水的篷布遮盖整个运料斗;发现其温度低于要求、颗粒有花白斑点、离析、结块、含水等不符和规范要求的情况,将混合料废弃至指定位置,禁止用于本工程。

2.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通常采用自动找平装置的沥青摊铺机铺筑,根据摊铺机的摊铺界限和路面宽度、横坡等划分摊铺板块,单面路拱的道路一次性摊铺路面全宽,双路拱分两幅摊铺。摊铺前30min,把整平板加热至80-100℃,用柴油喷雾器喷洒料斗、括板送料器、整平板及螺旋输送器,安装自动找平装置,超声波控料器,并检查操作系统是否正常。首先在起点处用人工摊铺1m长的基准面,顶面为松铺顶面,按摊铺厚度调整标尺。摊铺机后退到基准面位置,把整平板降至基准面上。摊铺时,按路线方向纵向行走,摊铺速度均匀、连续、不发生间断或停机,以保证面层平整,起步速度为1m/min,正常速度3m/min,并且保证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混合料溢出储料斗,落在前方,则迅速清除,在摊铺过程中及时用直尺检测是否满足要求。雨、污检查井圈采用钢板覆盖,附近由人工铺筑混合料,并进行热夯。对机械不能到达的死角,用人工扣锹法进行摊铺,局部作适当整平以补齐漏铺处,检查平整度,及时修正路拱。

3、国省道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认为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加强控制:(1)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加强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控制。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2)需要保障基层顶面粗糙度。改善基层材料级配,增加粗骨料,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改进碾压方法,避免过振过湿,不能使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严禁采用细料进行压实方式找平。(3)合理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在进行各层铺筑前,必须保持顶面清洁。(4)需要加强面层摊铺质量。摊铺混合料时,经过计算控制运距,控制温度在130ºC左右,摊铺厚度均匀,速度控制在2m/min左右,控制合理碾压次数,以免混合料孔隙过大;一般不能进行补料,尤其是下面层;雨后或者潮湿均不得摊铺;纵向横向接缝应紧密平顺,各幅之间重叠的混合料应用人工铲走。

结束语

目前沥青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建设中,其主要体现在路面平整柔软、抗滑耐磨性强以及行车中所产生噪音较小的特点,可以有效的降低车辆耗油、减轻轮胎受损,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因此在国省道路面工程中,需要合理应用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C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胡启球.浅谈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J].门窗,2013(09)

[3]李凌波.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4(01)

论文作者:郑军,王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简析国省道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郑军,王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