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论文_庞加栋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论文_庞加栋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人员越来越注重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素养,因此,在本文中,主要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我国在几千年发展期间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语文作为高中时期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教育人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为高中生语文学习质量做好保障。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人员情感不足

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言,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性的知识群体,绝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道明的,亦不能通过强行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而是需要在语文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从情感方面进行赏鉴以及启发。想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就不能缺失情感,如果语文教师难以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就会在语文教学期间一味地注重学生在古文翻译方面的技巧以及文言文结构的分析,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将情感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是非常吃力的,所以并不愿意将情感投入到教学当中,这对于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也难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二)部分教师一味地依赖古书籍和工具书,有待提高个人能力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有很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人员明确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同时,开始尝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然而对于部分教育人员来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古书籍的参考上,将古书中的现象原模原样地复制到语文课堂中。比如,当语文教师为学生开展文言文的教学时,就是依赖文言文的工具书,将重点放在梳理课文的字词句式等知识点上,不注重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深度理解,进而使得高中生逐渐降低了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品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乏味,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的策略分析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加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从一般的教学模式中突破出来,高中阶段的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阶段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置于首位,让教师明确传统文化在教育中渗透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能够激发高中生内在的敬意,然而,应该通过哪种途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呢,现对相关策略进行分析。

(一)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

当高中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枯燥感,因此,语文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开展教学的时候,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让高中生充分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性,让学生有一个新的体验。当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进行营造的时候,就必须科学地运用课文当中的环境进行开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比如,《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具有浓郁古典气息的文言文,语文教师将字词的用法讲解给学生之后,将重点集中在“辞”的形式上。接着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视频播放历代隐士的事迹,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课堂中进行有机地渗透,能够让学生对古文进行学习期间有效地掌握文中的传统文化。再如教学屈原的《离骚》时,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背后故事以及当中的具体情节,还有屈原与楚王间存在的关系等。如此一来,就能够激发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

(二)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传统文化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教材对于教学的开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师都必须全面认真地研读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化作自身的具体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对于《鸿门宴》古文的讲解,当中的刘邦、项羽与项伯等人物座次方面的描述,语文教师就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渗透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当中座次的重要性。中国古代,人们的尊卑身份与座次之间紧密联系,因此,可以说座次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另外,可以从座位排序的角度上分析,东南西北是座次优劣的一种排序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很多高中语文教材和传统文化之间都存在联系,然而一些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一味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落实字词句式,却不重视文章当中的传统文化。这一类型的教学方式难以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所以,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变,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可以说,教材内很多知识和传统文化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深入开发和引导,凸显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师说》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在教学之前,可以将古人的思想情况进行分析:韩愈所处的年代是佛老思想鼎盛阶段,在这一社会层面中,可以说只有韩愈等为之甚少的一些人秉承儒家思想,日常使用古文。《师说》也是通过古文形式向世人展现的,与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是格格不入的。此文在古文运动当中堪称经典。在针对该文章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开展引申活动,帮助学生对古代的不同文体进行理解,这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渗透传统文化不只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师课内的责任,还必须加强课堂内外的配合,得到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大多数学生都是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然而在学习传统文化上还是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切断”了课堂和课外的联系,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社会以及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进而使得高中生在学习期间出现了一定的断节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必须加强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课余时间的利用促进文化修养提升,同时,加强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有效配合,在不同领域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继而形成一条线,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融入中不断进步。这有助于推动高中生的发展,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比如,教师就能够在传统文化这一载体上,通过为传统节假日拟对联、写作诗词的形式,积极地引导学生全面地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结束语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明确:“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将语文素养的提升,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的教学任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目标,促进自身的发展。这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知识,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闫斌,闫海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5-37.

[2]张录寿.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0(01):47.

[3]侯保军.关于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9(33):131.

[4]傅增强.多措并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9(10):120.

论文作者:庞加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论文_庞加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