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减轻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平清

祁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祁阳 426100

【摘 要】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减轻心血管病人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9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进行随机对比分析,针对A组29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B组30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加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术前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血压改善率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术前焦虑,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术前焦虑

现阶段的心血管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老龄化的加剧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安全。临床中一般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介入诊疗,心血管介入诊疗属于一种高难度、高技术的微创治疗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但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程度低[1],术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心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减轻心血管病人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及护理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9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进行随机对比分析,A组29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1例,年龄在33至79岁之间,均值为(57.10±3.52)岁,其中,射频消融术患者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5例,起搏器置入术患者5例;B组30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2例,年龄在32至78岁之间,均值为(57.15±3.56)岁,其中,射频消融术患者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6例,起搏器置入术患者2例。

两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对比。

1.2方法

针对A组29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等常规护理手段;

针对B组30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加用个体化心理护理,B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常规护理方式与A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一致,在此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入院后、手术前针对患者的身体状态、疾病情况及心理状态实施全方面的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针对存在担心自身疾病及预后的患者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宣教,为患者详细介绍自身疾病、治疗方式及治疗后的预后等,为患者介绍病区内成功治愈的同一类型手术患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给予患者鼓励、支持与正性暗示,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减轻患者的疑虑及担心;针对对手术设备、手术医生的技术等存在担心的患者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手术室内各项医疗设备的具体情况及先进程度,介绍主刀医生的临床经验及技术程度,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手术是由整个医护小组完成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安排手术医生与患者进行数钱吧访谈,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针对存在由于担心疼痛及手术安全性因素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为患者介绍一下手术具体流程操作,告知患者需要配合的地方,告知患者微创手术的创伤较小,术后不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现象,引导患者与同类型疾病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以往患者切身经历缓解患者的担心。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术前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血压改善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1)焦虑评分[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2)睡眠质量评分[3]: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总分21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3)血压改善标准: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下降15mmHg左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改善率为62.07%(18/29),B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改善率为86.68%(26/30),两组相比:X2值=4.7056,P值=0.030;A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72.41%(21/29),B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28/30),两组相比:X2值=4.5844,P值=0.032;两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术前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术前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

3讨论

术前焦虑属于手术治疗前最为常见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术前焦虑会导致患者精神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出现严重紊乱,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受,甚至还会出现焦虑性心率、情绪及高血压等异常情况[4],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有效的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个体化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术前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能显著缓解患者的术前不良情绪及心理反应,让患者在减轻心理负面情绪的状态下轻松进入手术状态,减少由于情绪变化导致的心率、血压等不良反应的现象,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术前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减少患者由于焦虑、紧张产生的失眠或睡眠状态不好的现象,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5]。本研究数据显示,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的B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说明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经外科途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家工作组.常见心血管疾病经外科途径进行介入诊疗的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2):105-119.

[2]黄旭芳,李芳,毛剑婷,等.积极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创伤后成长及乐观倾向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5):449-452.

[3]周爱芳.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156-158.

[4]赵晓蓓,张芙萍.心理支持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需求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6):848-850.

[5]赵淑琴.早期保健措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14):87-88.

论文作者:刘平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减轻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平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