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意象在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中的作用研究_地理论文

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目标论文,价值观论文,图像论文,态度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共同构成地理新课程目标。在不同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指向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将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3大类,其下又分10个亚类。其中,情感包括地理学习兴趣、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态度包括科学态度和合作态度;价值观包括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意识。

一、地理图像的概念、分类及其统计分析

1.地理图像的概念及分类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地理教学特有的工具。它符合地理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心理学认为: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地理思维是中学地理学科教育发展的核心。按地理思维,笔者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像分为感性思维类图像和理性思维类图像2大类,其下又分6个亚类。其中,感性思维类图像分为景观照片类图像和漫画素描类图像;理性思维类图像包括示意图、分布图、统计图和组合图。

2.地理图像的统计与分析

地理图像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接,实现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呈递与融合。据统计,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感性思维类图像数量分别是57、52、38、48,理性思维类图像数量分别是87、111、82、80。两个年级上册中感性思维类图像数量均比下册多,理性思维类图像数量与下册相当,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接受规律。在统计时发现八年级上册编排的感性思维类图像数量偏少,具体在第一章“众多的人口”一节,只有1幅漫画素描类图像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显然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国情,地位比较重要,又是难点,使用1幅感性思维图像难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在此节添加几幅感性思维类图像进行直观形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可使内容通俗易懂,利于理解。

二、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

1.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中的数量分析

地理图像可以将地理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作用。本研究中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点共1002个(见表1),使用图像表述的知识点555个,占比重较大,占全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部分的55.4%,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中,情感教育的知识点306个,态度教育的知识点153个,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点96个,分别占62.7%、50.16%、45.93%。

(1)地理图像在情感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地理图像在情感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地理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方面占比重大,分别占65.26%、71.34%。初中阶段是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时期,是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的初级阶段和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而地理图像最能吸引初学者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量的地理图像有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强调审美情趣,更符合现代的审美倾向,充分体现出美育的教育地位,地理图像能把美育因素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审美情趣的形成。

(2)地理图像在态度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地理图像可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有助于科学态度和合作态度这一难点部分的讲解,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初学者可以轻松掌握抽象而难理解的内容。据统计,图像在科学态度和合作态度教育中占较大比重,分别为50%、57.14%。

(3)地理图像在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价值观教育是教学目标的重要阶段,又是教育的重难点,地理图像有利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具有文字难以表述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教材利用图像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还不够,只占34.69%,这与积极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有悖,没有达到对学生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的方法指导及理论依据。据统计,七年级上册没有1幅图像用于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在该册适当添加利于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图像。

2.同类型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

据统计,景观照片类图像在地理学习兴趣、合作态度和环境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占比重较大,分别占62.9%、50%、36.11%;分布图在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和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占比重较大,分别占45.3%、53.85%、35.57%;组合图在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占比重较大,分别占30%、41.18%;统计图在人口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比重大,占52.94%;示意图在进行全球意识教育时与景观照片类图像和组合图的水平相当,占33.33%。同类型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充分发挥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作用,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充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漫画素描类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不明显。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漫画素描类图像是学生最能接受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图像之一,但在教材中的编排数量太少,仅占所有图像的7.57%,不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据统计,七年级下册只有2幅,八年级下册只有5幅。笔者认为,应在该教材中适当添加漫画素描类图像。

3.不同类型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

各类图像分布在各册各章各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实现中均占有一定比重,但教育的侧重点却互不相同。据统计,景观照片类图像在情感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占绝对优势,共125幅,占全部情感教育的40.85%,分布图和组合图分别在态度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占绝对优势,各占34.64%和21.88%。从感性知识的角度进行情感教育,从理性知识的角度进行态度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图像内容由浅入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程度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符合初中阶段的教育标准,以情感教育为主,其次是态度教育,最后是价值观教育。在统计过程中还发现以下规律:

(1)景观照片类图像有利于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景观照片类图像使教学内容充满可读性和趣味性,对学生持久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视觉刺激引发学习兴趣,比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快。据统计,用于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目标的景观照片类图像有78幅,占全部景观照片类图像的62.9%,利于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目标的实现。

(2)分布图有利于科学态度的培养。分布图是表现一些现象空间分布位置与范围的图形,能充分培养学生横向对比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利于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组合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组合图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展示,可形象直观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方法和步骤,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中组合图用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占41.48%。

同类型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不同类型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掌握规律充分利用本研究中各类图像进行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可以使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标签:;  ;  ;  ;  ;  ;  

地理意象在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中的作用研究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