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城市隧道管理初探论文_高继祥1,吴赛2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城市隧道管理初探论文_高继祥1,吴赛2

1.身份证号码:13092919910825XXXX 2.身份证号码:41012219901118XXXX

摘要:城市隧道以其通行效率高,不受地面交通、天气等因素干扰等优点,在城市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建成下穿道路隧道、越江隧道、穿湖隧道。隧道内包含了交通控制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通信报警系统等多个系统,如何将隧道管理养护好,保证车辆安全、高效通行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城市隧道管理经验,结合我区具体情况,提出了航空港区在隧道管理方面的一些建议。

1 我国城市隧道建设、管养情况

城市隧道最早是指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铁路线供车辆通行的建筑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拥堵。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各城市开始修建快速路、高架桥、下穿隧道灯交通设施。相比于桥梁,隧道具有节约土地资源、安全、通行不受天气影响、不影响航运等优点。

道路下穿隧道比较常见,最早出现于各城市火车站附近,此类隧道通常比较短,日常管养比较简单。1971年6月,随着全长2761米的上海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车,拉开了各城市修建湖底隧道、江底隧道序幕,相继修建了武汉长江隧道、珠江隧道、东湖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南京长江隧道等一大批隧道工程。截至目前上海共建成中长隧道18条,通车里程60多公里;南京建成20条隧道,通车里程40多公里,另外有7条在建隧道;武汉隧道通车里程为40多公里,有7条隧道在建。相比于地面道路交通,隧道养护管理更为复杂,隧道内设有通风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交通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等设备,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也尤为重要。

从全国范围来看,几个主要城市的隧道管理养护业务大部分是交由当地国有企业管理,企业采用核心养护任务、应急管理任务自持,劳动密集型工作外包的模式,隧道产权单位(各地情况不同,一般是城市管理局、交通委、路政局、道路养护中心)作为行业主管单位对管养单位进行监管考核。城市隧道管理走在前列的有上海、南京等地,上海市基本做到“一隧一团队”,以一条隧道为基础,整合隧道附近的地下通道、小隧道等,分区域成立不同的管理团队,专门对隧道进行养护管理,隧道监控以实现全覆盖。南京市的隧道管理单位前身为隧道建设单位,做养护的同时也承担了新建隧道、为政府代建任务,提前介入隧道设计、施工,将后期养护中常出现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避免。招募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包括机电、消防、智能化等专业。

2 航空港区隧道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建成双鹤湖片区地下车库联络道全长4.1公里,单向3车道。沿双鹤五街、鹤首内环路呈“D字型”敷设,共设有10个地上出入口,预留24个地下出入口与周围地下停车场对接,该项目已竣工。此外还有志洋路下穿华夏大道隧道和华夏大道下穿迎宾大道隧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实验区总体规划共有12条快速路、4条快捷路。其中滨河西路快速路全长约26公里,沿线共设12个下穿隧道,全长15.5公里,最长隧道为2700米。双向六车道,隧道内限速60公里/小时,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隧道主体施工。近期建设豫州大道下穿南站隧道2000米、冀州路下穿南站隧道2100米、华夏大道下穿迎宾大道隧道1800米。远期规划滨河东路7个下穿隧道总长7800米、徐州路设6个下穿隧道3770米、太湖路设3个下穿隧道共2450米。未来有雍州路、亳都路等道路下穿机场核心区隧道,共计约40多公里。

3 郑州航空港区隧道管养建议

目前,我区正在建设滨河西路快速通道,以建设滨河西路隧道管养中心为契机将该管养中心定位成我区隧道监控、应急指挥的中枢,成立“郑州航空港区隧道监控指挥中心”,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可减少日常值守人员。可根据隧道空间分布,按照就近原则设置多个养护基地。搭建消防、公安、急救应急联动平台,当隧道内出现紧急情况时,隧道运营单位可通过联动平台及时告知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并做好事故的前期处理和配合工作。据悉,滨河西路快速通道承担着疏导过境物流运输车辆的任务,如何快速准确快速地区分普通运输车辆和危化品运输车辆,阻止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入隧道是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尽快确定隧道运营单位,在隧道建设期运营单位进场了解隧道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提前介入,掌握建设时期的一手资料,对以后的管养工作高效开展大有裨益。由于行业主管部门人员编制受限较大、人才引进机制不灵活,建议我区隧道管养业务交给区属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企业在市场运营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首先,企业有大量的人才储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其次,企业自主性强,在人才招募、运营管理等方面有优势。再次,国有企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在临时性重大任务面前以完成任务为重经济利益其次。随着现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在隧道管养中应把智能化建设提到一定高度,这样既方便后期运营管理又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国有企业作为隧道运营主体,负责隧道内的机电设备维护、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监控中心值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工作;城市管理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隧道运营单位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管养费用挂钩。由城市管理部门制定考核细则,一是对管养单位组织制度建设、应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考核;二是制定抽查、巡查制度,对每次抽查、巡查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三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比如接到投诉扣分、受到媒体正面宣传和上级表扬加分等。对运营单位进行月度、年度综合评分,将考核结果与养护单位养护经费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划分等级,优奖劣罚。管养费用与隧道内设施量相关,参考多个城市的隧道管养费用标准,每公里隧道每年的养护费用在200万到300万之间。隧道养护通常实行四班三倒制,监控中心24小时有人值守,还应有24小时备勤人员应对突发情况。

为了实现隧道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必须选择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一是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机构;二是健全专业队伍,加强管理培训;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四是增强养护理念,加大对隧道养护的重视程度和必要的资金投入,配备专业的养护团队及设备。

论文作者:高继祥1,吴赛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城市隧道管理初探论文_高继祥1,吴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