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论文_陶文

(重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重庆 400084)

【摘要】目的:研究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1例行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和机械通气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患者均予以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压力(PCV)控制法肺复张(RM),观察41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肺复张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与复张前比明显升高,P<0.05,复张后中心静脉压快速恢复基础水平,肺复张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明显下降,P<0.05,复张后可快速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时,会使患者的学流动力学有短暂的变化,复张后可快速恢复至基础水平,因此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061-02

The study of effect of pressure control recruitment maneuver on hemodynamics of ARDS patients

Tao Wen.

Chongqing Steel General Hospital Intensive Medicine 40008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essure control recruitment maneuver on hemodynamics of ARDS patients. Methods Choosed 41 cases of ARDS patients from 2014 to 2015 to detect with PiCCO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PVS, PCV, RM. Compared the hemodynamics changing of 41 cases. Results The CVP were higher when recruitment maneuver (P<0.05), and CVP quickly restored the basic level after recruitment maneuver. Patients’ arterial pressure decreased when recruitment maneuver and cardiac index obviously (P<0.05). Conclusion When using pressure control recruitment maneuver to ARDS patients, there will be a short change in hemodynamics, but quickly recover to normal, so this method is safe.

【Key words】 ARDS;Recruitment maneuver;Hemodynamics

AD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各原因(心源性以外原因)如创伤、休克、脂肪栓塞等因素导致的急性缺氧呼吸衰竭[1]。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频数、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等表现,在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笔者以我院的41例ARDS患者为例,分析压力控制法RM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015年重症医学科(ICU)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4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0.5±5.0)岁;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坏死性胰腺炎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重症肺炎10例、吸入性肺炎3例,肋骨骨折8例,肺部感染5例,感染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2)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相对稳定且未使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

1.3 排除标准

(1)排除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衰致急性肺水肿患者;(2)排除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梗阻、穿孔、大出血患者;(3)排除药物过敏患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脉搏、氧气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经气管插管,使用无创式呼吸机治疗,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待机时间5~7d。并予以中心静脉压监测和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心脏指数。肺复张: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肺保护通气策略,潮气量(VT)设置为6ml/kg,呼吸频率(RR)30次/min,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为100%,平台压保持≤30cmH2O(1cmH2O=0.098kPa),PH值≥7.15。肺复张使用压力控制法,低流速法描绘P-V曲线,使用双向直线回归法计算UIP(高位转折点)和LIP(低位转折点),压力上限为UIP,PEEP(呼气末正压)为LIP+2cmH20,维持60s,肺复张后予以原方案通气4h。患者在研究期间均予以镇静肌松,减少自主呼吸的影响。

1.5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患者在复苏前、复苏时、复苏10min、30min、1h、2h及4h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查看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等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使用采用SPSS21.0软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肺复张前后各时间患者的心率变化不明显(t=0.189,P>0.05)在实施肺复苏过程中,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t=10.413,P<0.05),肺复苏后患者的中心静脉压逐渐恢至肺复张前;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在肺复张过程中显著低于复苏前(t=8.456,P<0.05);肺复张后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短时间内恢复张前水平;肺复张后的4h,患者的心脏指数高于复张前水平(t=13.782,P<0.05),详见表。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患者的肺泡毛细学管炎症损伤,使肺的通透性增高,使肺泡不能充分通气,发生萎缩塌陷,因此治疗该病关键在于增加肺的通气,使萎缩的肺泡复张。

机械通气是临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方法潮气量应用小,以低压平台为基础,减轻了在治疗过程中对肺部的损伤,同时提高气体交换效率。但是该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会加重肺泡的塌陷损伤[3],而通过肺复张的方法可有效改变小潮气量通气的肺气复张,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一次或多次的给予患者常规平均呼吸道压的压力,使塌陷的肺泡得到充分复张,并可使肺泡的复张维持一段时间,从而增加复张肺泡的稳定性,恢复复张以前的通气模式[4]。且在复张后进行呼气末正压最佳设定,可防止肺复张手法后开放的肺单位再次塌陷,且呼气末正压设定为压力容量曲线最低挂点上的2cmH20,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损伤,降低肺泡灌洗液的炎性因子释放,使患者更快的脱机,减少病死率。

在笔者的研究结果中,肺复张前后各时间患者的心率变化不明显,肺复苏过程中,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肺复苏可逐渐恢复。复苏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会有所降低,肺复张可快速恢复。综上所述: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时,会使患者的学流动力学有短暂的变化,复苏后可快速回复正常水平,因此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荣,陈朝明,赵祝芬等.短暂高水平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对ARDS患者氧合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 32(12):73-76.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2):706-710.

[3]丁琦,黄建安.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6):2668-2669.

[4]罗婉琳.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1.17(3):423-425.

论文作者:陶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论文_陶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