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约束、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关系研究_边际消费倾向论文

试论流动性约束、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视论文,流动性论文,疲软论文,消费需求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一直占国民收入的60%左右,因此要达到启动内需的目的,必须弄清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形成机制,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刺激需求的政策。近20年来,中外学者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对中国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形成机制尚未弄清,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

一、运用国外现代消费理论研究我国消费需求的局限性

国外现代消费理论研究的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但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健全,如果简单地套用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例如,莫迪里亚尼等人(Modigliani and Brumberg,1954)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Friedman,1957)的永久性收入假说以及里兰德(Leland,1968)的预防性储蓄假说的出发点是假设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通过分配一生的收入来规划一生的消费使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具体地说,如果一个消费者的跨时效用函数(Intertemporal utility function)是

的解。根据简单计算,问题(3)的一阶条件为

即消费者的现期消费C[,0]不是由现期收入y[,0]与初始流动性资产水平A[,0]决定的,而是依赖于其一生的财富与收入水平的折现值。

然而,上述模型难以用来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其一、我国1978年才开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目前正全面展开并向纵深发展(常修泽、高明华,1998)。我国居民处在一个不确定性较强的经济环境中,未来长期目标很难确定,故中国居民不是以一生为时间跨度(time horizon)来寻求效用最大化,其消费支出安排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他们一生通常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例如较典型的划分是:婚前、婚后、供养子女及退休等。中国消费者一般是集中力量实现当前阶段效用的最大化。很难想象一个未婚的年轻人会想到其退休后的生活安排(余永定、李军,2000)。因此,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1)的形式,不适合我国国情。其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与财富水平低,而且私人消费信贷市场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一般居民的流动性约束(liquidity constraint)很强,故约束条件(2)很难适合我国国情。

根据上述模型,消费者将尽量熨平一生中的消费波动,将消费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在收入低时负债,在收入高时储蓄;在盛年时期储蓄,在老年时期负储蓄。而在中国,不论是收入低的年轻人还是收入高的长者都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故上述模型难以用来刻划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我们必须重新建立一个能够刻划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经济模型。

二、短视(myopia)消费模型

除了我国居民不以一生为时间跨度来寻求效用最大化以及流动性约束很强外,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一般都存在一个特定的消费高峰,以及一个相应的储蓄目标。由于私人消费信贷市场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个人的消费支出几乎完全要靠自己的收入来支付,这就决定了人们在每个阶段都要为应付相应的支出高峰而进行储蓄,以便在未来的支出高峰时开支。

我们考虑离散时间模型。用T表示寿命(lifetime),用y[,0],…,y[,T]表示消费者在各个时期的实际收入(real income),用A[,0]表示初始流动资产(liquidity assets)水平,用C[,0],C[,T]表示消费者在各个时期的实际消费(real consumption)。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消费者对比较遥远的未来的信息,例如第二个时期以后的信息了解不多或者说很难获得,故难以预测比较遥远的未来的收入情况,例如难以预测y[,2],…,y[,T]。他作消费决策时主要依据现期的收入与流动性资产水平y[,0],A[,0]以及“最近的将来”的收入,例如y[,1]。因为消费者知道自己要继续活下去,在将来还会有支出高峰,例如未婚青年要为自己的婚事准备资金,已婚的青年人要为子女未来的教育、购置耐用品等等而储蓄,所以他不能花完现在和“最近的将来”所预期的所有的收入与流动性资产,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储蓄,记为R[*]。R[*]是在现期确定的在“最近的将来”要实现的储蓄目标,称为短期储蓄目标。

这个储蓄目标是外生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宏观经济的与非经济的因素,例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耐用商品更新换代,时尚的变化等等。因为我们这里考虑的是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故R[*]是实际(real)储蓄目标,即通货膨胀预期不影响储蓄目标。这相当于我们假定居民现在能掌握最近的未来的有关通货膨胀的信息,因而在制定储蓄目标时他们已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了。

故消费者的现期消费水平不是由现期流动性资产及现期收入水平决定的,而是由现期与最近未来的总收入的折现值与储蓄目标决定的。这个模型因增加了短期储蓄目标R[*]而更具有解释力。

本模型强调在转轨经济中消费者对较远的未来的经济信息难以获得,故不能以一生为时间跨度规划其消费,而只能规划现在与“最近的将来”的消费,这是一种“短视(myopia)行为”,故称为短视消费模型。消费者要克服短视行为必须要提高对未来的经济信息的了解程度。比较短视消费模型与消费者以一生为时间跨度规划其消费的模型很容易看出,由短视消费模型决定的消费者的一生的消费路径一般不会是最优的消费路径。故改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信息的了解程度,能够提高全民的福利。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储蓄目标的关系

上一节我们在微观上研究了我国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这是我们从宏观上研究我国消费需求的基础。为了便于分析,按照惯例,我们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即

u(C)=C-a/2C[2],a>0. (11)

假设消费者的财富水平总是在使边际效用为正的范围内。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可加的,折现率为ρ,预算约束仍是(6)、(7)式,则消费者的消费规划问题是

我国人均收入与流动性资产水平很低,发生事件F,即人们在低收入时不得不消费其全部收入与流动性资产的可能性很大,故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可以提高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有利于启动内需。

命题2 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人均短期储蓄目标上升,则人均现期消费水平下降。

证明 由(16)式,若P(F[c])≠0,显然,E[R[*]/F[c]]增加,E(C[,0])减少。人均短期储蓄目标水平E(R[*])=E[R[*]/F]P(F)+[R[*]/F[c]]P(F[c])。如果事件F发生,则与事件F对应的这一部分人在现期花光了他们的收入与全部流动性资产,则他们的短期储蓄目标水平一定很低,故E[R[*]]≈E[R[*]/F[c]]P(F[c])。证毕。

由于我国的实际利率水平一直很低,在很多时期内还是负值,故为了分析方便假设r=0。我国居民一般都不会在一个时期花光所有的流动性资产与现期收入,故从全国范围来看约束条件(12.2)的等号成立的概率可以看成是0,即P(F)=0。现在我们研究相邻的两个时期人均短期目标的变化对人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在问题(12)中,消费者的短期储蓄目标为R[*],因他有初始财富水平A[,0],故其短期净储蓄水平NR[*]=R[*]-(1+r)A[,0],全国人均短期净储蓄水平为E(NR[*])=E(R[*])-(1+r)E(A[,0])。为了便于表述,记R[*,0]=A[,0],用R[*,1],R[*,2],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0期与第1期的短期储蓄目标。显然,R[*,1]是消费者在第1期的流动性资产水平,重复前面的推导过程,则第1期的全国人均消费水平E(C[,1])的表达式具有(16)式的形式,只是各变量下标不同,期望E(.)是关于R[*,1],y[,1],y[e,2],R[*,2]的联合分布求的。

命题4 如果实际利率为0,消费者花光所有收入和流动资产的概率为0,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平均短期净储蓄速度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减少。

由(20),命题4显然成立。

根据袁志刚(1999)等人的计算,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近年来不断降低,现在我们对这一事实作一个理论解释。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品、衣着等生活必需品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高档耐用消费品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在我国私人耐用消费品的租赁市场还没有形成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要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必须在现阶段就一次性地将耐用品购买下来。但是我国人均收入与财富水平较低,私人消费信贷市场还很不发达,许多消费者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储蓄后才买得起所需耐用消费品。因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长,一般来说,早消费的效用要比迟消费的效用大。消费者在不存在私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条件下要达到提早消费的惟一途径是提高短期净储蓄速度,这样做的人多了,必定提高平均短期净储蓄速度,根据命题4,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根据命题4,我们现在很容易理解用住房商品化和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来启动内需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为启动内需而倡导一种新的消费时尚时,不能忽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与财富水平较低的特点。

根据刘建国(1999)的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偏低。近几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说越来越少。若以农民人均收入为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年为1.86,1990年为2.20,1995年为2.47。据世界银行的估算,若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的社会福利,中国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相当于农民的4倍(世界银行,1997)。根据传统的消费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会降低,从理论上说,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应该高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反而偏低呢?我们根据短视消费模型作一个理论上的解释。我国农村居民的储蓄目的和城镇居民的储蓄目的基本相同,例如,购买耐用消费品、子女升学及建住房等。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子女升学的费用等的城乡差别不大。故城镇居民的短期储蓄目标与农村居民的短期储蓄目标相差不会太大。但是,城镇居民的人均财富与收入水平要比农村居民的人均财富收入水平高得多,故农村居民必须以比城镇居民高得多的储蓄速度进行储蓄才能达到其储蓄目标。由命题4,必定有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的结果。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的短视消费模型,不同于传统消费理论的地方在于强调了短期储蓄目标的作用,能更好的解释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利于更进一步地研究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形成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启动内需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本文的研究,为启动内需我们必须:(1)尽快地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消除使消费者产生短视行为的制度因素,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2)投资新产业或提倡新的消费时尚时必须重视我国是一个人均收入与财富水平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动性约束很强的实际情况;(3)大力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以缓解居民的流动性约束。

标签:;  ;  ;  

流动性约束、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关系研究_边际消费倾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