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时政新闻编辑的创新论文_王红君

论电视时政新闻编辑的创新论文_王红君

东莞广播电视台 523000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互联网兴起对于新闻传播方式造成的改变,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必须加以创新。编辑对于时政新闻内容的选择以及综合和呈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视时政新闻受众面广,影响明显。因此必须对电视时政新闻进行编辑创新,从而为观众呈现更好的内容。

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 编辑 创新

时政新闻是对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主要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的新闻报道。主要是指政府、政党、国家、社会团体、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区域关系、问题时的方针、政策和表现。时政是对当时政治问题、政治话题的关注,是由政治关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时政包括国内时政和国外时政。电视时政新闻是通过电视节目形式报道有关时政内容的新闻方式。电视时政新闻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时政热点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时政新闻传播越来越呈现多样的特征,必须对其进行创新,使之适应当前社会环境。

(一)当前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网络媒体的盛行,传统电视时政新闻表现出来不符合社会需求的特点,影响了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消息的呈现方式,不利于人们快速较好地了解社会时政新闻。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在内容选取、题材选择以及呈现方式上由于受到传统表达方式的制约,呈现出方式刻板、内容单一等问题。

一、新闻内容单一。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在新闻中注入意识形态内容和时代正能量,其取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多采取正面灌注,而忽视了潜在影响,导致许多观众对这一问题不予接受甚至出现拒绝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强势崛起,这一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在电视时政节目,仍然影响很大。以最具影响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为例,尽管新闻联播对于传播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表达方式的影响,《新闻联播》以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政治活动为主,但是忽视了这些活动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根本一致,因而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出现了脱节,从而影响了观众的观感。

二、新闻主题不够深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公民基本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此不同,电视时政新闻节目仍然留在报道一般事实的层面上,缺乏对于事实背后本质和特征的深度发掘。从报道的内容来看,新闻报道的事实性大幅掩过对其进行的评价。尽管新闻报道要以事实为主,但是在报道新闻内容的时候,不能只是事情发生过程,而没有评论。新闻报道既要坚持事实为主的原则,但是涉及到时政热点,容易引起争论,必须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为导向,进行价值培育,防止新闻热点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行夸大、歪曲以污蔑党和国家的权威性。以《新闻联播》为例,新闻联播首先会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相关活动。但是对其进行编辑的时候,没有利用好这一素材,进行深入的发掘,没有对活动涉及到的主题进行提炼和探讨。这导致,电视时政新闻流于碎片化和肤浅化,不利于公民对时政热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三、时政新闻呈现方式落后。由于时政新闻的政治敏感性,必须对新闻的内容、形式、表达方式以及新闻的真实性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规范。这既促进了新闻的规范性,同样也造成了新闻表达方式单一。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术语以及表述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闻呈现方式。但是由于新时期人们审美倾向与社会心理的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多元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来看,前者更注重对国内外新闻的报道,后者更反映社会问题。但是都由于特定的表达方式以及语言习惯,造成了特定的关注群体。在新闻从事者整体淡化时政新闻的背景下,时政新闻采取的特定的新闻专业词、结构、体裁等,造成了观众群体的部分缺失。新闻编辑工作在整体上缺乏变化,方式较为单一落后。

时政新闻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巨大纽带,必须维系好,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当前活动,从而增进人民对于党的认同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时政新闻的巨大作用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具体现状来看,时政新闻在我国的受众并不广,这就必须要促进时政新闻的编辑创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是时政报道的最主要阵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都是时政新闻节目的代表。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编辑中心对于时政新闻选取以及表达方式都做了很多创新,受到社会的好评。但是比较而言,时政新闻的内容以及形式都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社会需求。

(二)电视时政新闻的编辑创新

在时政新闻的制作过程中,编辑起着决定性作用。编辑对于时政新闻内容的选择,以

及对于时政新闻体裁以及语言表述方式的采用,直接决定了时政新闻的质量和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媒体一方面面临商业化的危险,另一方面,新闻媒体面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对于传统电视节目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时政热点从微博、微信等各个平台传播,给互联网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也对传统时政新闻节目弘扬社会主流,引导舆论倾向带来了挑战。电视时政新闻要立足于受众群体的多样性特征和现实需求,同时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加以报道。在报道的过程中,坚持引导性和真实性相结合。在编辑层面,必须加强理念、内容、形式、能力的创新。

一、创新编辑的理念。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让老百姓迅速了解当前的政治状况和政治环境,了解国内外重要的政治事件,从而增强其对党和国家认同感、归宿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扬风正气的目的。时政新闻编辑对于时政新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加以重视。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思维方式,积极的和社会文化变迁融合。编辑要树立创新性的理念,坚持时政性和社会需要性的结合。既要把收视率看作是一个衡量电视时政节目的一个指标,也不能以此为主,可以满足社会刺激需要,降低舆论工作的引导性。要尽量切近人民生活,不能脱离人民的社会谈时政,多推出一些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对于社会问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

二、创新编辑的呈现方式。时政新闻的呈现方式决定了新闻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方式。可以追踪国际一流的编辑技术,利用电子电子新闻采集方式、虚拟演播室等,使效果更佳。在视频剪辑中要注意逻辑,以及美观。确保用最先进的技术为观众呈现最佳的新闻报道。

三、创新编辑的能力和功能。在当今世界,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专业人才也越来越专业化,以满足社会需要。但是另一方面,专业壁垒造成的隔膜又要综合性人才去打破。必须加强编辑综合性人才培养。专业化人才一般只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的思维方式和判断,为了使新闻更加全面,必须着力培养这一方面的人才。同时,要注重对于编辑这一岗位职能的创新。显然,社会发展对于编辑职能的全面性提出了要求。如今,编辑已经不单单是修改敲定新闻辩、编排节目这么简单了。还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能对国家重大理论进行把握,同时要具有综合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扩展促使新闻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于电视时政新闻造成了有力冲击。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存在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形式刻板等问题,必须对其进行创新。编辑在整个新闻制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把握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对内容进行精当的选择,利用新科技,让呈现效果更好,促进时政新闻报道的发展,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淑如.时政新闻编辑创新.传播技巧.2015年第4期.

[2].李延骥.论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工作创新.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6月.

[3].董娅钿.时政新闻编辑职能创新、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探讨.新闻与出版.2012年第24期.

论文作者:王红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论电视时政新闻编辑的创新论文_王红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