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优化控制策略分析论文_刘波

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优化控制策略分析论文_刘波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很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工程是难以避免的。针对必须要实施的冬季施工混凝土工程,一定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计划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避免施工不当给工程带来的不良后果,进一步的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优化控制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优化控制策略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混凝土的自身特点,施工环境和温度对其质量的影响较大。温度对混凝土水化作用速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度越低,水化作用的速度越缓慢。因而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水化作用速度较慢,极易产生各种质量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控制策略避免问题的产生。

1 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问题

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此时的混凝土施工因为受到周围环境及温度的影响,要求运用更为复杂的施工工序和技术,一旦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展开势必造成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

1.1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扩大,最终造成混凝土箍筋即主筋方向产生大量裂缝;混凝土中水分的移动所带来的压力极易造成混凝土轴向开裂;另外,混凝土配制时水灰比过大,早期混凝土强度低,失水速度过快也会引起混凝土不同程度裂缝的产生。

1.2 混凝土结构松散问题

混凝土的水化作用不能完成,会导致混凝土的结构松散,结构松散的混凝土在外观上会发生变化,以黄色的冰晶状体呈现,它的敲击声比较空洞,并且骨料间的粘滞作用较弱,抵抗外界作用的能力也比较弱。

1.3 混凝土水分转移问题

在冬季,环境中存在温度差、压力差、湿度差等,混凝土在这些多重作用力的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必定会从边缘向中心进行转移,最终导致产生内部空隙。

1.4 混凝土表面返霜

混凝土表面返霜实际上指的就是混凝土表面的结晶腐蚀,是外加剂在混凝土硬化后渗出混凝土表面,随着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在表面形成结晶腐蚀,俗称返霜。

1.5 混凝土表面起灰问题

混凝土表面起灰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是因为配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导致发生严重的离析和泌水现象,最终使得砂浆和骨料发生分离,外露骨料,进而表面起灰。

2 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优化控制策略分析

2.1 原材料情况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混凝土拌制质量控制

用于拌制混凝土所用的骨料等原材料必须保持清洁,不应含有冰雪、冻块、以及易冻裂等杂质。在掺有含有钾、钠等离子的外添加剂时,不宜采用活性骨料;对于有条件的工程,砂石等施工原材料的筛洗工作应尽量抢在零上温度环境中进行,并用塑料纸、油布等防护材料进行有效保护;当混凝土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等辅助材料,尤其应注意做好添加剂添加前的模拟试验,分析各项性能改变情况,核实相关改进技术措施和方法体系的正确可靠性。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施工混凝土而言,还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过程中,严禁使用高铝水泥;要按照设计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由骨料等原材料和外添加剂中所带入的水分,在进行水量计算时,应严格进行扣除;对于添加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其搅拌时间应适当增长,通常取常混凝土温搅拌时间的1.5倍左右;要严格控制施工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混凝土拌合物成品其出机温度应不低于10℃,施工入模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

2.3 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浇筑之前,必须清除模板以及钢筋上的冰雪以及污垢,拌合物的容器应该具备保温措施。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运输,必须大力减少热量的损失,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满足:减小运输距离、确定最可行的运输线路、将装卸频率和次数降低到最小、合理确定运输容器的形式和规格、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在进行冬季混凝土施工时不宜在强冻胀性地基上进行浇筑,而应在弱冻胀性地基土上进行,切浇筑时应对基土采取一系列保温措施,以免遭冻。与支座不做刚性连接的连接梁,应在长度不超过20m的段落上同时加热。在多跨刚架的连接横梁中,当刚架支柱的高度与横梁截面高度之比(H/S)小于15时,则宜采取以下方法:梁的混凝土浇筑与加热应分段进行,段之间的间隔长度不应小于1/8梁的跨度,也不得小于0.7m。在浇筑的混凝土冷却至15℃以下时,间断处可用混凝土填实并加热养护。若分层浇筑厚大的整体式结构时,在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以及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温度,且不得低于2℃。

2.4 混凝土的养护

不同的养护可使结构的抗裂能力成倍地变化,不当的养护会造成强度损失,充分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不致裂缝的必要条件。混凝土冬季施工必须做好浇筑后的养护及保温工作,尤其是由正温养护转入负温养护前,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于等于设计强度的40%,对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加强混凝土保温时常采用草袋、麻袋等保温材料,并均应保持干燥。为了避免施工气温低而且昼夜温差大对浇筑混凝土内部温升和外界气温温度梯度较大的影响,施工人员应边浇注边进行混凝土的侧模保温,并在混凝土终凝之后上面覆盖两--三层草袋,开始浇水养护,并随时测定混凝土内部温升和混凝土表面温度,进行有效的温控措施。

2.5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检查

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一般要严格关注湿度和温度。一般而言,在检查其养护湿度时,要关注其在吸湿材料上连续或周期性浇水的程度,是否使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始终保持足够的湿度及阻止混凝土水分蒸发,使其在饱水状态下的硬化程度。对于温度的质量检查要控制在混凝土拌制和灌注期间水和粗细骨料装入拌和站时的温度、混凝土的拌制制度等指标。

结束语:

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极易产生系统通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混凝土温度。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是基于温度控制为中心。施工时,必须在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只有如此,冬季施工过程中,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浅谈混凝土结构工程冬季施工措施[J].焦健,杨洋.建筑与预算.2014(01)

[2]建筑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与措施[J].赵保珍,王雪瑞.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

[3]冬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J].张秀华.现代商贸工业.2015(06)

论文作者:刘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优化控制策略分析论文_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