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质在生态园林理念下的的运用研究论文_肖坚

湖南省长沙市晓园管理处 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种植基质对于植物的存活率和生长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如果植物没有选择正确的种植基质的话,最后植物都是属于枯萎状态或者是死亡。生态园林就在原有的传统的绿色园林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再建设,在建设的要求就是在生态原理的概念下进行的。植被群在生态园林的理念下,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阳光、空气等。下面本文就通过植物在选择种植基质的不同,来阐述种植基质在生态园林理念下的运用。

关键词:种植基质; 生态园林; 生态学原理

种植基质可以用另一个词语来解释,那就是“培养基”,它是为植物提供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种植基质对植物而言,它就如同于阳光和水一样重要,不合适的基质会导致植物枯萎甚至死亡,大多数的基质材料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采用混合的基质进行种植,因为这样能够平衡很多综合性的问题,能够全面的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原料,种植基质在生态园林中也有应用,下面本文就来阐述一下它在生态园林理念下的运用途径。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就是在原来的传统园林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发展,它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从而建设的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植物有新的联系秩序,能够达到利用科学的发展,并可持续发展具有生态美、文化美、艺术美的新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主要指导原理就是生态学原理,它是通过植物中的互惠共生、竞争等多种关系来建设的园林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的植物都是根据各自的生长因素进行了因地制宜的种群配置,种群间能够相互协调,既有复合的层次有有相适宜的色彩,能够让不同的植物都能够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各得所需,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的阳光、空气、雨露和土壤及养分,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的稳定植被群,这就是生态园林。

二、种植基质的对植物的影响

(一)、种植基质的酸碱性影响

种植基质可以从化学方面来看,一般基质的PH值可以分为弱酸性和弱碱性,不同的基质类型它的PH值不同,种植基质不同及其它的厚度不同都会对绿色植物的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图表的形式看一下不同的种植基质对植物的成活率影响。

首先选择两种不同的种植基质,第一种选择的是泥炭:珍珠岩:蛭石:壤土=4:3:2:1的体积比进行配置,第二种选择的玉米秸秆发酵后的基质:珍珠岩:蛭石:壤土=4:3:2:1的比例进行配置,选择的种植对象菊花。

从图一和图二就能清晰地看出基质一和基质二对菊花存活率的影响,明显可以看出基质1是处于弱酸性,基质二的原料中的玉米秸秆发酵基质能够给菊花的存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能够让菊花的存活率大大的提高,这也就说明了基质对于植物的影响。

(二)、种植基质的不同厚度对植物存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下面就通过种植基质的不同厚度来种植几种植被,实验的选择对象是菊花、鸢尾以及萱草。影响结果图三所示:

从图三的结果比较就能够发现同样的基质的不同厚度会给绿色植物的存活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基质二中的基质厚度对于绿色植物的存活率有很大的影响。明显基质1比基质2更加适合这三种绿色植物的存活,而且同种基质中,基质厚度的不同就让三种绿色植物的存活率不同,如基质2的基质厚度25cm的绿色植物存活率>厚度20cm绿色植物的存活率>15 cm绿色植物的存活率。这里也表示出不同的植物所需要的种植基质不同,基质1的三种绿色植物的存活率就是:鸢尾>萱草>菊花。从这个实验中就能启发我们:不同植物的种植基质的选择是各不相同的,同时相同的植物同种基质的不同厚度也会影响到植物最后的存活率。

以上的实验都是以建设生态园林的前提下,植物的种植基质的选择问题,通过实验能够证明,种植基质的不同能够影响到植被的存活与生长。

三、种植基质在生态园林理念下的运用

(一)在生态园林中不同植物的种植基质选择

生态园林的构建是根据生态原理学而建设的,它具有可靠的科学依据,例如在生态园林中的兰花种植和仙人掌时,在选择种植基质的时候就要根据兰花和仙人掌自身的情况进行比较性选择。兰花的种植就是需要以疏松透气的基质最好,在基质的选择时就能够根据这个特性选择,可以选择竹根泥作为基质,竹根泥就是栽种了多年的竹子的丛林根部的泥土。这种泥土经过竹根的窜生、竹叶腐烂等让土质变得疏松,而且透气并具有良好的排气能力,相对而言土质就有一定的肥力但是又不是过于肥沃的土质,这样是最适合兰花的生长的。仙人掌在选择种植基质的时候就要注意,仙人掌本身就是一种比较赖旱的植物,它需要的基质必须是持水性低的基质,若是保水性好的基质用于种植仙人掌,就会使它的根部腐烂。

仙人掌对于基质的要求就是要松散适度(即手握勉强成团,松手即散沙),它的基质可以用蛭石、细沙、充分腐熟殖质,这样就能够满足基质的持水性低,而且是松散适度的仙人掌的种植基质要求。从这个例子中就能看出来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针对于不同的植物要选择不同的种植基质。

(二)、种植基质在生态园林理念下的配置

种植基质其实含有多种配置的原料,但是在配置的时候会根据不同的植物的种类来进行。由于不同的植被种群对生态环境中的生长因素要求有所不同,土质的要求也要从透气性、疏松情况、营养的充足性及保水性等多种需求进行基质的配置。生态园林就是要将园林建成一个多层次结构、植被群又能够互惠共生、具有艺术色彩的环境。在这个理念下,要含有多层次结构的植被群,就要配置出最为适合的基质供给不同的植被种群。同时在种植基质的相互之间的配置后的种植的植被群是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配合,如能够将深根和浅根、长绿和落叶、针叶和阔叶等不同的植物群落进行交叉错杂的的种植,这样就能充分的利用不同的种植基质,能够使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生长因子,这样既可以利于植物的生长,也能够防止病虫害等,能够通过种植基质的设置来进行不同种类的植被培植,更加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从而达到建设生态园林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种植基质在生态园林中的植被群中,根据植被自身的生长条件的需要不同进行了种植基质的选择,并对不同的种植基质的原料的酸碱性给植被的存活率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论述,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为以后种植基质在生态园林理念下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资料

[1]陈云鹏.以近自然园林理念建设东莞生态园林城市的探讨[J].现代园艺,2009,07:48-50.

[2]李辉.生态园林理念在水厂环境设计中的体现——以杭州高新(滨江)水厂环境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9,10:97-99.

[3]黄茂金.福州市生态园林的评价与建设对策[D].福建农林大学,2008.

[4]叶迟见.基于生态园林理念的现代城市建设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3:209.

[5]焦杨超.基于“生态园林”理念的植物景观研究[D].燕山大学,2012.

论文作者:肖坚

论文发表刊物:《探索科学》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种植基质在生态园林理念下的的运用研究论文_肖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